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在急诊外科中的运用观察

2021-10-14闫积存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流程化病患外科

闫积存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甘肃 金昌 737200)

急诊外科是医院体系当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之一,急诊外科护理工作同样也是急诊医学当中重要的技能之一[1]。急诊外科护理是采集最少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手段确保病患的状况稳定,并且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缓解疾病带给病患的痛苦。一定程度而言,急诊外科护理工作能够体现一家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通常情况下,急诊外科的病患发病较快,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很难在短时间内清楚病患的基本情况[2]。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手段与抢救措施,更需要高效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也能够提升病患的预后水平,确保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急诊外科常规护理模式的方案设计过于保守,无法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医院的人文情怀,病患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疾病导致的负性情绪也无处化解,这种情况下病患的情绪并不利于康复,同时也导致后续工作难以继续[3]。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采用的护理方式,所有护理工作以病患为主体,将病患的感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取得了理想的临床实际效果。本次研究分析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在急诊外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到医院急诊外科进行治疗的病患,按照实验标准从中选取80例病患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按照入院号随机分配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 例病患。其中对照组40 例病患中,男女病患各23 例、17 例,年龄在20-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5)岁;观察组40 例病患当中,男女病患各22 例、18 例,年龄在21-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1.3)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情、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可比条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取急诊外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患采取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下:

急诊外科的病患都面临着发病快的危险,严重的病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通常情况下,医院会设置绿色紧急通道,确保病患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护理人员应该在病患入院时立即对病患的情况进行观察,并且了解病患的送医情况。最大程度上了解与病情相关的所有内容,方便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且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

急诊外科的病患相比其他的普通病患,病情发展速度快,即使采取了急救措施,也会出现再次发病的可能性。所以,在对病患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护理责任制度贯穿始终,最大程度上确保护理人员对病患负责,防止医疗事故和后续纠纷的可能性。相比常规护理手段,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更加具备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积极落实护理手段。

病患的意识一旦恢复或者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安抚病患的心理状况,病患若出现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导,确保病患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后续的治疗与护理,对于病患的家属,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向家属说明病患的情况,以及病患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防止病患家属因情绪波动而爆发冲突或者盲目追究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病患的生命体征在正常状态,身体各方面指标正常,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种情况为显效;病患的生命体征以及身体各方面指标有所好转,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这种情况为有效;病患的生命体征以及身体各方面指标与入院时相比没有变化,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这种情况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本院外科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由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病患填写,病患按照自身感受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计量。数据用(±s)进行标识,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当P<0.05 时表示所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情况

2.2 两组病患护理有效率对比情况

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护理有效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急诊外科是医院体系当中十分关键的科室之一。随着外科急诊的建立,急诊外科的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急诊外科的护理工作也开始逐渐被重视起来,现阶段急诊外科护理已经成为医疗体系当中全新的护理专业[4]。急诊外科护理不同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在及时性及有效性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当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且参与工作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待紧急情况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确保护理和急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待各种突发情况能够妥善处理[5]。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缺少工作针对性,在护理工作开展之后,缺少对病患实际情况的掌握,护理人员的部分工作缺少有效性,导致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下降,更是会引发医患、护患矛盾和冲突。

流程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方式,将改良的流程化护理应用到急诊外科的护理实践当中,能够大大减少对病患的抢救用时,同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对病患抢救的成功率,这种护理方式将病患作为导向,确保每个护理环节都能够实施无误,在护理人员的调度以及工作划分上能够实现最优,确保各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分工有序,确保在情况危急的护理环境下,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负责自身的工作。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是将病患作为工作重点的护理方式,在急诊外科的实际临床应用当中,重视对病患以及病患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的延伸,在具体的工作方案上会按照不同情况的病患指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进而能够更高程度上解决病患的实际需求,让病患的病痛得到有效缓解。特别部分病患遇到突发性疾病,会出现焦虑惊恐的负面心理,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无法继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患的生理指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护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要亲和友善,主动与病患建立有效的交流,让病患能够感受到关怀,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大大提升护理的有效率[6-8]。

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对急诊外科病患采取改良流程化护理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有效率,且安抚病患的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增进护患关系,使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流程化病患外科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