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锑都
——锡矿山传

2021-10-15袁杰伟

时代报告 2021年9期

■ 袁杰伟

上篇:发现锡矿山

引子

我第一次到锡矿山是1976年,13岁的我正在读初中一年级(那时初中只读两年)。大概11月的时候,红鼻子班主任说学校组织我们去锡矿山的忆苦窿参观。

那之前我还没有坐过车,每每看到手扶拖拉机从学校门口的机耕道上驶过,就感到兴奋和神秘。放学后,更有一些不怕危险的同学追那奔跑的拖拉机,想爬上去搭便车。拖拉机司机明显感到有人在追,便加快速度往前奔,拖起一地灰尘。但那些同学就像长了飞毛腿,追着追着就一个翻身上去了,站到拖斗里,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向我们摇手。

这样的情景见得多了,我便也想学。有一次看到一辆手扶拖拉机开得很慢,我便抓住拖斗边缘爬了上去,没想到司机很不给面子,反手就抓住了我的耳朵帽子(帽子的两边是可以放下来捂住耳朵的,就像雷锋叔叔冬天戴的那个毛帽子一样,因冬天冷,我们经常把两边放下来,俗称耳朵帽子)。其实我是个乖孩子,在班上是班长,在家里是宝贝,何曾被人如此粗鲁地对待过。我满脸狼狈、委屈,在旁人一片哄笑声中下了拖拉机,司机把我的蓝色耳朵帽子抓了两个黑煤手印。

这也算是我的第一次坐车经历吧。

到锡矿山去,便是第一次正式坐车了。那天清早,母亲给我穿上整洁的衣服,还在一个兜里装了两个叶子粑和几把炒熟的麦粒。我早早地赶到了学校集合。

坐在车上,看到一排排的房屋、一座座的山、一条条河流、一丘丘田、一块块地向后不断地移过去,我便不断地到了新的地方,感到甚是神奇。有的人呕吐,我的精神却是很好。

坐了不知多久,有人兴奋地说:“看,那就是株木山,我们今晚就住那里。”我抬头透过车窗向左边山上看去,只见山上有一排工人住的房子,想到我们今天也可以到那个地方去住,真是幸运。令我对这个名字印象更深的是,株木山这个名字有点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株木和珠穆发音一致,山和峰含义接近。

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忆苦窿看的表演了,看的虽是表演,但我感觉是真实再现,矿工受压迫、受剥削、挨鞭打、被拘禁、悲惨死去的情景,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特别是“有女嫁锡矿山,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没有汽车或普通人坐汽车很难的时候,靠脚力到达锡矿山,真的是十分艰难。

后来有人说这是一种宣传,并不可信。说这种话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坐落在锡矿山南部矿区羊牯岭上的碉楼,就是大矿商段楚贤为镇压劳动人民、巩固自己的利益而建的,碉楼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上面枪眼林立,里边设有水牢、土牢等,阴森可怕。目前,这里是湖南省保留最完整的碉楼建筑。它们的存在,为忆苦窿的过往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43年后的2019年,我随一个采访团到锡矿山采访,我问忆苦窿的那个表演还有没有,回答说早就没有表演了。

但飞水岩下的忆苦窿毕竟是矿冶遗址,应该不会被废弃。熟悉情况的人告诉我,遗址还在,而且在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我再到锡矿山采访时,了解到闪星锑业有再搞忆苦窿情景表演的打算。不过,不再是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而是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打造了。我的心稍宽,这也好啊,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回顾历史。也可以算是忆苦思甜教育的升级版。

那次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时候我压根没有感觉到锡矿山与我生活的江南水乡有所不同,感到也到处是郁郁葱葱。由于绿植厚密、水土丰美,那时流经村里的七里江浪涛汹涌,颇为壮观,也是附近几个村的农业灌溉之源。这足见那时锡矿山上的植被是很好的。我只是有点想不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锡矿山上也有很多矿山,可为什么植被还保持这么好?

那次在株木山吃土钵子饭觉得特别香,毕竟那是纯白米饭,这是只有工人才有的待遇。所谓“工人老大哥,吃饭用钵钵”,而在农村吃饭是用陶瓷碗的。我觉得用土钵钵吃饭才洋气,而在上面烧制着花鸟虫鱼的瓷碗是多么土。土钵钵大,一钵就吃饱了,关键还是喷香的白米;瓷饭碗太小,要吃三碗才吃得饱,且盛的是薯米饭或粉渣饭。

三百年误传

世界上很多约定俗成的叫法,仔细推敲起来可能都是错误的。比如尼姑、和尚们满怀虔诚念的“阿弥陀佛”,如果仔细地核校,你会发现其发音是错的,其虔诚的样子根本就是一个玩笑。如果你让他解释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他根本就答不上来。怪不得俗话说:“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小和尚念经,也有很多是有口无心的。

还有很多东西是模糊的,一较真,反而不知所措。说是有一个长胡子老爷爷,有人对他的胡子很感兴趣,问他睡觉时胡子是放到哪一边。结果,平时睡得很香的老爷爷睡不着了,因为他觉得放到左边也不是,放到右边也不是。

锡矿山的命名本身也是个错误。最初把它称作锡矿山就是一种误解。但当人们知道它是一座锑矿山时,还是不愿意更正这个错误,仍一如既往地叫着错误的称号:锡矿山。

由“万山之祖”昆仑山发脉,湖南有座雪峰山。锡矿山,是雪峰山一座南北走向、长约9000米的丘陵,最高峰岳高岭(又叫岳家岭)海拔823米。

明朝嘉庆二十年(1541)的一天,从锡矿山(当时是座无名山,后经人考证,就是后来的锡矿山陶塘街处)上滚下一块石头,石头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一路滚一路闪耀的银光引起了正在山下干农活的一群农民的极大兴趣,他们从没见过如此阵仗。那时的农民纯朴简单,崇拜皇权和神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块从山而降的神石被他们认为是从天而降,便对着这块神石祭拜起来。

新闻传播得很快,一个大财主得知后特意赶来察看。财主到底是财主,比农民的脑子多转些弯儿。估计这财主还是有些知识,这也是他自信满满前来察看的底气。他把神石前后左右看了一番,并命随从用锤子敲开石头仔细观察,然后断定这块石头决非什么神石,但也不是一块普通的铺路石,而是一块矿石。含的什么矿呢?财主凭他的知识断定,是锡。

财主凭什么断定这是锡呢?因为那时候,有钱人常在井底放上锡块,净化水质。财主精心酿制的美酒都是用锡器作为盛酒的器皿,具有储茶色不变,盛酒冬暖夏凉,淳厚清冽的特点。财主常用锡质茶壶泡茶,特别清香;用锡杯喝酒,酒清冽爽口;财主还用锡瓶插花,花不易枯萎。

财主天天见锡,觉得这石头的颜色和锡好生相似,便断定这是一块锡矿石。财主爱锡,而今遇到一座偌大的山,全是锡矿,他高兴坏了,便将此无名山命名锡矿山,以示此山由自己发现,归自己所有。

财主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贪。其实那时根本就无人具有开发这座大山的能力,但财主担心别人来开矿,就放言“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许来开采!”

终其一生,财主也没有来开发锡矿山。此后300多年里,也一直没有人来开发此山。但锡矿山的名字却传得满世界都知道了。

这当然只是民间的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古时的“长沙国连道”就是现在的大锡矿山地区。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有“连道”的记载,《水经注·涟水》中有“涟水”的记载,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有“珍涟山”的记载。

发源于锡矿山东北麓高茅岭,经竹山、渣渡流入涟源市扶珂村的小河,就是顾祖禹笔下的涟水别源,涟水汇入湘江。也就是说,锡矿山是湘江的支流涟水的源头之一。发源于锡矿山西南麓,经飞水岩直下的中涟溪,下行过涟溪桥,经冷水江城区,汇入湘江第二大支流资水。

一山之水,孕育湖南两大水系的源头,不能不令人称奇。

这两大水系给锡矿山的开采创造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而据官方记载,锡矿山原名盐井山,明嘉靖年间,在盐井山之西发现锑矿,误以为锡。开采冶炼后,见不是锡而停止开采。也许锑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没有多少印象,因为锑在生活中应用极少。锑是制造榴霰炮弹的主要原料,是军用防火涂料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防火、油漆军舰及浸渍军用帐篷等。而喝酒用的锡壶,无论贫富,几乎家家必备。

最早见诸权威记载的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宝庆府志》,上有文字曰:“盐井山之西……其上产锡。”可见直到这时,人们依然认为这座山上的矿石含锡。但官府的命名为盐井山。彼时人们在山上采矿盐,倒是比较普遍的事。因为井矿盐与海盐相比,生产受天气影响小,产量比较稳定。在规模、运费和质量上比海湖盐具有明显优势。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云南普洱从地下直接开采岩盐,此后,开采岩盐就在中国蔓延开来。锡矿山这么一座大山,开几座盐矿对它无伤无损,也成不了大名。海盐在食用盐中的垄断地位逐步被井矿盐所取代,由此也可见我国开采岩盐的普遍程度。

没有来开发这座矿山,倒不是300多年间人们完全不具备开发的能力,而是人们对掘地开矿有一种敬畏,认为是神圣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对掘山开矿,朝廷有许多禁令。古时山上的煤炭储量很丰富,并且很多是浅表煤层,极易开采,但直到乾隆年间开放煤禁,煤才被大量开采。这应该是锡矿山虽被人发现,但300多年里一直未被人开采的原因。

朝廷和民间的许多禁忌,从鸦片战争以后逐步被打破,人们的思想观念慢慢开放起来。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强大的国人越来越多,不少传统的观念被进一步打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掌握科学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进行科学探索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锡矿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开发。

当然,任何事物的必然性都寓于偶然性之中。

发现锡矿山的直接诱因,是因为一个人、一次酒宴。

发现锡矿山

如果说被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把洋务运动搞得颇有生气,让人们看到了清王朝中兴的一线希望,那么,1894年中国在甲午海战的失败,则让这一线希望也黯然破灭。

1895年,因甲午中日战失败而被迫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化,湖南这个在洋务运动中没有产生近代工矿企业、没有创办近代学校的省份也终于醒来了。更多的人看清了大清王朝日薄西山的本质,寻求新的生存之路。在众多的觉醒者之中,湘西的熊希龄算是其中一个,他在北京大胆向慈禧进言,继而辞官回到湖南,1897年,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陈宝箴主政湖南,在其支持下,熊希龄办起了长沙时务学堂并担任提调(校长),聘请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聘请新化的邹源帆为舆地教师。这是湖南最早的近代学校,湖南近代革命的先驱蔡锷等就出身于长沙时务学堂的第一班。

