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春江教授用解表温里法治疗顽固性痤疮案

2021-10-13王君艳户方芳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9期

王君艳 户方芳

【摘要】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特点是对称分布在面、胸、背部,常伴皮脂溢出,呈散在性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有一定损容性[2]。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关键词】蔡春江、解表温里、顽固性痤疮、五积散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吾师蔡春江,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现担任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门诊及病房内科临床工作,善用经方、古方治疗疑难杂病,针对顽固性痤疮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蔡师出诊,现将吾师针对顽固性痤疮的治疗经验分享如下,以供借鉴。

病因病机

痤疮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肺风粉刺。《诸病源候论 面疱候》记载:“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脾伤生湿,湿热上蒸;或胃肠积热,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复感风邪,经风热熏蒸,壅滞肌肤导致[3],多从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等证论治,每每予大量辛凉苦寒药物,结果导致痤疮顽固不化、日久难消。蔡师认为,痤疮日久不愈的病因是由于初期过用苦寒,导致阳气被遏,痰饮水湿内生,凝结于面部而成,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论述“汗出见湿,乃生痤氟”;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中进一步指出:“人当汗出之时,玄府未闭,乃受水湿,则阳气方泄,寒水制之,热郁皮内,湿邪凝结,遂为痤疿”。因此,对于顽固性痤疮应从根本上治疗,大量苦寒药物不仅起不到软坚散结的作用,更容易冰敷在痤疮表面,使痤疮久积难消。《金匮要略》中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水湿属于阴邪,治之以阳,故蔡师在治疗上以五积散为底方,宣肺解表、温里散结,治疗痤疮久积不消,效果显著。

典型医案

2021年5月16日初诊: 患者杨某某,男,12岁,患者面部、上额及下巴散丘疹、结节,反复发作一年余,患处周围红肿,个别伴有脓头,无瘙痒;面部易出油;大便黏;舌胖大有齿痕,苔腻,脉沉细。

处方: 厚朴9g、陈皮9g、苍术9g、甘草6g、麻黄9g、桂枝6g 、杏仁6g、 炒莱菔子15g、 半夏15g、 枳壳9g、 枇杷叶15 、 海藻30g、 昆布30g、  侧柏叶30g、 焦山楂30g、 白芷6g、  土茯苓30g、紫草6g、 连翘9g。14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两周后二诊: 患者面部、上额及下巴患者面部红肿减轻,脓头已溃,伴有色素沉着,出油减少,大便正常。在原方基础上,去莱菔子予白芥子6g,去昆布、加大皂角6g、浙贝30g、山慈姑9g、地骨皮9g 。继予14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 患者面部、上额及下巴红肿消散,结节变小;无脓头,有色素沉着,面部及周围未出现新的痤疮。继续予原方14剂,回访效果明显。

按语

痤疮病位在腠理,肺主表主皮毛,方中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取麻黄汤以发汗解表,使湿从表出,又以枇杷叶增强其宣肺之功;脾主肌肉,脾虚则湿胜,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法取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法取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海藻、昆布咸寒软坚,消散结块;白芷不仅助麻黄解表散寒,又有消肿排脓功效,连翘为“疮家圣药”,二者相伍,共奏解毒排脓之功;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中述:”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故用侧柏叶、紫草清热凉血;土茯苓祛湿止痒,为皮肤科常用药;炒莱菔子、焦山楂行气消食以通便。方中以大量辛温药物,辛能使气行,气行助痰湿得运,温能使痰结得化,痰结化则肿易消。诸药合用,共起宣肺解表、温里散结,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肺气得宣,脾气得运,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则痤疮得治。

结论

五积散是是解表温里代表方,适用于外有表证,内有里寒之证,并未提出有治疗痤疮之功效,汪昂在《医方集解·表里之剂》中描述:“五积散是解表温里除湿之剂,祛痰消痞之方,一方统治多病,为活法者变而通之。”故吾师在临床上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治疗顽固性痤疮效果显著,若再配合中药外敷,则疗效更佳。另外针对此病,蔡师强调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且容易反复发作,治疗此种疾病时,用药时间较长;且嗜食肥甘厚味,喜熬夜,脾胃失运,长久形成食积、痰积,导致面部油腻堵塞毛孔,日久发为痤疮;年轻人贪食饮冷,喜穿衣暴露,易外感寒湿,形成寒积,阳气被郁,“郁”久化热,虚火上炎,面部易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易形成痤疮;王六银[4]強调,痤疮发病与因情志不遂息息相关,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可致肝经郁滞,相火内生,复感邪毒,疏泄不及,蕴于肌表,在内木火刑金,在外透达无路,发为此病;故患者在生活中应注重饮食、起居与情志的调节。

参考文献:

[1]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09):583-588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3]王敏,王春花,李文琦,周光.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与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8,36(06):107-110.

[4]王六银.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陕西中医,2011,32(12):1622

作者简介:王君艳,女,汉族,目前就读于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2020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