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部位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1-10-16孙晓燕左小明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腓总足踝神经

孙晓燕,左小明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麻醉科 江苏 盐城 224700)

在足踝部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式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坐骨神经朝着远端移动中,位置会不断变浅,说明使用超声引导下的高频探头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会降低穿刺难度,提升操作的精准度[1-2]。为评价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不同阻滞部位对于麻醉效果的影响,此次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60例足踝部手术患者开展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12月我院麻醉科就诊的60例足踝部手术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女性10例(33.33%)、男性20例(66.67%);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9.69±5.82)岁;体重48~ 74 kg,平均(65.16±10.28)kg。观察组女性12例(40.00%)、男性18例(60.00%);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9.55±5.63)岁;体重46~75 kg,平均(65.85±10.7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过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统计在Ⅰ级至Ⅲ级;(2)患者均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沟通障碍和表达能力障碍;(4)患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外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在术前半小时均注射阿托品(生产厂家: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291,规格:0.5 mg×1 mL×10支)、苯巴比妥钠(生产厂家: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30601,规格:1 mL:0.1 g),剂量分别为0.5 mg、0.1 g。患者进入麻醉室后,为患者吸氧,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静脉滴注500 mL的氯化钠溶液。使用监护仪连续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阻滞前,为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0134,规格:2 mL:100 μg×10支),剂量为5 μg,使用美国 Sonosite彩色超声仪进行引导,从患者的腘横纹处的中间稍偏外侧进行,根据调整探头压力来获取图像。麻醉药物混合液:10 mL浓度为2%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676,规格:5 mL:0.1 g×5支)+10 mL 0.75%盐酸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 mL:75 mg)。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患者坐骨神经分叉靠近心端的位置,注入麻醉药物混合液,剂量为20 mL。观察组采用胫、腓总神经阻滞麻醉,在坐骨神经分叉处远心端,向腓总神经、胫总神经中各注入麻醉药物混合液10 mL。需要使用止血带或手术时间较长无法耐受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全身麻醉或镇静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计算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腓神经和腓总神经阻滞成功率。(2)计算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3)计算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腓神经运动、腓总神经运动、腓神经感觉、腓总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腓神经和腓总神经阻滞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腓神经和腓总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腓神经和腓总神经阻滞成功率比较[n(%)]

2.2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比较(±s, min)

表2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例数 穿刺时间 成像时间 操作时间观察组 30 4.32±1.05 3.89±1.25 8.66±1.85对照组 30 4.46±1.06 4.05±1.22 8.88±2.01 t 0.5139 0.5017 0.4411 P 0.6092 0.6178 0.6608

2.3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运动及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腓神经运动、腓总神经运动、腓神经感觉和腓总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运动及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比较(±s, min)

表3 两组足踝部手术患者运动及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例数 腓神经运动 腓总神经运动 腓神经感觉 腓总神经感觉观察组 30 17.22±3.06 16.85±2.42 9.04±1.36 8.33±1.52对照组 30 21.63±4.26 21.33±3.57 11.40±2.51 11.39±2.15 t 4.6051 5.6894 4.5279 6.365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骨科足部手术是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但是足部手术的时间长,长时间的开放性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并且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3]。足部手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神经阻滞技术麻醉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阻滞部位下的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麻醉效果具有差异性[4]。在神经直径的影响下,会直接影响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速度,影响神经阻滞的效果[5]。坐骨神经能够支配下肢足踝部部分神经,腓总神经在人体的足部、小腿外侧、外侧肌群中分布,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组织麻醉,能够抑制因手术创伤导致的疼痛。此次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腓神经和腓总神经阻滞成功率、操作时间、成像时间和穿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足部患者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不同阻滞均可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但观察组腓神经运动、腓总神经运动、腓神经感觉和腓总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是因为神经分叉后会导致单根神经直径更细,缩短麻醉药物的扩散时间,促进阻滞速度。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部位对麻醉效果具有差异性,采用胫、腓总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缩短患者运动、总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

猜你喜欢

腓总足踝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神经”病友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