邹源帆何许人也?能够进入这所最维新的近代学校任教。

要说清楚这个人,就要扯远一点。

话说清乾隆末年,新化县四都乡龙塘村(今维山乡四都村)有位名宿叫吴兰柴,家资殷实,交游广泛,爱读书著文。

吴兰柴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拔贡,他才华横溢,是有名的“湘中七子”之一,他的七言诗被人称为“七字长城”。他知天文、善舆地,晚年所著《地理经释》一书,有不少独出心裁的真知灼见。他的哥哥吴思树,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进士,曾任岳州府教授和山东新泰知县,著有千卷《通史》和《治河论》《论淮南运河》《论汶河》等篇章。

吴兰柴科场失利后,愤而退出,潜心做经世致用的学问,将长期以来对舆地的研究写成文稿。吴兰柴的女儿吴瑚珊自幼受父亲和伯父的影响,诗词歌赋样样都通,成为父亲文稿的第一读者和编辑。一旦发现疑点,她就要查古籍考订,或与父亲共同探讨,溯流寻源、穷根究底,从不半途而废。这样,她不仅把父亲的文稿琢磨得通透,而且发现、解决了不少新问题,发展了父亲的研究成果。于是,父亲将文稿交给她编定。她亲手抄校,编为十卷,定名为《地理今释》。十几岁的吴瑚珊已卓然成家,对历史沿革了然于胸,还能手绘历代地图。她还树立了以这十册书为教材,向后代传播地理知识的理想。

乾隆末年,吴瑚珊嫁与本县罗洪村(今属隆回)邹文苏为继室。

邹文苏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7岁丧父,性敏嗜学。12岁应童子试,屡试举人不第。嘉庆十六年为岁贡生,乃绝意仕进,辟室为古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尤深于“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尝以竹木为浑天仪等教具以示学生,开直观教学之先河。道光十一年(1831)卒。著有《九献考》一卷,《礼器小识》六卷,《景山诗文遗集》一卷。

吴瑚珊婚后生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夫妻二人对6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邹文苏的直观教学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都酷爱舆地学习,而且造诣很深,都著书行世。人们把邹文苏和他的6个儿子并称为“邹氏七君子”。

书香之家自然对其儿孙的勤奋好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吴瑚珊以己之好教授儿子们爱好地理学,继而发展为四代儿孙皆学舆地。后人称其为“邹氏舆地世家”。

邹氏第三子邹汉勋年幼聪颖好学,十八九岁就着手自撰《六国春秋》。20岁以后,精研汉学,终成《读书偶识》三十六卷,后被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编入《皇清经解续编》。

道光十九年(1839年),邹汉勋应乡前辈邓显鹤之约,校刊《船山遗书》,凡五十一部三百余卷,遂知名于世。后应聘修湖南《宝庆府志》,为海内名志。又赴贵州,先后修贵阳、大定、兴义、安顺诸府志,5年内成书二百三十六卷。所撰《新宁形势说》《贵阳循吏传》,皆洞中日后情事。在舆地学方面,他全面总结了前人以经纬度绘制地图的经验,不断丰富西晋裴秀“制图六体”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任何地点都有其极高偏度,即经纬度,利用极高偏度就可以在地图上定出各府州县的位置,这个论述与今日测经纬度的基本原理相吻合。

邹代钧是邹汉勋的长孙,他深受祖父影响,不但继承了祖父的舆地学学术基因,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6岁中秀才,这是他一生取得的最高功名。但他在出使英、俄两国时,用自己深厚的地理知识,力争国权,闻名朝野,并惊动了光绪皇帝皇帝。他先后为光绪、宣统两位皇帝讲过地理课,是为“帝师”。

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是个对地理很懂行的人。他曾主持绘制《湖南全省舆图》。作为舆地专家的邹代钧,曾向陈宝箴提出一些开矿建议,都被陈宝箴采纳,是统筹锡矿山锑矿正式开采与创办的最佳人选。于是,陈宝箴在1897年夏天任命邹代钧为湖南矿务局提调。

毕竟,当提调与任教并不矛盾。在中国的近代学校中,名人到学校兼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邹代钧,在1898年又创办了新化实学堂(新化一中前身)。民国时,在教育部任签事的鲁迅,在北大、北京师大、北京女子师大等多所大学任教。

同乡加亲戚晏咏鹿(光桢)闻讯后设宴祝贺。

晏咏鹿原本于乡里默默无闻,可因为这一次设宴,却让他名垂青史。很多人苦苦追求一辈子也做不到名垂青史,一些人却无意之间成了。比如岑夫子、丹丘生、汪伦等人。这些人不但名垂青史,而且今天的中学生都知道他们。不因别的,只因他们请李白喝了酒,或者送了李白好酒。

这一点晏咏鹿也与他们相似。他是因为请一个名垂青史的人邹代钧喝了酒。

邹代钧那天心情很好,一边喝酒一边大谈采矿,口若悬河。晏咏鹿和同村陪酒的风水先生刘履斋一轮一轮地敬酒,好像专门为了套他什么话似的。邹代钧是个书呆子,胸无城府,喝得豪兴顿起,便毫无保留。他不但纵论矿政,还谈及其祖父邹汉勋(1805—1854,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者)参与编纂《宝庆府志》《新化县志》所提供的锡矿山舆地信息,谈到陈宝箴准许德国人在长沙开设矿物化验室确认各种矿石名称并大力开采的情景。

晏、刘两人听得甚是着迷。

晏咏鹿请邹代钧喝酒,既是出于乡情,当然也有想要这个乡官日后好提携之意,顺便谋个差事或照顾点生意,这是人之常情。晏咏鹿、刘履斋也是乡绅,具备投资开发的能力。

邹代钧说:“听说锡矿山上300多年来炼锡不成,我就查了《宝庆府志》,也说山上产锡。我总是表示怀疑。锑和锡外表相似,所以很多人把锑叫作连锡,意思是另外一种锡。据我推测,锡矿山上产的很可能是锑。”

晏咏鹿听了双眼放光:“代钧,如果你的猜测不错,我们到山上开一个矿,那可要发大财啊!”

刘履斋也兴奋地说:“那是啊!那我也参一股,可托提调的大福了!”

喝得酩酊大醉的邹代钧见到两人放着奇光的眼睛,似乎清醒了一些。

晏咏鹿急切地说:“代钧,要不我和履斋先上山刺探刺探?”

邹代钧说:“怎么刺探?”

三人沉吟了一会,刘履斋忽然眼睛一亮,说:“我有办法!”

邹代钧说:“你有什么办法?说说看!”

刘履斋得意地笑了一下,说:“方围圆转,谁都知道我刘履斋是个看风水的,我就借着看风水的名义,带着晏兄一起去刺探,取几麻布袋矿砂下来,提调拿去一化验,是锡是锑,还不一清二楚?”邹代钧向刘履斋微笑着伸出了大拇指。

毕竟,那时在人们的认识中,地理和风水有着天然的关系。这也是刘履斋被请来陪席的原因。

那时的锡矿山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山中仅有房屋院落十余处,散落在陶塘、长龙界、童家院、欧家冲、洞下等地,只有杨、康、童三姓村民聚族而居。

不久,晏咏鹿和刘履斋奉邹代钧密令前往锡矿山一个名叫楱茶洞的地方勘察。为掩人耳目,两人以看风水为名。村民看到两人骑着马、打着洋伞,甚是惊奇。因为这里很少有外人来,他们也从来没有见到马和伞。

此事一经传开,在村民口中变成了“打缎子伞,骑冒(无)角牛”。村民们只见过纸伞,而这洋伞是尼龙布做的,看着就像缎子。村民们骑过牛,但牛是有角的;马与牛很像,但马无角,所以就是无角牛。人们总是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来对比陌生的东西,虽然这个传说验证了山里人的无见识,成为笑谈。但再有见识的人也离不开这样的思维方式。

晏咏鹿、刘履斋等前往锡矿山一个名叫楱茶洞的地方时,发现这里矿石垒垒,杂草杂树榛莽之间,明朝炼锡时留下的矿石还堆在那里,地上堆积着厚厚的矿砂。

马要载人,显然无法再载石头。二人从地上取了一袋矿砂,放到马背上,如获至宝,喜极而去。

邹代钧把这些矿砂运到长沙化验,结果不出所料,正是锑。

送检的结果一出,陈宝箴等喜出望外。因为锑在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又因为锑就处于地表层面,民间获讯后随即开始自由露天开采。

1898年正月,晏咏鹿、刘履斋当年就合伙在锡矿山开办中国第一家锑厂:积善炼锑厂。晏咏鹿曾为此赋诗一首:

火齐明珠号曰锑,

安的摩尼名译西。

初见此物可致富,

往探陶塘发端倪。

中篇:百年开采传奇

锡矿山进入锑时代

横空出世的积善锑厂,打破了锡矿山千百年来的寂静。

1898年6月,积善锑厂开张不到半年,锡矿山官矿局剪彩开业,标志着清政府正式进入锡矿山。

仅一年之后,锡矿山的采锑公司已有官厂10家、商厂12家。1901年,因锡矿山走私、斗殴、盗窃之风日盛,清廷设立缉私局。

1905年,清政府担心利益旁落,于冷水江设收炼局。就近收炼锡矿山所产锑砂。

1907年,矿商们呈请清廷准许矿商自炼自销,杨咏仙等矿商就山设炉。组建集益炼厂于谭家冲,成为锡矿山最早的一家私营生锑土法冶炼厂。

俗话说:蚂蟥听水响,叫花子听鼓响。这俗话好懂,只要听到水响,蚂蟥就知道有人下田了,马上过来找脚吸血。叫花子只要听到锣鼓一响,就知道有人家做红白喜事,就跑过来讨钱了。

那么,资本听什么响呢?这句话我接不上来,但我知道,资本是逐利的,其嗅觉十分灵敏。

到了1908年,距积善锑厂开工仅11年时间,锡矿山的产锑量已占全世界锑产量的50%。

1908年,梁焕奎在长沙南门外碧湘街一带设立华昌炼锑公司。梁焕奎曾经是湖南矿务总局的文案,因预见锑矿业前途广阔,便多方筹措资金,甚至变卖了妻子的首饰,接办了锑矿,设立炼锑厂。

具有“中国矿藏之父”称号的中国冶金学家,也是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的王宠佑(1879—1958),得知法国有一个叫赫伦士米的专家已初步研制出一种能将低品位锑提纯的方法,便联合梁焕奎在英国留学的三弟梁鼎甫,于1908年,以白银七万两购得此秘法,在长沙南门外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湖南炼制纯锑的肇始。

华昌炼锑公司总厂就设在长沙南门外碧湘街一带。工厂最盛时,从长沙碧湘街到西湖桥河边一带,机声喧扰,烟囱林立,湘江沿岸,火轮电艇,络绎于途,均为华昌所有。公司总资本最多时达银三百万两,每24小时可炼纯锑30至40吨,每年可产1万多吨,还在上海和纽约设有分销处,直接进行国际贸易。

