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试验

2021-10-14陆亚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谷粒稻瘟病病斑

陆亚萍

(江阴市种子管理站,江苏江阴 214400)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大量减产。目前防控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是选择抗病品种,但由于品种的适应性要求因地制宜正确栽培,因此树立良好的防御理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才最为关键。

1 稻瘟病发病症状

1.1 苗瘟病

在秧苗三叶期之前容易发生苗瘟病。刚发病时,会有类似于水渍形态的斑点出现在秧苗的芽和芽鞘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部呈现为灰褐色,最后秧苗枯萎而死。苗瘟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种子时期消毒工作的不彻底,使病原菌残留于种子上所致。或农户虽然对种子进行了消毒处理,但农户习惯用稻草覆盖后再进行薄膜铺设保温,进行种子催芽,所采用的稻草可能是附着了稻瘟病菌的病稻草,导致种子染病。

1.2 叶瘟病

秧苗分蘖到拔节期阶段易出现叶瘟病,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秧苗出现火烧状萎缩。主要病症为:病斑以边缘褐色中心灰白色形态,病斑外围呈现淡黄色晕圈,病斑较多时呈现不规则形连片大斑,潮湿时在叶背上出现灰色霉层。病斑可以分为白点型、褐点型、慢性型、急性型,最为多见的是慢性病斑,流行期以急性病斑最为常见。在易感水稻品种中,天气连阴、空气湿度大及氮肥过度施用容易导致叶瘟病。在抗病水稻品种中,褐点病斑较为常见,多发生在稻株下部老叶上或叶脉之间,传播性较小,在土壤缺水,气候长期干燥时最容易发生,而在雨季或潮湿的环境中,又会出现急性型叶瘟。

1.3 节瘟病

节瘟病一般发生在抽穗时,发生的部位位于水稻抽穗的第一二节,具有明显的颜色特征,带有褐点,会出现扩展形状为环状,最后会导致整个穗节部感染。同时出现灰色霉层,霉层的出现是由于空气湿度大造成的,最后使抽穗秆干缩失水,这时的水稻秆容易折断。

1.4 穗颈瘟病

穗颈瘟病发生时会出现褐色的小点,慢慢扩散,使整个穗颈转变成褐色,雨水潮湿的天气会引起剑叶叶鞘内的穗轴感染发病。发病早且严重时,水稻全穗为白色;发病晚,谷粒没有光泽、不饱满,水稻穗秆失水干缩,易折断。

1.5 枝梗瘟病

枝梗瘟病主要发病于水稻的小穗枝梗上,位于一次二次枝梗处,病变部位为黑色,影响营养输送,造成谷粒干瘪甚至空粒,导致水稻的减产。

1.6 谷粒瘟病

谷粒瘟病发生时谷粒已经处于成熟或半熟阶段,谷粒已经灌浆后出现了病粒,病壳上会呈现出灰白色或者褐色,病变部位为椭圆形,有的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病斑,谷粒瘟病是先从谷壳的前端开始,慢慢地感染整个谷壳,浸染到谷粒,致使谷粒出现灰色米,味苦,影响稻米品质。

2 影响稻瘟病发病的因素

2.1 气候因素

适宜的温度促进稻瘟病病菌的生长,一般25℃左右,湿度超过90%会在水稻株体上形成水珠,病菌繁殖加快侵入植株体内。所以,在雨季或持续阴雨天时,最容易发生稻瘟病。穗颈稻瘟的发生时间在8月下旬—9月上旬,天气凉爽、露水重,雨水较充足,极易在中晚稻破口抽穗时发生。

2.2 病害循环

稻瘟病菌采用菌体寄生的方式,把孢子寄生在稻谷表面或病稻草上,寄生后顺利过冬,次年通过水稻种植进行传播,孢子可以在干燥的天气里最长生存1年,而菌丝体的存活时间超过1年。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率明显下降,最长3个月。稻瘟病病菌在经历越冬后,会从种植的幼苗基部感染,引起秧苗病的发生,采用薄膜保温的秧苗感染更加严重。发病时间是每年的3月—4月,感染水稻数量最多在5月—6月和8月—9月,正值早稻和中晚稻抽穗期,并且6月是南方的梅雨时节,8月—9月多雨露水重,为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长泾镇蔡桥村种田大户田中,水稻品种为镇稻18,栽插方式为机插秧。

3.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5%三环·嘧菌酯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春雷霉素水剂(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0%氟环·稻瘟灵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3.3 试验设计

水稻田于6月15日栽插,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667 m2用量)。处理1:45%三环·嘧菌酯悬浮剂40 mL;处理2:4%春雷霉素水剂70 mL;处理3: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 g;处理4:40%氟环·稻瘟灵悬浮剂80 mL;处理5: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3.3 m2,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

3.4 施药时间及方法

施药时间为8月31日(破口20%)和9月10日(齐穗期)2次用药。各处理不使用其他杀菌剂,每个用药小区按照配比配置药液2 kg,采用背包式手动喷雾机(尔宝-15型)喷细雾。

3.5 田间调查

安全性调查,药后5 d、10 d、15 d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水稻长势影响情况;防效调查于穗颈瘟发病高峰后病情最明显时(10月中旬)检查防病效果,各小区分5点,每点查400穗,共查2 000穗,记载检查总穗数、发病穗数和发病级别,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然后计算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

4 结果与分析

4.1 安全性

药后5 d、10 d、15 d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各用药区均没有出现药害症状,水稻生长无影响。

4.2 防治效果

病穗率防效,于10月11日对水稻病穗率检查,由表1可知,不用药对照区的病穗率为0.1%,防治效果以处理3居第1位,病穗率为0,防效100%;处理4和处理1并列第2位,病穗率为0.03%,防效66.7%;处理2为最低,病穗率为0.07%,防效33.3%。

表1 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表Tab.1 The control effect of rice panicle neck blast

病情指数防效,由表1可知,不用药对照区的病情指数为0.05,防治效果仍以处理3居第1位,病情指数为0,防效为100%;处理4居第2位,病情指数为0.01,防效为73.3%;处理2仍为最低,病情指数为0.05,防效为6.7%;其次是处理1,病情指数为0.02,防效为53.3%。

5 结语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 g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效高,对水稻没有产生药害现象,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剂。

猜你喜欢

谷粒稻瘟病病斑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食言者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亦如初见(五)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