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沥青路面碎石封层下承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021-10-14康龙飞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封层沥青路面碎石

康龙飞

(甘肃省天水公路局,甘肃 天水 741020)

1 碎石封层施工对下承层的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完成碎石封层施工作业,会增强路面耐磨、防滑的特性,改善路面的外观,路面的防水效果也将进一步提高,所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主要起耐磨、防滑、防水和改良路表外观的作用。该施工方法能对公路的一般性病害进行处治,对公路磨耗层使用年限进行提高,但不能对公路的原结构进行改造处治,原结构层病害处治是否彻底,直接影响碎石封层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改善原结构层病害,确保碎石封层施工质量,在使用碎石封层的技术时,必须对公路的下承层进行彻底处治并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1 下承层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沥青路面碎石封层下承层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即使碎石封层施工了,下承层强度和刚度达不到要求,不能承载一定重量,碎石封层质量将会遭到破坏。因为在行车过程作用下,下承层病害没有经过彻底处治,下承层没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失去剪切和弯拉强度,反复作用荷载会使下承层发生变形,病害继续反射至碎石封层表面,最终影响碎石封层施工整体质量。

1.2 下承层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沥青路面碎石封层下承层的整体稳定性是否良好,是保证碎石封层施工后路面整体稳固性的基础因素。下承层没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或者整体稳定性差,碎石封层施工后的整体稳固性也随之变差。所以在进行碎石封层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路况检测,详细了解施工路况的具体情况。若该路段路况评定质量差,整体稳定性不高,不具备碎石封层的施工条件,将不能在该路段上进行施工作业。只有施工路段路况评定达到要求,路况整体稳定性良好,才可进行碎石封层施工,才能保证碎石封层施工质量。

1.3 下承层病害必须要处治彻底

下承层病害是影响碎石封层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下承层病害未处治或者处治不彻底,碎石封层施工后,裂缝反射、脱落及坑槽的出现,影响碎石封层施工质量。所以下承层病害应预先采取相应处治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碎石封层。下承层病害处治方法有:对于沥青路面因长期行车碾压出现的拥包和车辙,应进行铣刨和弥补;对于沥青路面出现的坑槽和沉陷应进行挖补修复,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1],确定路面坑槽破损的边界;对于路面出现的裂缝可采用灌缝、贴缝、带状挖补方式,或进行组合使用,灌缝材料宜采用密封胶,贴缝材料可采用热粘式贴缝胶和自粘式贴缝胶,其工艺可分为直接贴缝和灌缝后贴缝。

1.4 下承层表面必须平整、密实、干燥干净

为保证碎石封层与下承层良好的黏结性,下承层表面必需平整、密实、干燥干净,使碎石封层施工技术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保持下承层的整洁与干燥是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碎石封层施工质量的基础,它能够延长碎石封层的使用时限。

2 下承层路况的判定

碎石封层施工之前,必须进行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判定并符合以下规定:

(1)下承层损坏类型有:龟裂、块状裂缝、纵横向裂缝、坑槽、松散、车辙、波浪拥包、泛油等,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评价应符合表1 的规定[2]。

表1 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标准

(2)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评价为优良时,可直接采用单层或双层结构碎石封层。

(3)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评价为中时,宜采用双层结构碎石封层。

(4)下承层路面损坏状况评价为次差时,不宜采用碎石封层。

(5)下承层不适应现有交通量或交通荷载发展需求的,不得采用碎石封层。

3 下承层病害类型

3.1 龟裂

(1)轻度龟裂病害为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裂缝平均宽度小于2mm。

(2)中度龟裂病害为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裂缝平均宽度在2~5mm 之间。

(3)重度龟裂病害为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裂缝平均宽度大于5mm。

3.2 块状裂缝

(1)轻度块状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块度大于1.0m,裂缝平均宽度在1~2mm 之间。

(2)重度块状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快度在0.5~1.0m 之间,裂缝平均宽度大于2mm。

3.3 纵向裂缝

(1)轻度纵向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2)重度纵向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

3.4 横向裂缝

(1)轻度横向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2)重度横向裂缝病害为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

3.5 沉陷

(1)轻度沉陷病害为沉陷深度在10~25mm 之间,行车无明显颠簸感。

(2)重度沉陷病害为沉陷深度大于25mm,行车有明显颠簸感。

3.6 车辙

(1)轻度车辙病害为车辙深度在10~15mm 之间。

(2)重度车辙病害为车辙深度大于15mm。

3.7 波浪拥包

(1)轻度波浪拥包病害为波峰波谷高差在10~25mm之间。

(2)重度波浪拥包病害为波峰波谷高差大于25mm。

3.8 坑槽

(1)轻度坑槽病害为坑槽深度小于25mm,或面积小于0.1m2。

(2)重度坑槽病害为坑槽深度大于或等于25mm,或面积大于或等于0.1m2。

3.9 松散

(1)轻度松散病害为路面表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

(2)重度松散病害为路面表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等。

3.10 泛油

泛油病害为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薄油层,损坏应按面积计算。

4 下承层病害处治方法

(1)下承层局部损坏处治应符合的规定[3]:①下承层局部结构强度检测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取补强措施。②下承层局部存在中度或轻度龟裂、块裂损坏且块体相对稳定的,可采用沥青结合料、密封胶或石屑封层等措施进行密封处治。③下承层局部存在沉陷坑槽及松散损坏的,必须采取相关修补措施,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后应与原路面联接紧密、平整。④下承层纵向、横向裂缝宽度大于3mm 时,宜对裂缝进行灌缝或贴缝处治。⑤下承层平整度差,伴有轻度车辙、拥包、泛油及表面磨光的,应采用精铣刨机进行全断面拉毛、整平处治。

(2)下承层处治与碎石封层施工的间隔不宜少于7d。

(3)下承层处治后,必须清除一切杂物、浮尘、泥土、碎屑、水分及油污等。

由此看出,下承层的处治是否彻底对碎石封层整体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影响沥青路面碎石封层的因素复杂多样,有外在环境因素、机械设备因素,也有人为操作控制的因素。只有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碎石封层施工质量的因素,认真总结施工经验,从细节入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提高路面质量。

猜你喜欢

封层沥青路面碎石
碎石神掌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雾封层专用沥青开发及应用研究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CFG桩与碎石桩的比选设计
闪长岩在双层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悲壮归乡路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