华昌炼锑公司在炼锑技术上逐渐领先国内外,垄断了全省的锑砂炼销大权,客观上也排斥了洋商对湖南锑业的把持。1908年,法国容母司会社本打算在湘设炼锑厂,也因竞争不过华昌炼锑公司而作罢。王宠佑兼任华昌公司总工程师,使华昌公司的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至此,锡矿山进人锑时代。

从1898年到1911年,年产精锑9000吨,共生产纯锑2.2万吨,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锑价飞涨。一吨锑价白银二千两。

锑价飙升,各方势力纷纷介入。

锑是制造榴霰炮弹的主要原料,又是军用防火涂料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防火、油漆军舰及浸渍军用帐篷等,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锑价飞涨,美、俄、德、英、法、日、西、葡等国纷纷觊觎这里的锑矿。

1912年,随着德国人施乃甫、阿罗佛相继来到锡矿山,分别成立合利、多福两处洋行,华昌公司的冶炼技术被超越。他们将华昌公司的冶炼技术加以改进后设炉建厂,原先废弃的花砂、锑磺及生锑炉渣,不用任何加工即可投炉制炼,原本废弃之物,均被洋商贱价收购一空。

随后,广东客商韦志道于谭家冲组建志记炼厂,合利、多福、志记就成为锡矿山上最早提炼出纯锑的炼厂,时称“西法炼厂”。

随后,英、法、日、俄等国商人纷纷在锡矿山设厂或商行,开办炼厂或收购锑品。它们虽不能全部直接进行开采和冶炼,但通过设立多福、开利、合利、修和等洋行,直接或间接插手锡矿山锑矿的采炼。这些外资企业在带给锡矿山采冶技术的同时,也从锡矿山掠走大量的矿产资源。

距锡矿山不到1公里的陶塘街,则是这些淘锑者的乐园,真实上演着“日则千人拱手,夜则万盏明灯”的酒肉繁华。

淘锑者中,一个叫刘铁逊的值得一提。他原籍不详,估计出身贫寒,被人收为养子。刘铁逊颈后有一肉瘤,自称“钱坨”,读书不多,善于谋算,稍长即代其养父在锡矿山管理三益采矿公司。1913年,在长龙界组建美利炼厂,用氧化锑矿(磺)试炼纯锑成功。当时,锑冶炼属华昌公司专利,遭其干涉。刘铁逊拉曾叔式(广西警察学堂总办)、蔡锷等人为股东,出面将华昌公司控告于北京农商部。后经调解,由华昌公司参与美利炼厂合资经营,改名新化昌炼厂,刘铁逊从此名闻锑都。他又独资或集股开办纯青、化成、鸿辉等炼厂。刘铁逊为吞并粤商韦志道在谭家冲开办的志记炼厂,在其初建之前,即暗将该厂周围的田土山地全部买下,导致志记炼厂投产后,既无出入通道,又购不到堆矿砂和倒炉渣的场地,便被迫停产,贱价顶给刘铁逊经营,改名为修和洋行。矿山冶炼规模日益扩大,而冶炼技术落后,德国商人施乃甫承的锡矿山开办开利洋行,仿赫氏炉原理制锑氧、炼纯锑,但禁止外人参观。民国九年,刘铁逊为打破外商技术垄断,乔装工人混入洋行,费时数月,精心考究。回来后,利用本地工料仿造,名为“土法氧炉”,原来废弃之锑矿、生锑炉渣及低成份的花砂均可直接投炉制炼,比西法炉的成本低而产量高,被各炼厂广泛采用。刘铁逊因之获利甚巨,并挤挎了开利洋行。

1930年,刘铁逊为满足冶炼生产需要,再次扩大采矿经营,除原有的三益公司外,又独资或集股开办球益、天生和、大有庆、履祥吉等7家采矿公司,拥有全山1/5的矿地。

从1898年至1930年共32年锡矿山的开采经历来看,对锡矿山的开采还是一个技术革新的过程。当一种技术被另一种技术取代或超越的时候,前者就要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虽说竞争残酷,但毕竟还是有规则可循。

1926年,在锡矿山全山实际开采的公司达到107家,炼厂43家。在采炼两业之后,以拌买矿砂为业的花石庄应时而起,以贩锑为业的锑庄也在此时出现,形成锡矿山通行数十年的采、炼、贩三业分离的分营体制。换句话说,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这也是锡矿山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942年,中国著名有色金属冶金学家、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王宠佑与美国人霍德森(Hodson)共同发明了飘浮熔炼—气态还原熔炼锑技术,获得该项技术专利。正因为由专家参与冶炼,锡矿山在几十年的开采中,并没有出现像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无序开采而给环境造成惨烈破坏的情况。

锡矿山最大矿主段楚贤

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锡矿山,新化的段楚贤不能不提。

段楚坚毕业于长沙明德中学。1920年左右,眼见快20岁的段楚贤日臻成熟,其父段仲昭心中高兴,但不露声色。一次上锡矿山时带上段楚贤,当行至飞水岩瀑布前,段仲昭嘱咐停轿歇息,手持文明棍朝瀑布周围山上画了一圈,在隆隆的瀑布轰鸣响声中大声告诉儿子:“这些是我用十六吊铜钱买下的矿地,从现在起交给你,怎么搞就看你的本事了!”

段楚贤接手经营其父购买的锡矿山两处锑矿,专营锑矿。1924年成立开源锑矿股份有限公司,招股开办泰原、开泰、源远、大同等采矿公司,并独资或合股经营冶炼厂,年产纯锑528吨。至1937年,所属采矿公司占有矿地2000余亩,年产纯锑4000余吨,最盛时期有职工2万余人,成为锡矿山最大矿主。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年,段楚贤都被当作残酷剥削和压迫工人的资本家受到批判。而他本人于1954年在香港去世,对这些并不知道。从客观的立场来看段楚贤,会发现,段楚贤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有些相似,他也做善事。有资料记载,1921年大旱,5月至7月未下一滴雨,段楚贤用船从益阳汉口运了几万担蚕豆救灾,在大兴庄门口,支起两只大铁锅,煮粥赈济灾民。当时新化县有128个村,每村捐谷100担,共捐1.28万担,作为济困周转之用,村民称为“段捐积谷”。直到新中国成立时,保管完善的村尚有少量积谷。1940年捐款2万元(银元)优待出征抗日的军人家属。同年8月,段楚贤又捐款10万元(银元),设立新化县奖学基金,凡新化青年考上大学者即可得一定的奖励。此外,还将原复楚公司房屋一栋,捐赠给锡矿山商工子弟学校作校舍。因此,1941年2月,段楚贤分别受到当时国民政府内务部、湖南省政府、宝永师管区、第六区专员公署及新化县的嘉奖,给他发了奖章和匾额。1943年,拨出银洋12万元设立楚贤奖学金。1948年,湖南宪兵团团长姜和瀛及民主人士马子谷等人,以沙河街旁天鹅塘48号作为秘密聚会点,经常商议起义及迎接解放诸事。参加起义的原国民党绥署副主任唐天闲秘密住在此,并由姜和瀛派半个班保护。而天鹅塘48号是段楚贤在长沙的住宅之一。1949年8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7师的一个团路经锡矿山,锡矿山第一次获得解放。几天后战略撤退,锡矿山党总支向段楚贤的源和炼厂募集黄金32两,银洋3000元,供应部队。另外,将银洋500元由地下党员潘世盛、刘珞增等护送转交解放军147师。还借了7支崭新德造20响自动驳壳枪和几百发子弹,加强工人的武装力量。

段楚贤不但做慈善,也爱读书,甚是风雅。段楚贤本身爱读书,发财后更是有实力大规模购书并建书屋。抗战胜利后,段楚贤回到新化老家,在大兴庄的旧居旁先后建起环碧楼等书楼,所有的书都分装在红、黑两种颜色的樟木箱内,共有100多箱,藏有《万有书库》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各种用途的工具书。另外珍藏有数幅古代名家碑帖、名人书画真迹,价值甚巨。还有,抗战前不惜斥重金在上海商务馆定购《四库珍本》等。

红色锡矿山

1923年,锡矿山地区有矿产公司107家、炼厂43家、职工3万余人,成为湖南工人最多、产值最大的矿山。

矿工曾自发以罢工、抗暴等方式与矿主进行斗争,但因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925年,共产党员萧石月、邹建武、仇寿松、舒金山等人受中共湘区区委派遣来到锡矿山,发展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革命烈火迅速在这座古老的矿山点燃。

这年9月,邹建武在肖家湾组建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在肖家湾沫矿村小学附近开设平民学校,由他担任平民学校教员。平民学校不收学费,入学者大多是工人,也有儿童,共有学生90余人。在邹建武的教育和引导下,很快就有一批工运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成为后来工人运动的中坚力量。

1925年秋冬之交,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成立,直属中共湘区区委领导,萧石月任支部书记,通讯联系代号为“长沙周南女校黄龙”。

随着全省革命形势高涨,1926年3月,特别支部和锡矿山工会趁机把工会活动由秘密转向公开。公开办公后,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于锡矿山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反动派极为恐慌和仇恨,趁4月8日矿山工会召开成立大会之机,锡矿山商团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发动了轰动全省的“四躹八事件”,工人领袖邹建武等30余人被拘捕。事件发生后,萧石月积极组织营救。7月中旬,邹建武等被释放。

1927年,“马日事变”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急转直下的紧急关头,正在发展的锡矿山工人运动也很快出现了紧张气氛,反动势力蠢蠢欲动。5月底,湖南全省总工会发来急电,命令锡矿山工人纠察队火速开赴长沙,支援10万工农武装进攻长沙。在萧石月、邹建武的率领下,锡矿山工人纠察队300多人携带长短枪百余支及梭镖等武器,向长沙进发。当队伍路过涟源市蓝田六亩塘一带时,遭到反动军阀许克祥部的伏击,萧石月、邹建武等80余名纠察队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萧石月牺牲后,革命的火种仍然在锡矿山这片热土上传播。

锡矿山的工人运动,唤醒了以锡矿山为中心这一地区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革命斗志,打击了当时的封建地主,特别是商团这些反动势力,动摇了封建官僚的统治基础,同时也孕育了红色根基的革命种子。可以说,锡矿山是湖南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

1935年11月29日下午,实施战略转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约千人,由新化经石窖、独树岭进入锡矿山。为迎接红军进入锡矿山,锡矿山工、农、商各界人士还专门推选了24名代表担任接待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红军分别驻在北区的宝大兴、德华盛、畴富堂、大德生等公司,公益炼厂、康家院、陶塘街、谭家冲及飞水岩源和炼厂、同利公司等地,红军司令部则设于宝大兴公司内。红军进山后,发动群众,传播火种,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并进行扩军筹款。段楚贤等纷纷逃离。

