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病毒肺炎与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2021-10-14贾丽丽李文刚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百分比白细胞外周血

赵 晶,贾丽丽,李文刚

(定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定西 743000)

关键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白细胞;淋巴细胞;C 反应蛋白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1],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证实人传人,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有可能存在高浓度的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传染性和致病性极强,潜伏期长,无症状病例也可以传染,又无特效药。为了有效地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需要做好检测诊断工作。对CRP、外周血白细胞在新冠肺炎中的数量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定西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的临床确诊标准选择2020 年2 月到3 月定西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和呼吸科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和经核酸和CT 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共89 例,年龄25~69 岁,男51 例,女38 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 的分型标准将确诊患者分为普通型(36 例)和重症型(20 例)两组,疑似患者(33 例)作为对照组。选择的患者一般排除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和血液系统疾病。回顾性分析三组病例之间的外周血白细胞各项指标的变化,确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散点图,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和特征。

1.2 实验室检查

采集EDTA-Na2 真空抗凝全血标本用SYSMEX XE5000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配套试剂由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用瑞氏染液对外周血血涂片染色,用奥林帕斯显微镜人工阅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示,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数据间差别用P 值表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各项指标实验室结果

由表1 可见,三组病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L)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依次降低,中性粒细胞(N)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依次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疑似病例和普通型病例比较,重症型病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进一步降低、CRP 进一步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CRP 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表1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实验室结果比较(±s)

表1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实验室结果比较(±s)

2.2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各项指标实验室结果及相关性散点图

由表2 和图1、图2 可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比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后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及百分比、CRP 比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图1 治疗前的散点图

图2 治疗后的散点图

表2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实验室结果比较(±s)

表2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实验室结果比较(±s)

2.3 外周血白细胞涂片形态学变化

由图3 和图4 可知,新冠肺炎治疗前淋巴细胞的胞体稍微变大,细胞质浅蓝色,细胞核变化明显,主要为多核或者花形核。

图3 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

图4 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

3 讨论

新冠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诊断难度大,病程进展快,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气短、呼吸困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2],严重时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 ome,ARDS)、脓毒血症休克,可导致各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部分病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腹泻、恶心和呕吐等[3]。新冠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多伴有间质增厚,呈细网格征[4]。

本文实验室检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CRP 升高;新冠病毒感染后淋巴细胞伴随细胞核改变,还可出现异型性的活化淋巴细胞[5-6]。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人体免疫应答,与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力有很大关系。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原因可能是:

(1)由于新冠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感染其他细胞,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使得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改变[7],淋巴细胞消耗减少;淋巴细胞总数的大量减少表明新冠病毒吞噬了许多免疫细胞,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8]。

(2)SARS-CoV-2 与2003 年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SARS-CoV)相似,均主要感染肺泡上皮细胞[9],根据SARS-CoV 尸检的免疫系统病理学观察结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密度降低,推测冠状病毒SARS-CoV 和SARS-CoV-2 都可能对人体免疫和造血系统有损伤作用,由此导致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减退[10]。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在创伤,炎症,感染时会迅速升高,对炎症和感染起着免疫调节作用,在感染新冠病毒时,CRP 也可反应炎症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CRP 联合检测可对新冠肺炎预后进行判断,也可评估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本文研究表明随着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持续降低,CRP 的持续升高,新冠肺炎病情也加重,危重型患者的病毒感染和炎症反应较普通型重,可能增加新冠肺炎预后不良的风险。外周血白细胞相关性研究对新冠肺炎COVID-19 筛查、诊断、治疗、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百分比白细胞外周血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