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10-14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射血心室针对性

陈 玲

(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榆中 7301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成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简称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等主要类型的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会因各种心律失常而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负荷过重而导致的功能性疾病、心室充盈、心输出量减少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的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

如果发生心律失常,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这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2]。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70 例,数字表随机分2 组每组3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智力障碍无法配合护理;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

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67.72±2.61)岁,病程2~15 年,平均(12.42±3.71)年;心功能:II 级15 例,III 级15 例,IV 级5 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 例,年龄(67.45±2.72)岁,病程2~15 年,平均(12.13±3.21)年;心功能:II 级14 例,III 级15 例,IV 级6 例。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等,选择合适的住址,说话要有礼貌,语气要亲切、真诚、热情。告知患者防治方法,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当患者出现紧张、抑郁等情绪时,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内心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②吸氧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及时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30%酒精湿化氧流瓶,摇高床头、下肢下垂减少心脏血容量,部分患者加用适量吗啡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预防便秘。老年患者肠道生理功能相对下降,加上长期卧床休息缺乏活动,导致肠道蠕动缓慢,引导患者大便干燥时屏息或按摩腹部,促进排便,避免病情加重。④用药护理:患者生病时根据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按医嘱合理用药,准备除颤器等抢救药物,防止意外发生: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强,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应用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患者在使用地高辛前应测量脉搏,每分钟少于60 次禁止使用。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胃肠道反应、视力模糊、心电图ST 段改变等中毒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口干、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腹胀、皮肤干燥、全身乏力等低血钾症状,并准备记录患者的尿量和颜色。⑤监测病情。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观察尿量和尿液性质。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治疗。⑥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引导患者适当锻炼、科学生活。避免焦虑、抑郁、兴奋等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指导他们按医嘱服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注意观察是否有药物副作用,教他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测心律、血压等,准备好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并告知患者如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⑦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肪、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可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膈肌抬高,增加心脏负担。每日盐摄入量Ⅰ级为5g 左右,Ⅱ级为2.5g 左右,Ⅲ级为1g 左右。如果有水肿,需要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使用利尿剂后,当尿量增加时,宜多进食含钾量高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浓茶和咖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

1.4 疗效标准

显效:心率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心律失常发作降幅在70%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心律失常发作降幅在35%~70%。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 软件中,计数样本实施χ2统计,计量样本取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2.2 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而护理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而护理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功能等级、心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心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2.3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常规服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的基础上,患者需要树立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科学用药。然而,在临床上,一些患者受到疾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易怒、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行为。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3-4]。

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转变。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医护人员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护理、诊疗、康复一体化的护理服务模式[5-6]。针对性护理通过各项措施的应用,能增强心功能,增强体质,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易引发医患纠纷等特点。针对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与患者病情的针对性治疗和护理计划相结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症状,促进疾病预后[7-8]。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心律失常,加重病情,还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它是一种轻度的非竞争性肾上腺素β 和α 阻滞剂,能抵抗Ⅰ和Ⅳ级心律失常,起效时间短,不受血流动力学影响。然而,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便秘和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依从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针对性护理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从病因入手,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生理体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根据强心、扩张血管、利尿的原则,对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力衰竭程度进行治疗。针对性护理可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常规服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的基础上,需要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科学用药。在临床上,一些患者受到疾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易怒、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行为。因此,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传统治疗性、经验性护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针对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与患者病情的针对性治疗和护理计划相结合,认真实施,确保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全面性,跟踪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治疗和自我护理,明确患者的康复状态和自我护理效果,进一步改善症状,促进疾病预后[9-10]。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功能等级、心室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症状的消失,改善心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射血心室针对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