红军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红军的性质。红军的抗日宣传队还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唱歌、讲演等宣传。每个红军战士定了个人抗日宣传、扩红筹款的竞赛计划,他们深入炉房、矿洞,直接向工人群众进行口头宣传。

红军还开展打土豪和筹措军款的工作,集中打击少数大矿主、大豪绅,搜查了他们藏匿的金银,没收了他们的稻谷和衣物、布匹。为帮助红军搞好给养,山上老百姓夜以继日用大部分布匹为红军赶制军服,红军则将衣物和部分稻谷分给了老百姓。与此同时,24名老百姓代表胸前还戴着红符号,积极奔走于各个公司、冶炼厂和大商户之间筹集军款,为红军实际筹集了银洋5万余元。

在传播红色火种、积极宣传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矿工们自发组成工人团,与红军密切配合,宣传革命道理,协助红军搞好筹粮、筹款、扩红等工作。

矿山工人在红军部队到后不到一天光景,就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救国先遣队武装。随后,又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几天中,青年工人和附近农民纷纷赶来参加红军,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

1935年12月4日,红军离开锡矿山返回新化。临行前,红军在谭家冲召开了群众大会,会后部队迅速出发。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前面的已经走到了陡拜坑,后面的还在宝顺岭,总共拉了七八里长。锡矿山上的工人群众、周边农民及社会各界人士依依不舍,冒着大雨送红军,场面十分感人。

1945年3月上旬,一支2000多人的日本军队,从邵阳方向进入冷水江境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曾经三次攻打湖南,却从来不攻打此地。那么,这次日军的目的何在?

这时,锡矿山纯锑精炼厂厂长兼工程师赵天从,刚从长沙赶到锡矿山,就立即向全体职工传达了一个惊人消息:这次日本鬼子的目的,不是抢钱,不是抢物,也不是抓劳工,而是想要掠夺锡矿山的锑矿。赵天从连夜上报国民党第9战区司令官薛岳。薛岳闻讯,急忙命令王耀武的第73军、第74军就近穿插阻击。

外援到来之前,赵天从行使特派员的权力,命令仅有的200名矿警死守碉堡,组织几万工人在易守难攻的路口挖战壕、备石块,做好血拼到底的准备。冷水江山高林密,地形错综复杂,日军离锡矿山20公里就迷了路。他们用刺刀逼着老百姓带路,第二天,一个段姓的青年把敌人引诱到相反的方向,到了新化县洋溪镇。这时,日军方知上当,便把段姓青年活活捅死了。老百姓愤怒了,上万人操起菜刀、锄头等反抗。跟踪而来的国民党第73军,同仇敌忾,奋力厮杀。后来,一直进逼到湘西的雪峰山下,全歼这伙穷途末路的鬼子兵。赵天从因护矿有功,被任命为锡矿山工程处主任。

抗战初期,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把锡矿山列为全省四个工运重点之一。先后派出许立中、袁佑熙、苏镜等同志,在锡矿山开展党的工人运动。1939年后,抗日军兴,物价日涨,锡矿山的生产步履维艰。后因外运线路被封锁,公司炼厂纷纷停炉歇业,生产急剧衰落。1944年和1945年,锡矿山的锑产量为零。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近60天的淮海战役取得重大胜利,解放大军即将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彼时,国统区一片混乱,反动势力垂死挣扎。在世界锑都锡矿山,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在败逃之时抢夺近1000吨库存精锑,并对工程处的固定资产予以破坏。为保护人民的矿山,挫败敌人的阴谋,1948年11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委派颜述之赴锡矿山建立党组织,迎接解放。

1949年1月初,颜述之来到锡矿山,受到时任锡矿山工程处主任赵天从的接待。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到处都在裁员,约莫过了半个月的光景,赵天从主任安排我去工程处总务课上班,主编一张叫《新闻简报》的油印小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可以到处走访。这为我了解和掌握社会情况带来了方便。

经过两个月的情况摸排,锡矿山地下党组织从3月开始秘密吸收党员,前期重点放在杉山里机电厂。谭泽甫,1947年和14名同事一同从长沙锑品厂调入锡矿山,担任新建杉山里机电厂的任务,解决锡矿山南区排水用电问题。在多次接触锡矿山地下党组织后,谭泽甫和不少同事都递交了入党申请。

截至1949年6月,党中央下发在白区暂停发展党员的指示,锡矿山地下党组织两个月内秘密发展党员56名,建立杉山里机电厂、北区锑矿、实验炼厂等三个支部,以及工程处本部、冷水江电厂、陶塘镇等三个直属小组,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工人解放社,吸纳社员300多人,以适应护矿迎解斗争形势的需要。

1949年6月,锡矿山工程处护矿委员会正式成立,赵天从为主任,不少地下党员当选为代表。颜述之在回忆录中写道:护矿委员会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的转折点,护矿斗争由秘密走向公开,由少数人扩大到广大员工。

1949年8月13日,解放军49军147师一个团向邵阳进军,路过锡矿山。其间,颜述之以锡矿山地下党负责人、军代表的身份,出面促成矿山警察所交出武器弹药,投诚起义,锡矿山第一次解放。几天后,解放军进行战略转移,部队开进安化,国民党军63师趁机盘踞新化。反动矿商抓住这个机会,对锡矿山地下党组织进行打击报复。

矿霸杨执端搞了一份地下党人员的名单,上报到新化县政府,要国民党军上矿山把地下党人员一网打尽。在工程处总机室值班的地下党员刘家鹏,看到国民党的一个营刚出发,就接到了新化那边打来的电话,说国民党军这次来很可能是要大捕大杀,他就赶紧向颜述之作了汇报。锡矿山地下党成功躲过了这一劫。

新中国成立前夕,受战争影响,矿上1000多名职工领不到津贴,不少家庭处于断炊状况。锡矿山工程处已无法正常运转,几个月没发工资,人心浮动。有人提出分掉工具、材料和存锑,有人提出就地遣散工人。关键时刻,颜述之派群众代表向工程处请愿。

中共地下党了解到赵天从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遂派地下党员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利用工程处主任这一特殊身份,出面组织护矿。赵天从集中矿工,推选代表,成立护矿委员会,抵制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抢劫和破坏。

赵天从与地下党商议后,以急需现金作锑锭运费为借口,带着两名助手直奔广州。南京国民政府刚刚迁到广州,乱作一团,不会轻易给他一笔巨款。他凭老关系,对那些最后想搜刮财富的人郑重宣告:锡矿山库存几百吨锑,若有运费即可运到广州。那些人被吸引,并拨出6万元金圆券,赵天从把这些钱兑换成5万银元,空运回湖南,从而使矿工家家升起了炊烟。锡矿山喜迎解放,赵天从将整个矿山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接收。他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1949年9月初,人民解放军160师在渡江南下到常德时接到攻打锡矿山的命令。9月30日,160师478团约3000人在司令员邹毕兆、政委彭清云率领下到达锡矿山,对白崇禧63师残部展开围歼。10月2日傍晚,在胜利山黄土坑(今锡矿山矿务局北选厂后面),解放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励的战斗,国民党部队伤亡惨重,趁着夜深仓皇逃跑,解放军也有营教导员吴振宗、连长吕廷轩等9名指战员牺牲。1949年10月6日,湖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第24号命令,对锡矿山实行军事管制,“世界锑都”锡矿山最终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锡矿山全面解放。

1952年,原锡矿山矿务局和当地人民政府在胜利山修建烈士墓。1974年,因修建北选厂,将烈士墓移至锡矿山矿务局北矿山头,即钟鼓山,在墓前修建1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其座镌刻碑文。

中央领导关注锡矿山

新中国成立仅5个月,1950年3月,锡矿山矿务局正式成立,统一锡矿山锑矿的探采、冶炼及锑品统购统销的经营管理。同年5月2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就锡矿山收归国有作出专门批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等领导同志,也在这份批示上一一作了批阅。这份保存在锡矿山博物馆的影印件,定格了锡矿山收归国有这一历史性事件。

一个矿山收归国有的文件,能让当时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经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批阅,在新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建矿史上,这是唯一的一份。

1950年初,赵天从被任命为锡矿山矿务局副局长。他与翁徐文局长密切合作,带领全矿职工投入了恢复生产的斗争。他重新规划了矿山的采掘和冶炼计划,使锑的生产很快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

1959年6月,罗瑞卿副总理亲临锡矿山,深入南矿井下、南炼厂和北炼厂炉房查看生产作业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锡矿山的这份厚爱,源自锡矿山在新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非凡的存在,以及锑在全球军工领域的独特地位。

消灭矽肺病

自1897年再度发现,到正式解放后回到人民手中,锡矿山在旧社会的开采,是一部令人扼腕的矿工血泪史。受落后的采矿工艺、无视井下工人作业环境等多重原因影响,井下的高密度粉尘导致矽肺病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前,井下矿工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

矽肺病的产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落后的开采方式累积形成的。整个锡矿山地区,确实因此损失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笔者所掌握的数据有9万多人。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中南区的工矿考察团在1950年7月,专门来到锡矿山作分析鉴定。

经过考察团2个月的努力,终于查清了矽肺病的发病原因,证实矽肺病不是民间误传的“烟子病”。秘密被揭开,相应的防护措施马上落地。1951年,锡矿山共计安装9台高功率压风机,实现南北两个矿山井下作业面通风全覆盖,同时加大劳保用品的使用力度。锡矿山民谣中“口吐烟子无下场”的历史,从此完全改写。

实际上,到1953年,井下作业全面过渡到了风钻打眼、湿式凿岩,个体防护用品也都开始发放。到1959年,就有了专门的机构,并充实了人员,制定了通风管理办法等,井下的粉尘浓度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还有一组数据,就是1953年前,井下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4岁,而到1993年,井下工人的平均寿命超过了70岁,这个数字来之不易,也让领导人十分欣慰。

在一鼓作气彻底改善井下作业条件的同时,为解决工人居住难问题,职工宿舍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片位于南区杉山里的宿舍楼群,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28家宿舍。顾名思义,这里当时住进了28户人家,也留下了新中国成立后锡矿山第一个职工宿舍区的故事。

群众的期待,就是最大的动力。仅1951年,锡矿山共新建宿舍16000多平方米,是1950年至1981年这32年间新建宿舍最多的年份。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随着杉山里、坝塘山等自备电厂的建成运行,以及井下机车、电耙、装岩机“三大件”等机械化设备的普及和竖井的建设,工人作业条件得到空前改善。新中国成立初的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开的是锡矿山建设的生动画卷,展现的是世界锑都走向兴盛的蓬勃生机。

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益。1950年,锡矿山的锑品产量只有2300吨,而1951年到1953年这3年,平均年产量为7300多吨。通过这些举措,干部职工的思想更加统一,生产积极性更高,给锡矿山在新时期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锡矿山注重人才的培养。

从1951年创办中南五工校开始,锡矿山先后创办或代管了中南分局技工学校、锡矿山工业学校、锡矿山技工学校、锡矿山职工学校等,为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锡矿山,因此被业内誉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黄埔军校”。

从1951年到1981年,锡矿山外调职工总人数超过5500人,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支援新建、扩建企业1400多名干部职工。这一时期,锡矿山还为湖南省冶金局、兄弟厂矿和人民公社,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多人,接待外来实习人员近3000人次。

锡矿山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办学、代培、输送各类人才,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以说,锡矿山是生产锑品和培养人的矿山,它既生产全世界最好的锑品,也培养了最优秀的锑行业产业工人队伍。

冷水江单独设市

锡矿山的发展,带来了冷水江的单独设市。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冷水江这个名词,直到1960年2月,首建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1年7月,改名冷江市。几经变更,直到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江市,冷水江市的名称这才确定下来。

只是很多人有些想不通,既然冷水江设市是因锡矿山的发展,为什么不将名称定为锑都市?定名为冷水江市到底有什么含义?

