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中的应用分析

2021-10-14张晗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张晗

摘要:中级阶段的综合课承担着提高汉语语言知识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跨度较大的阶段。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及各种模态之间的组合搭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原则,旨在为对外汉语中级综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中级综合课;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識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3-0100-0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级阶段跨度较大,且初涉文化知识的介绍,因此教材题材广泛,知识面广,难点集中。综合课又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课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任务重。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效率不佳,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多模态教学模式。多模态话语作为一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空间等多种手段进行交际的理论,使用度不断提高。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能为实现有意义的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

1 多模态的定义

本文采用张德禄(2009)对多模态的定义[1]:人类感知世界的五种信道,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与之对应,产生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触觉模态和味觉模态。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模态,通过语言、图像、视频、声音、动作、空间位置等多种手段与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

2 多模态的类型[2]

2.1 语言模态

包括教师的课堂语言和文字。教师在课堂中,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ppt字体或具体内容的区分性,对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模态组合搭配得当,会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反之,不利于课堂有序进行。

2.2 非语言模态

非语言模态有听觉模态、视觉模态、嗅觉模态、身姿模态、空间模态等多种类型。听觉模态可以具体划分成音效、音频等具体语言符号;视觉模态包括所有图片、视频等;身姿模态包括教师课堂中的动作和手势等;空间模态包括教师的站位、课堂中同学们位置的安排、变化等。

3 多模态在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应用的优缺点

3.1 优点

3.1.1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效果最优化[3]

将语言与媒体工具等多种模态资源,恰当、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传统教学模式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相结合,以达到补充、强化或扩展话语意义的效果。

以文化知识讲解为例。文化知识的增加是中级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不了解文化背景,很难深入地进行课文学习,也不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文化,学生听,很容易顾此失彼,将综合课上成文化知识课。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合理地借助视频、图像等,丰富教师的语言模态,有利于学生清晰且全面地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背景,有利于教师更加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综合课教师课堂设计的难度,简化抽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1.2 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体系,提高输出、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比单一模式的教学,多模态的综合课教学,能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4]。

以词汇教学为例。中级阶段以词汇和词语结构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时,不能离开语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要尽量设置情境,用句子或者语境,来解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视频、图像、音乐等多模态资源,相比教师口头描述,能帮助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语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输出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利用ppt等多媒体,还可以将重点及难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对学生的视觉感官进行刺激,也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3.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站在讲台上,给人一种威严感,多模态课堂利用空间模态,教师的站位是多样的,学生的座位也是多变的,因此,在多模态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课堂恐惧感。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多媒体、等新媒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利用各种模态符号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以语法教学中的情态补语为例。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为学生展示一个清晰的语境。比如可让学生看一小段拔河比赛的视频,让同学们对参赛者的情态进行描述,比赛结束后,对获胜一方的情态变化,再进行描述。同学们都评价完后,告诉他们用上“得”,会引出“赢的人开心得欢呼起来”这类句子[5]。在观看视频中,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和语言模态相结合,抽象的语法便相对容易了。

3.2 缺点

(1)多种模态需要配合使用。配合不好,容易喧宾夺主,适得其反。模态符号资源应用过多,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活跃,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模态类型有特定的选择倾向,不同的模态符号也有自己的教学应用范畴。

(2)多模态教学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不能解决所有的课堂问题。同时该理论在国内的研究也尚未成熟,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探索。

(3)多模态资源的丰富,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教学建议

4.1 总体原则

4.1.1 实践性原则

实践原则要求精讲多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怎么讲,更要备如何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使学生内化知识后,能有效输出。

4.1.2 交际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自如地进行交际。中级阶段课堂教学仍应以操练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贯彻交际原则,应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课堂交际真实化。在利用多模态教学中,应注意筛选材料,使教学内容符合交际需要,接近现实生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强化输出内容。

4.1.3 时效性原则

中级阶段教学时间有限,一般为一年。因此,在安排课堂教学时要遵循时效原则。充分配合利用多模态教学中的非语言模态,如视觉模态、身姿模态、空间模态等,来辅助教学。并在重难点处加以特殊标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加深记忆。

4.1.4 适配原则[6]

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对于模态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尽量减少无关模态的使用。此外,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在课堂上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取决于教师对多模态是否灵活处理。模态过少,单纯的文字、图片视频播放,无异于传统课堂,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强;模态过多,易导致课堂如走马观花,最后毫无所获。

4.2 具体建议

4.2.1 教师应多模态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配合使用

教师应掌握一般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多模态教学环境。

但是,需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为教师和学生实现多模态教学而服务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讲解。课堂上,教师应以语言模态为主,非语言模态为辅,且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模态应與多媒体所呈现的多模态相适应,加强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强化、互补。

多模态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势,但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也有优势。比如更侧重知识点的讲解,授课方式灵活,板书也能对学生的起到启示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两种模式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2.2 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课堂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话语在课堂上占了很大比重,学生较为被动。而在多模态课堂中,学生从被动转为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在中级阶段要学会利用网络自觉主动学习,强调预习。只有对所学的语言材料有了初步掌握,课上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有效进行操练,多模态教学效果才会最优化。

4.2.3 学校应积极提供技术资源支持

为保证多模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应积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其次,学校应尽力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如定期进行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等,提升教师素养,从而保证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2]孙婉婷.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9.

[3]刘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9.

[4]孙梦桐.多模态下的汉语高效课堂探究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20.

[5]王燕,贾圣驹.多模态视角下中级汉语综合课课件设计[J].喀什大学学报,2016,37(5):109-113.

[6]黄嘉雯.对外汉语初级读写课多模态教学及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