据笔者考证,定名为冷水江市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城市一般是从其最早的建成区命名的,这才有历史文化和传承。冷水江最早的建成区是资江北岸的江北路一带(即柘溪院子至蒋家桥),这里是旧城区。这里之所以成为城区,是因为这里有码头。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码头,从这个码头可渡到对岸布溪。这里的码头也就成了官差商贾、挑夫贩卒从锡矿山去宝庆府的必经之地。往来穿梭于资江的船只都在此停靠。最初也没有官方命名,只是随着往来人员增多,物流量增大,慢慢形成港口码头、街道店铺与贸易集市,人们口头上慢慢把这里称为“老鼠港”。

为什么称作“老鼠港”呢?

古代的地名很多都是误传,最后将错就错。就像锡矿山的地名一样,误传三百年,人们也就将错就错,不再改变,错而成俗。

“老鼠港”来源于“老树光”的误传。“老树光”就是这里的参天古树被砍光。为什么被砍光?因为1799年,新化人发明了毛板船,毛板船是世界上唯一时段(1799—1958)、唯一河段(资江的邵阳至益阳,益阳经洞庭湖至汉口)的一次性运煤船只,最大运量达160吨。船在邵阳用八分厚的木板钉好,放到冷水江的沙塘湾等码头装煤,在每年的端午前后顺水而放,随波漂流到益阳,再经洞庭湖到汉口。煤卖完后,对船体进行拆解,当作木材卖掉,节约了船只返航的大量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世界航运史的奇迹。

由于毛板船是一次性消费,而造毛板船需要大量木材。靠近码头、港口的地方运输方便,当地的树木便成为砍伐的首选,老树被砍光也就成为必然。可见,古人为了利益也不计后果。

“老树光”和“老鼠港”在新化话里是同音的,“鼠”也可以读第三声,与新化话里的“水”同音。在新化话里,特别是原太阳乡一带,“江”和“光”也是同音的。至于“老”,一不小心就发成了“冷”。于是,“冷水江”就成为这座新设县级市的命名。即使“老”“冷”的转换有点牵强,但不至于把城市命名为“老水江”吧。冷水江,多有诗情画意,多有民俗文化!

当然,冷水江地名的由来还有一说。境内涟溪两岸因喀斯特地貌多泉水井,井水极冷,从而得名。都说株洲和怀化是火车拖来的城市,这并不奇怪,许多城市都是因交通而形成的。但因为一种金属的开采而成市的地方,应该也就是冷水江了。如果说还有这样的命名,那勉强还可算上无锡。据说是战国时期诸侯频繁开战,制造武器要用到锡,此地的锡被开采完了,再无锡可采,于是被称作无锡。

还有第三种说法:1941年以前,冷水江曾经是现冷水江市境内资水段的名称。因此,有人说冷水江市的名字来源于此。

颤栗的锡矿山

对锡矿山的灾难性开采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近40年里。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上很多人误读了“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话的本义,对其进行歪曲、变形的理解。追求“一切向钱看”,把传统道德抛到九霄云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锡矿山进行恶性开采、灾难性开采、破坏性开采。

现在,很多人一讲到锡矿山的环境破坏,就讲“一百多年的开采”,把账都算到一百年的开采上。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虽然不能说以前的几十年开采没有破坏,但把账笼统算到“一百多年的开采”上,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避重就轻推卸责任。据当地村民回忆,直到20世纪70年代,锡矿山上还有老虎、豹子、野猪,摘李子时能够攀着这棵李子树跳到另一棵李子树上,足见山上树木之多、之大、之密。也可证明当时的锡矿山生态环境并未受到大的破坏。

笔者在观看由中共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出品的系列专题片《世界锑都——锡矿山》时,里面提道:锡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民采风潮”。

换句更通俗的话说,锡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改革开放初期的民采风潮是始作俑者。

且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锡矿山上的开采情况。

锡矿山锑矿志这样描述:80年代后,锡矿山地区锑矿开采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个体、乡镇企业争相开矿,抢挖国家锑矿资源,形成一股来势凶猛的民采风。

1984年8月,民采点参与民采的人数以几何级数增加,矿区内外的居民、村民以个体和集资村办、乡办、镇办的形式,未经批准或经个别部门随意批准就私自开挖矿井。1986年实地调查显示,锡矿山的民采井(点)有130余个。

原锡矿山矿务局副局长李幼亭说:“说的直白点,民采就是私人挖矿,而且这里边大多都是非法开采。为了减少开采成本,民采大部分集中在浅部,又没有正规的选厂,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那些随意处置的矿渣、废水,更是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原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戴永俊认为,这个时期的民采风潮,是在改革开放后“有水快流”的思想倡导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形成的,个体、集体一哄而上,无证办矿和非法抢矿现象十分严重,锡矿山成为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名的民采热点矿山。

由于一窝蜂拥上锡矿山的淘金者大多是小成本投入,根本没有什么先进的开采设备,更谈不上配套的环保设备,只图见效快,不管白猫黑猫,采到锑矿便是好猫。由于开采技术落后,而且瞄准的锑矿石全部是浅部矿层,在利益的驱动下,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对采空巷道不进行充填,只管往前掘进,这完全是新一轮的掠夺式开采。采选企业遍地开花,资质和规范、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这些概念都被抛之脑后,滥采滥挖。这些小规模的民采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无规划乱开采,造成了采富弃贫、漏矿压矿等浪费和破坏资源的严重后果,更使植被荒芜、水体污染、采空区陷落,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由肌理入肺腑,继而深入骨髓,留下大量砷碱渣。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含有剧毒。滥采滥挖还在锡矿山地区形成了大片采空区,地下采矿巷道纵横交错,复杂多变。

不少当地人甚至采用最原始的方法选矿。据当地一位居民回忆,一些人把矿渣倒在筛车里,前后摇动约15次,细细的锑矿从筛网里慢慢漏下,最后他将筛车奋力向前一倾,把废渣倒掉,铲进新的矿渣。锡矿山从南到北,方圆几十公里,到处千疮百孔,漫山遍野都是废矿石、废渣、加之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导致该地区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几乎处处都是不毛之地。水土流失严重,80%以上的田土无法耕种。地下水系也发生巨大变化,水量明显减少,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

这种灾难性的无序开采所造成的恶果很快显示出来。

1987年4月27日,锡矿山宝大兴地区发生冒顶事故,引起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就此专门做出批示,湖南省政府连续三年下发文件,即湘政传电(1987)48号文件、湘政传电(1988)64号文件、湘政传电(1989)49号文件,提出了四项处理措施。原娄底地区行署、冷水江市人民政府组织了3次大规模治理整顿,封闭非法开采矿井(点)126个。锡矿山地区矿业开发秩序一时开始好转。

2010年的锡矿山 ▲

可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热点矿山的民采现象注定会反复无常。此后近20年时间,锡矿山地区的非法开采多次出现反弹。其程度随锑品市场的涨落而起伏,无证办矿、越界开采等现象屡禁不止。

2009年5月,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首次提出实行全国锑矿开采总量控制。

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冷水江市榜上有名。至此,我国的资源枯竭城市已增至44个。

我不知道这个消息带给冷水江市民的是什么感受,但我感到是无比的悲哀。

获得“资源枯竭城市”的帽子后,可以获得国家财政“倾斜”资助,但我想,这绝对不是冷水江的光荣。

为从根本上改善锡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2010年3月,冷水江市掀起了锡矿山地区涉锑企业整治风暴。

当时,锡矿山一个山头就有96家小型冶炼厂,到处黑烟滚滚,草木被熏死殆尽,只剩下裸露的废渣刺得人眼睛生痛。锡矿山鼎盛时聚集了200多家锑矿采选厂、30多座冶炼厂,区域内的锑矿共有从业人员17000余人,超过16万人口。这座建在矿场上的城市,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建立在各种矿产废渣上。

这是一场战役!一场涉锑企业关闭整顿风暴在锡矿山掀起。冷水江市对没有按期关停淘汰的企业,供电部门依法停止对其供电,公安部门依法停止审批其火工产品购置,环保部门依法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工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暴力抗法的企业和个人,公安、司法机关予以从严打击。

这场战役,关闭涉锑企业82家,取缔选矿小作坊145处,7家锑开采企业整合至4家,民营锑冶炼企业整合至9家,所有非法建设涉锑项目全部关闭取缔。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2014年,这时锡矿山地区所有非法建设涉锑项目才全部关闭取缔。

原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吴谷初认为,这次整顿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龙治水”。从效果来看十分明显,特别是国际竞争力,锡矿山锑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之前的54%提高到71%,并推动了国际锑价的上扬,锑品价格由整治前的每吨3.8万元上升到每吨8.2万元,一举夺回国际定价的话语权,为维护国家稀有金属的战略利益做出了贡献。

由于长期受锑冶炼和采矿影响,锡矿山区域矿坑裸露、尾矿堆积、水土流失严重,需治理面积达7.25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4.2万亩,当地人民饱受生态环境恶化之苦。据统计,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含重金属废渣达7500余万吨,其中砷碱渣15万吨、野外混合砷碱渣60万吨,一般二类固废5200万吨,一般一类固废2200万吨。

如何恢复“世界锑都”锡矿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

下篇:锡矿山全面复绿

进入国家重点治理计划

锡矿山地区位于冷水江市西北部,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锑矿开采距今已有124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锑采选冶产业聚集地,是全国138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和湖南省湘江保护与治理五大重点实施地区之一。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

整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国家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境保护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为副组长单位的编制领导小组。方案编制历时一年半,先后多次征求国家18个部委和湘江流域8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

方案涉及湖南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娄底、岳阳、永州8个市,明确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长沙七宝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等7大重点区域,提出了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大重点任务,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规划期限从2011年到2020年。目标是经过治理,力求2015年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70%左右,并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这意味着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的锡矿山,被纳入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国家计划,成为重点治理对象。

2013年9月22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把湘江治理保护确定为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并首次提出在未来9年内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湘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沿江各市州政府要由一把手对湘江治污负总责。

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湘江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堵源头为主要任务,重点是堵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水排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治、调并举,让沿江工业企业的污水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沿江一般城镇和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能够达标排放,把农业面源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实施化工区整体搬迁和重化工企业结构调整。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抓巩固和提高,使湘江干流水质稳定在三类,多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二类以上。

湖南省还规定,沿江各市州政府要由一把手负总责,实行一票否决和重大环保项目一支笔审批,并从湘江率先探索实行环保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同时,湘江保护治理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时机成熟时,湘江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适时要向社会公布。

2013年8月,时任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到锡矿山,提出要把锡矿山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娄底滚动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一场覆盖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的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

前人挖矿,后人治污。娄底市、冷水江政府与国家发展的步调保持高度一致。锡矿山的治理被纳入国家治理计划和成为省一号重点工程之后,娄底市和冷水江市也将锡矿山的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出台了配套的行动计划。画定了一条底线,就是锡矿山的环境整治必须做到老账限期还清、绝不再欠新账。

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中,锡矿山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关停首当其冲。南炼厂、化工厂、锌厂和硫酸锌、氯化石蜡、铅渣生产线等先后退出。2010年至2014年,锡矿山地区共实施24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推进了水、渣、气等“三废”治理。

2015年底,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1100多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基本堵住湘江干流污染源头。

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湘江保护与治理进入治、调并举的阶段。治,就是对症下药;调,即产业结构调整。

2018年底,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通过治、调并举,湘江逐步褪去沉疴,水质全面好转。

2019年,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迈入巩固提高阶段,十大项目再推进,突出改造城市黑臭水体。一幅“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正在三湘大地铺展。

在此,笔者不想详细介绍娄底市、冷水江政府治理锡矿山的政绩,而是将其与闪星锑业共同的作为,从植树、治水、治渣等方面对治理工作进行分块描述。

渣、水、粉、气、土全面治理

在过去数十年间,整个锡矿山地区产生的一般固废约7500万吨,其中包括5200多万吨二类一般固废和2200多万吨一类一般固废。

其中二类一般固废的治理方法为:建设部分防渗的二类固废填埋场,即先在渣场下部选一块空地进行清理平整,外侧建设挡土墙,做好底部防渗和导流处理后,再将周边废渣转运进填埋场,废渣填埋完成后再进行顶部封场防渗和覆土绿化,同时配套建设渗滤液收集池、截水沟等。一类一般固废采用直接覆土复绿的方式进行治理。目前,已全部治理完成。

历史遗留的还有60万吨野外混合渣,这些渣被称为野外渣。顾名思义,这些渣是被乱扔在野外的。为什么会被随便扔在野外呢?就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锡矿山上无序开采乱象带来的。而现在进入了有序、规范开采新阶段,是不可能再出现这种野外渣了。

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废渣,成为打造绿色锑都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这些野外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填埋。

冷水江市环保局的代枝兴带笔者看了一处填埋的样板工程,远远望去,绿意葱葱,各种小树、草都长得很好。凭栏远眺,可以望到资水东流。这些草地,最早是2012年开始种植的。10年前我偶尔经过这里时,还是茫茫一片戈壁滩似的荒山秃岭,看着让人心生伤悲。如今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谓相当不错。

代枝兴介绍,绿色的下面,埋的就是矿渣。这些矿渣分为三类:一类矿渣是无害矿渣,可以直接埋到土里复绿;二类矿渣要经过覆膜防渗之后,再在上面覆膜复绿,覆土的厚度至少半米;三类矿渣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再进填埋场处理,最后覆土种草种树。也就是说,后两类是有害矿渣。这些野外矿渣的成分很复杂,对于其中危害较大的就必须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再进行填埋。

以上三种填埋法是直接把废渣埋入土层,也称作柔性填埋。

2013年以来,冷水江市通过大力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采用软性填埋的方式,将野外混合砷碱渣全部进行安全处置填埋。

什么是刚性填埋呢?工作人员带笔者来到一个刚性填埋场。

看上去,就像一栋七八层楼高的房子,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待装修的“商场”。若是没有人陪伴,说不定还真想走进去看一下呢!其实,这里面装的全都是渣,是经过处理之后的砷碱渣。

砷碱渣与前文所说的野外渣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锑冶炼过程中,通过加入纯碱或烧碱对粗锑进行精炼,可以产出各种型号的精锑,同时也会产生砷碱渣,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砷碱渣中的砷及其化合物有剧毒,且易溶于水,若保管不善极易引起砷污染事件。多年来,对其没有较好的处理技术,只能采取固定存放安置的方式,成为棘手的“老大难”问题。

只要冶炼锑,就会产生砷碱渣。

锡矿山上现有历史遗留的15万吨砷碱渣。

如何处理这历史遗留的15万吨砷碱渣和新产生的砷碱渣?

政府层面规定了一条原则,即“谁污染、谁治理”。对新产生的砷碱渣要及时处理,不留新账;对老账要逐步还清,也就是要将这15吨砷碱渣进行处理。

这当然只能靠技术。

走进锡矿山,可以看到许多家环保公司,显然,这都是根据锡矿山环境治理的要求孕育出来的。

那么,先来看锡矿山是如何处理15吨砷碱渣这个旧账的。

为集中贮存历史遗留砷碱渣,消除砷碱渣泄漏安全风险,冷水江市申报了配套项目,建设15万吨砷碱渣集中渣库。该项目于2011年立项,2015年建成,2016年通过验收,安排专人管理,确保砷碱渣安全贮存。

集中渣库由市财政投资60万元建成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涉锑企业自行安装渣库视频监控,向涉锑企业派驻监管人员,实行全流程24小时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

笔者在最大的砷碱渣集中渣库看到,渣库上面全部用比较厚的塑料薄膜遮盖起来,看上去就像一个比较大的蔬菜棚。里面的渣呈灰白色。据介绍,这个库里有10万吨砷碱渣,还有两个小一点的库在锡矿山的别处。

在这个渣库的旁边,就是一个钢性填理场,也就是前文笔者提到的像“商场”的那个。按计划,要先对这库存的15万吨砷碱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怎么进行无害化处理呢?关键词就是“富集”。先将这些砷碱渣里面的砷富集到一小部分渣上,那么大部分的渣就无害了。再对这小部分渣进行加工,用来制成环保砖等产品,也可以进行软性填埋,也就是直接埋到土里。而其中一小部分,大概是10%到30%富含砷的砷碱渣,将其储藏到刚性填埋场里。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了砷碱渣的长期储藏问题,二是等待新的技术的产生,再对这些砷碱渣进行循环利用。

这个项目被称为冷水江市历史遗留砷碱渣无害化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2万吨/年。这个项目按上级规定时间节点要求有序高效推进,项目主体工程已在2020年12月竣工。自项目基本建成以来,就立即启动了调试工作,加班加点攻克难关,经过了四个阶段的调试、两个阶段的技术改造,运行正常。

这个技术主要是由湖南黄金集团负责,处理能力60吨/天,已累计处理超期贮存砷碱渣572.49吨,有望于2028年底完成15万吨历史遗留砷碱渣的处理,配套柔性、刚性填埋场已竣工。

这里,有必要讲述一下砷碱渣处理技术的攻关过程。

攻关砷碱渣的处理技术,可谓一波三折。

砷碱渣是生产锑过程中的附产品,锑属于小金属,主产在锡矿山。所以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也出在锡矿山,国内外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

2008年,经省科技厅推荐,冷水江市选定中南大学综合理化法砷碱渣处理技术,该技术在辰州矿业进行小型工业化生产,于2010年向国家申报锡矿山历史遗留砷碱渣处理线项目并获得通过。2011年4月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8400万元,省配套1130万元,冷水江市财政出资4200万元,共计13730万元。2013年10月,砷碱渣处理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竣工后,经过3次调试3次试生产,2017年7月,经第四次改造后再次进行试生产,处理量稳定在28吨~35吨/天(设计产量40吨/天)。

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如玻璃工业已禁止使用含砷试剂(会产生二次污染),工业上对含砷产品的使用管控标准也逐渐提高等原因。2017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在郴州召开砷碱渣处理专题协调会议,要求彻底解决砷碱渣的治理问题。2017年8月18日,省发改委胡伟林主任组织省直相关单位、娄底和郴州两市召开专题协调会议,根据会议精神,生产线于2017年8月20日停产。

之后,冷水江市与某环保企业合作,试图解决砷碱渣的治理问题。但终因对方技术不过关,合作终止。

2019年3月,省发改委、省国资委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由湖南黄金集团代持砷碱渣处理线资产,开展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改造工作。湖南黄金集团作为省属企业,对砷碱渣治理技术的研究已研发升级到第六代,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19年10月,省发改委综合专家组对躹涛环保技术改造方案的评审意见,报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决定由省发改委牵头、省黄金集团具体负责,对该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11月1日,省发改委组织省国资委、省生环厅、湖南黄金集团及娄底、冷水江两级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各相关单位责任,要求冷水江市做好土地、资金等相关配套条件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黄金集团需当地配合支持的有关问题。

冷水江市积极配合湖南黄金集团开展技术攻关。2019年11月1日,省发改委专题协调会定下的工业和技术改造思路,冷水江市积极配合湖南黄金集团,联合中南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进行技术攻关,围绕砷碱渣主要成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进行试验。2020年4月7日,省发改委召集相关专家对湖南黄金集团提出的锡矿山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线技术改造初步方案进行了技术咨询,湖南黄金集团按咨询意见对技术改造初步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因砷碱渣集中渣库原料变化大,成分复杂,导致碳酸钠工艺在工业实践过程中完全偏离半工业试验,碳酸钠产品质量差、废水处理能力低、砷碱浸出率低、砷碱分离难、低砷渣固化难度大、药剂消耗大、固化渣增容大,特别是当原料氟离子含量较高时,蒸发浓缩过程中生成大量氟砷酸盐固体,造成管道、泵等大量堵塞。经过多次调试和验证,最终认为该生产工艺对原料适应性不足,存在一定缺陷。2021年3月13日,硫酸钠工艺基本达产达效,处理能力大于50吨/天,砷碱渣单位处理成本可控制在3000元以内。硫酸钠工艺系统流程短,改造周期短,但该工艺也存在高砷渣含砷量不高、需要大量蒸汽、系统易结垢、需要占用废水处理系统作为反应条件等弊端。

鉴于碱性高温处理工艺的缺陷,湖南黄金集团联合中南大学积极开展二次技术攻关,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研发出硫酸钠工艺和碳酸氢钠工艺。

2021年3月18日,开始碳酸氢钠工艺调试,3月23日开始产出碳酸氢钠产品,至4月15日产品质量趋于稳定,技术趋于完善、产能逐渐上升,预计4月底达产达标,届时,吨渣处理成本将低于2300元。碳酸氢钠工艺的成功运用,不仅提高了砷碱渣的资源化程度,减排二氧化碳15000吨/年以上,而且高砷渣含砷量可稳定达到20%以上,为延长刚性填埋场、柔性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锡矿山闪星锑业也在进行技术攻关。其研究团队历时8年,终于在2012年12月建成国家863重点环保项目——砷碱渣综合回收利用5000吨/年的示范生产线,一举将难题攻克。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10月,通过再次升级改造,该生产线实现了对砷碱渣的无害化处理,生成的晶化渣全部供给建材厂制作建材原料。同时,冶炼厂每年生成的约4.5万吨炉渣,也全部用于建材厂制作干粉砂浆和充填胶结料。令人闻之色变的砷碱渣,在世界锑都变废为宝。

闪星锑业5000吨/年砷碱渣处理线,主要承担该企业内部遗留砷碱渣和每年新增砷碱渣的处理。于2013年投入运行,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处理砷碱渣约27007.72吨,结存约2868.236吨。

2018年以来,锡矿山地区共产生砷碱渣1359.3吨,处理砷碱渣2364.88吨,首次实现了“不欠新账”的目标。

最大的污染源得到有效解决,锡矿山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也得到逐步改善。

如果说治渣是第一大难, 那么,治水就是第二大难。

锡矿山的污水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个是采矿井下的废水,一个是采选厂的溢流水。

废水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冷水江市环保局的代支兴带笔者看了一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他介绍,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3500吨含重金属污水。首先将含重金属污水从不同的地方收集过来,地势较高的污水经过管道自流进污水厂,地势较低的污水先进入收集地,汇集到一定程度,安装的自动水泵就会启动,把污水通过管道抽到污水厂,最后这些含重金属污水处理达标后,才会被排放到河道。

为了治理水污染,2013年起,锡矿山建成含重金属污水处理站12座,总处理能力每天达2.1万吨。以位于南矿放水巷的万吨/天废水处理站为例,污水在经过处理后的Ph值在6~9,可直排涟水河。矿山废石场防渗水治理工程已于2019年12月运行,加上北区选矿、冶炼厂1800吨/天的地下重金属渗水治理工程,锡矿山的工业废水成功实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2014年起,冷水江市启动青丰河、涟溪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类似垃圾填埋的方式,用反渗透膜将河两岸的废渣与河流和土层隔离开来,并且用水泥加固,防止其流动和渗透。

此外,为开创环境治理和清洁生产新局面,锡矿山于2017年4月建成的采选厂重金属尾砂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实现废水和尾砂“零排放”。2020年2月,南矿无尾排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与2017年相比,青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86.7%、58.7%;涟溪河民主桥断面砷稳定达标,锑年平均浓度下降30%。这标志着锡矿山成为全球锑行业第一家无尾排放绿色矿山。

此外,对川风坳和老江冲片区露天堆存的近1000万吨冶炼炉渣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对周边水土的环境污染。2021年,青丰河、涟溪河分段截排污工程建成。锡矿山区域青丰河、涟溪河水质逐步改善。对锡矿山宝大兴区塌陷区进行地面专业沉降监测和地下支护,修建了2.7公里避险公路;在15个村实施引水供水工程,解决了当地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冷水江市锡矿山办事处七里江居委会采访时,笔者首先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地名。在冷水江、新化,也就资江够资格称“江”,资江的支流,都被称为“溪”。资江在老宝庆府有12条溪,上五溪指酿溪、小溪、球溪、麻溪、中连溪,中三溪指化溪、太阳溪、辇溪,下四溪指油溪、白溪、里溪、苏溪。下四溪除了苏溪与安化搭界外,其他三条溪都在新化境内。

那么,还有什么河流敢称江呢?这“江”是不是别的含义?笔者就此请教了七里江居委会现任支部书记杨迪华,老杨说,七里江就是一条“江”的名称。

这一下,我真的感到讶异了!

据老杨介绍,七里江,发源于冷水江市锡矿山办事处的艳山红村和七星村的交界处,流经联盟村、双木村,在杨家村(属冷水江市中连乡,此段又别称中连溪或连溪河)注入资江,全长约七里,故名七里江。

七里江区域属锡矿山最早的开采区之一。

一条区区七里的小溪河被当地人号之为“江”,并呼之称俗,且成为一个村之地名,这其中有何奥秘?

我再次请教老杨,老杨道:“七里江这个地方是最早的开采区,正式开采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锡矿山地区山高林密,植被丰富,所以江水丰富,流速很急,波浪也很大。人们就把这条溪河称为‘江’了。”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不但锡矿山上原来的森林保护得很好,还新栽了数不清的果树。

老杨关于七里江的介绍,吊起了我去看看七里江的强烈好奇心。

“走,带我去看看。”我对老杨说。

老杨顺手一指,说:“就在那边。”

原来,七里江隔我们正在行走的田埂路只有数十米远。

我更讶然!站在这数十米远的地方,压根就看不到什么“江”,只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小沟,沟的两岸,已然干枯的冬茅,就像少女的头发那样又浓又密,把头沟遮掩得只剩一条缝了。这也能称为“江”?

我忍不住好奇,走到“江”边观看。嚯!还真不可小觑:江中大约有一尺深的水,然而,由于落差大,一阵阵浪涛在一处处岩石上滚过,左奔右突,在深深的江底发出咆哮般的吼声,水虽然不深,还真的颇有江的气势!

老杨告诉我,七里江是2016年才复流的,曾经断流了近20年。

20世纪90年代,七里江村流域的山上,森林被一砍而光。锡矿山上,各种无证开采的小锑矿一哄而上,山上千疮百孔,地下满目苍夷。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回忆,那时,七星社区和七里江社区一带,沿路数百家洗矿厂,在路边搭一个棚子,砌一个水池,甚至弄一只农家用来扮谷穗的四方大桶(当地叫“戽桶”,正四方形,边长大约1.5米,高约1米),就开始洗矿石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土地,大量的矿渣到处堆放,公路年久失修,装矿石的大货车来来往往,在破烂的公路上东偏西倒。空中污尘满天,地上寸草不生,所有的井都没有水了,钻进去几十米都见不到水。七里江也变得滴水皆无,深深的江道成为蛇、老鼠和癞蛤蟆等动物的出没之所。不但江里没水,不少井也干枯了,饮水极为困难。这里完全成了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赚了钱的农民外迁到别处居住,没赚钱的农民也想办法搬走。

由于政府的复绿工程落到了实处,从2016年开始,七里江开始有了“细水长流”,从此,水流量一年比一年加大,到如今已有1尺深的水。七里江流程虽短,但从源头到注入资江,落差100多米,所以水流湍急,气势颇足,以小溪之大而堪当江流之名。七里江的江道之深足有丈许。可以预期,随着锡矿山复绿工程的全面铺开和深化,随着这里的小苗小木长成遮荫大树,小花小草长得漫山遍野,七里江的江流一定会更加壮观,流得更加欢快!

为了修复土壤,冷水江市依法拆除锡矿山生态修复示范核心区违法建(构)筑物170余处,实施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3个,1.75万亩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现场调查已完成前期工作。通过在废旧矿山、矿渣上重新构建起生态循环系统,有效防治和减轻了重金属污染,极大改善了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废尘是影响环境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老百姓说污染,首先就是说自己能看到的废尘。尘土飞扬,戴着口罩也满面尘埃,这是以前人们对锡矿山工人的整体印象。

除尘脱硫系统,是解决锑冶炼烟气达标排放问题的关键设备。2017年底,锡矿山闪星锑业完成锑冶炼烟气除尘脱硫系统的升级改造,资源化利用脱硫渣,年产石膏4.5万吨,成为锑行业采用石灰石脱硫生产石膏的唯一企业,实现环保和效益的双赢。同时,在乙二醇锑生产过程中新装液碱喷淋吸收装置,解决了配套热油锅炉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问题。2018年3月,又建成了锑冶炼厂鼓风炉冰铜烟尘收集系统、反射炉工作门烟尘收集系统以及布袋收尘系统,解决了锑冶炼低空烟尘无组织排放的难题。

笔者在闪星锑业的锑冶炼厂看到,工人上班无须佩戴口罩,车间里非常干净,尽管机器轰鸣,但并无尘土进入七窍之虞。

脱硫需要用的物质主要是石灰石粉或熟石灰。前者成本更低,但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对石灰石粉的生产能力要求较高。

一些小型的私营炼锑企业,只能用成本较高的熟石灰,因为它养不起一条专门生产石灰石粉的生产线。

但闪星锑业可以。

笔者于2021年7月16日来到锡矿山建材厂采访,厂长兼书记王孝东带着笔者参观时,指着堆积如山的鸡蛋大小的石灰石说:“这就是我们的原材料。每天能生产10吨。”

凑巧的是,这天正是锑冶炼厂放假半年之后第一天开始生产,锡矿山建材厂石灰石粉生产线也同步运行。

为什么停产这么久呢?

王孝东告诉笔者,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一些生产原材料进不来。现在锑冶炼厂的原材料,很多是从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进口的。这些国家对输出原材料也进行了限制。

锡矿山建材厂的前身是锡矿山的一个工区,后成为锑都水泥厂。由于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而水泥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因此,批不下来。2014年,锡矿山关闭了水泥生产线,转型为锑都建材厂。主要产品有两个:一是干粉砂浆,主要利用各种废渣制成,用作矿区的充填料。二是石灰石粉,用作脱硫的底料,一年可以生产2万吨。

一个60多年的老厂区,停产近半年后再开工,仍见干净整洁,绿意婆娑。从十九大报告中摘出的主题宣传语“江山就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格外醒目。从锑都建材厂的沉浮转换,可以看出环保、复绿工程落实的过程。

王孝东指着天上说:“袁老师,您看,这样的蓝天白云,在矿山是很难看到的。”

仰望天上,蓝蓝的天空,飘浮的云朵,很难想象这是一座有100年开采历史的矿山的上空。如果拍照片让网友辨认,很可能会被认为拍自某个景区。

锡矿山水泥厂不是锡矿山被淘汰的第一个厂。据了解,锡矿山区域淘汰落后产能,采矿企业从12家整合到2家,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到8家,取缔选矿手工小作坊145处,淘汰落后产能17.4万吨。

2017年,锡矿山区域所有锑冶炼企业全面实施鼓风炉烟气脱硫设施升级改造,目前均完成了改造,改造后二氧化硫烟气实现达标排放。锡矿山区域二氧化硫浓度较治理前降幅超过76.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笔者在锡矿山南区、北区及锡矿山办事处七星社区和七里江社区实地采访时,欣喜地看到,在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锑冶炼厂内,昔日烟尘滚滚的现象不见了,工人即使不戴口罩上班也不会造成烟尘伤害。我采访的时候,就没有被要求戴口罩,只戴了安全帽。那些烟、尘,都经过专门的装置边收集、边处理。而那些废水呢,有专门的污水池和处理系统,处理后大部分循环利用,确需排放的,经过环保处理,达标之后才少量排入河道,大部分循环利用。有些车间不但没有烟、尘,还得脱鞋才能进去,室内装有空调。上班一族给人的感觉是白领,而非一线“蓝领”。厂长刘放云他们颇有诗情画意,给厂区内的卫生间命名为“梅雨间”“欢乐谷”,装修得特别雅致。他将整个锑都最大最高的那个脱硫塔称为“锑都明珠”,那里24小时不停地排放出一种经过环保达标处理后的烟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锑都明珠”不停地在排放,那是锑都生机勃勃的象征。每到夜晚,“锑都明珠”闪闪发亮,数灯明照,就像是镶嵌在湘中大地的一颗明珠。以前,从“锑都明珠”排放的烟尘未经有效处理,烟尘所到之处,就像降下阵阵酸雨,人闻到就会流眼泪、鼻涕,时间一长就受不了。“锑都明珠”旁边也有一个高度相当的烟囱,我看到从烟囱里没冒出任何东西。我问刘放云:“这个烟囱被废弃了吗?”刘放云笑着说:“它与‘锑都明珠’一样,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只是从那里排放的是经过目前最先进的收尘装置处理后的达标排放的烟气,其颜色和空气差不多,所以你根本看不出来,它对环境也无害。”

名树百草全面种植

这些废气、废烟真的对环境无害吗?我想,这个问题恐怕还是花草树木最有发言权。

的确,在锡矿山闪星锑业锑冶炼厂内,我看到了茶花、格桑花、石竹花、牵牛花、百日菊、硫华菊、黑心菊、金鸡菊、蜀葵、鸢尾、紫薇、紫荆、杜鹃等植物。在“锑都明珠”下,花圃内、墙角边、道路两旁及没有硬化的空坪隙地,它们欢快地生长着,让这个本来让人感觉生冷、可怖的地方倒像是一个百花园似的。难怪有记者说:“我就写一篇《锡矿山上看风景》的报道。同行们肯定赞我有创意。”

受长期浅表开采和无序锑冶炼的影响,锡矿山的生态受到毁灭性打击,地表土壤被严重污染,导致植物生存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年年造林不见林,造成锡矿山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达到8万亩,中心污染区面积2万余亩。为找到适合锡矿山土壤特点的防污抗污树种,冷水江市林业局与湖南省林科院专门就此进行项目合作,最终筛选出构树、臭椿、翅荚木、大叶女贞、楸树等适宜在重金属环境中生长的树种,为锡矿山地区的植被恢复打下了关键的技术基础。每年春天,浩浩荡荡的植绿大军就会开进锡矿山,栽树种草。

自2011年开始,锡矿山地区大力实施防污抗污林生态造林工程,成功植下了首批1020亩抗污树种。

2012年,冷水江市又实施了锡矿山区域重金属污染地区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示范项目,选取13.7亩遭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地作为示范点,种植了1000余颗海桐树,2014年已全部成活,且长势很好。

复绿后的锡矿山 ▲

2015年开春,冷水江市在锡矿山地区实施万亩大造林专项行动,已建成防污抗污林10000亩。锡矿山锑矿区“矿山复绿”示范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覆土、植草、植树。

2017年,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全力实施锡矿山生态修复和植绿复绿工程。依托长江防护林、省级生态廊道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引种女贞、柏木、构树、红叶石楠等抗污树种,通过造林公司分标段营造林等方式,加快锡矿山地区生态植绿复绿进程。

锡矿山属全省典型的难造林地,作为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植绿复绿牵头单位,娄底市林业局始终把锡矿山植绿复绿作为重点进行攻关,作为焦点进行安排,作为亮点进行打造。全市造林项目向锡矿山靠拢,全局技术力量向锡矿山集中,市直单位联村建绿向锡矿山倾斜,全力推进锡矿山植绿复绿进程。2018年起,已完成造林6000亩。2020年是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第三年,全年造林4000亩。

2015年,“矿山复绿”示范工程正式实施,寻常土地里能种的植物在此都无法生存。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制定了以马尼拉草为主、抗污染树木为辅的复绿方案。盖上层层防护膜阻隔山表残留的废渣,再覆上泥土供植被生长,植被生长又能起到固土的作用。

不知名的杂草长出来很快会干枯,而枯草最易引发山火。十几个家庭妇女自发成立志愿团队,轮流保护这些宝贝。从10年前开始,就有村民自费植树,在先行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义务植树护林队伍。

七星居委会曾经是污染最严重的核心生产区,而现在,这里的植物覆盖率达到了80%,生存率超过96%。

在锡矿山长子岩地区,2米多高的碳汇草郁郁葱葱,长满整个山坡。

创新发展:锑金联合开新局

锡矿山上冶炼黄金!

这真的是个新鲜事。

笔者来到闪星锑业的锑冶炼厂,采访了厂长、党委书记曾奇斌。

曾奇斌说,黄金生产是闪星锑业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发展的结果。为了创新发展,闪星锑业一方面加大锑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实现锑产品由低端向深加工高端的转变。一方面探索从外购含金锑原料中回收提炼黄金,并于2016年开始筹备建设黄金生产线。2018年3月开始正式立项,2018年9月正式建成黄金生产线,当年生产出100公斤黄金。锡矿山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9年生产1875公斤黄金。2019年底,锡矿山闪星锑业锑冶炼厂全年共生产黄金2吨,实现利润过亿元。自此,锡矿山迈出了锑金联合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对提高经济效盖、做大经济规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金生产主要是利用闪星锑业成熟的冶炼技术。每天大概产生10吨废水。在锡矿山上已建成12座污水处理站的条件下,这是一个非常少的量,可以说基本无污染。

锑冶炼厂最初生产的是999黄金,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生产9999黄金。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可以生产镜面金。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每年产量达五吨以上,届时可以通过上海有色金属网直接交易。远景计划还要加工黄金产品。

闪星锑业退出锌化工产业,投产黄金生产线,组建湖南省锑品贸易公司,提高锑市场话语权。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已装机运行,大唐华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推进。推动锡矿山文旅产业发展,锡矿山已列入国家第四批工业遗产、国家地质文化小镇、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等。

民生改善:84岁老人留守美丽

多年滥采滥挖,使锡矿山许多采空区成为一个个巨大的“蛋壳”,曾贤云此前就住在这薄薄的“蛋壳”上。“有一回,别人来我家,在地坪上跺了一脚,地面‘啪’地陷进去一大截,吓得他直跳!”搬到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后,她才终于睡上一个安稳觉。像曾贤云这样的搬迁户,在宝大兴区就有3000余户1.1万余人。

经过100多年的开采与冶炼后,锡矿山采空塌陷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最严重的宝大兴塌陷区形成了32条裂缝和40余处大小不一的“天坑”,当地居民所住房屋大部分成为危房。

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避险安置工程俩塘安置点启动建设。“搬迁意味着告别家园,也意味着远离沉陷区,更意味着结束了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担忧。”经过多年努力,共有720户数千人从锡矿山地区搬到冷水江市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对于这批新锡矿山人,冷水江市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原地方进行整理、改造、利用;二是解决好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三是安置小区纳入社区管理,基础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等同步跟上。

而在锡矿山,沿线村、居委会风貌改造也开始启动。2018年已完成了锡矿山核心区沿温金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房屋风貌改造,危旧房和空心房拆除率达60%以上,建好3个休闲活动中心。目前已经完成房屋风貌改造200栋。2019年,完成了包括区域内9个村(居)的房屋风貌改造,危旧房和空心房进行拆除。2020年,完成温金公路沿线村居的绿化和亮化。

2018年4月3日,冷水江市锡矿山中心学校举行整体搬迁仪式。原来的锡矿山中心学校坐落于采空区,存在安全隐患。冷水江市于2016年7月启动锡矿山中心学校避险工程建设,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师周转房等,可容纳24个班级、1200名学生。当地学生从此告别了“坐着火药桶上课”的历史。

祖居锡矿山的84岁老人杨崇礼,在采空区避让搬迁中选择留下,居住在锡矿山曾经最热闹的陶塘街上。他亲眼看到锡矿山的美丽回归,在别人纷纷选择搬离锡矿山的时候,他选择了留守。

陶塘街可以说是锡矿山上锑的发源地。明朝最早的矿石滚到了这里;清朝开采锑的时候,这里是一条重要的商业街,也是冒险家的乐园。笔者来到这里时,发现这里繁华依旧,虽然房屋有些破旧,但人来人往,买卖消费,比较热闹,与城市里的老街相仿。

2018年6月16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全国推进绿色发展 齐心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闻,其中对冷水江市锡矿山综合治理进行了重点报道。

锡矿山地区的水质也有明显好转。有人指着山下的小河笑着说:“相比几年前,环境好了很多,今后又能像小时候那样在河里摸鱼、捉螃蟹了。”

实施采空塌陷区搬迁安置工程,一期集中安置888户,分散安置412户,正在实施第二批搬迁安置,计划安置3000多人。解决了矿区农村10000人安全饮水问题,启动了矿山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改造通村公路87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金祥公路于2021年建成通车。湾田学校、锑都实验学校竣工投入使用。

2021年7月11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一行赴锡矿山锑煤矿区和天宝实业有限公司,调研生态修复和矿渣再利用等工作。毛伟明说,目前,自然生态大有改观和恢复,要做好产业提升的后半篇文章。要着眼产业集聚,加强总体规划,不断改进工艺、延伸精深加工,推进安全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把矿冶开发前端与废渣利用后端贯通起来,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锡矿山紧随党和国家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长远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升级、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开展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探索,项目涉及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和深加工等各个领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4.5富氧鼓风炉粗练生产线。这座开采超过120年的矿山,再次用丰富的创新成果向世界证明,世界锑都风采依旧。

闪星锑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锑品生产厂家,是我国锑品主要的研发和出口基地,60%以上锑品免检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有关锑品质量和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也都是委托闪星公司起草制定的。笔者期待,锡矿山这艘“锑业航母”,能够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继续引领全球锑行业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