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专业期刊资源开展轻化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21-10-13宋顺喜聂景怡张美云

中国造纸 2021年6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期刊教学内容

宋顺喜 聂景怡 张美云

(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西安,710021)

轻化工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然而,目前轻化工程专业课程多以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案例分析相对较少;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程度低,学习热情不高,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因而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中。随着国家“双万计划”的推进,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这不仅为轻化工程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诸多挑战。

陕西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学科性大学,每年招收轻工类专业学生近400人,为我国造纸、印刷、皮革、包装等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在新形势下,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在轻化工程专业课课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轻化工程(浆纸方向)专业核心课程《造纸原理与工程》为例,从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利用专业期刊资源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1 传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造纸原理与工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时,课堂活跃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转化能力普遍较低,其原因可能有以下3方面。

1.1 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该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对授课教师有较高要求,即不仅要有扎实的相关基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新进教师常常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造成理论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或科学研究相互关联,因而对知识的认知层次较低。

1.2 传统教学方式互动不足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以“教”为中心。教师往往更关注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讲授,而对师生互动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缺少相关教学设计。知识讲授过程中,仅采用黑板、PPT 等作为教学媒介,如果教师在讲授语言风格、板书、PPT 设计等方面技法平平,则更难以吸引学生关注。在此情况下,学生专注时间短,课堂学习效率较低,甚至会影响专业核心课程后的生产实习环节,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1.3 考核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

《造纸原理与工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成绩通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评价手段较为单一,主要由平时作业和学生到课情况组成。而平时作业难度较低,学生容易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另一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达到60%~70%,且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大多可以从教材直接或经过归纳总结获得。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形成“平时学习不重要,考前突击背重点”的思想,滋生不良学风[1],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为了改善上述3方面问题,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充分利用《中国造纸》《中华纸业》《Tappi Journal》等行业期刊,以其中生产实践、科学研究论文为素材,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互动性,丰富教学评价形式。通过此项措施,有效加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了“金课”的标准,课程应当具备“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这一标准要求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具有互动性,学习内容具有探究性,学习结果具有个性化。

国内本领域的专业期刊,如《中国造纸》《中华纸业》所发表的论文中,其内容既涉及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有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这些内容既可作为高校教师提升实践经验的宝贵学习资源,也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讨论和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

2.1 将学术期刊内容作为研讨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为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专业学术期刊中筛选部分内容作为课堂研讨案例与考试内容。这些案例有的来自行业前沿技术,有的来自生产企业的实践应用。

如在学习打浆对纸张性能影响时,在完成打浆曲线的学习之后,笔者选用《中国造纸》2018年第1期的论文《原纤化过程对纸基空气滤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素材[3],让学生分析论文中的图表数据,进而分析打浆对纤维形态和材料性能的影响(见图1)。此过程可设计为师生互动环节,增强课堂活跃度,检测学生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将了解本领域科研进展,将学生的思维由“打浆就是为了造纸”拓展到“通过打浆实现功能材料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将《中国造纸》中的科技论文作为案例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Fig.1 Comprehensive skill testing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paper from China Pulp&Paper

此外,纳入本领域专业期刊最新发表的论文,可弥补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例如,为了加深对打浆机理的认知,引导学生学习超声波打浆[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打浆机理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馈结果表明,利用专业期刊资源开展案例研讨和检测学习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本领域最新的技术进展,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层次,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的高阶性,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学术期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护航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学习,轻化工程专业于2016 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压缩了专业课课时,《造纸原理与工程》课程课时由原64学时压缩至56 学时。针对学时压缩的情况,教学团队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力求实现“教学内容做减法,学习效果做加法”[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而专业文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护航。

例如,过去讲授不同浆料的打浆特性这一节内容时,通常需要2~3学时,而课时压缩后,不再课堂上讲授相关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每人选择1 种浆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方面总结浆料的打浆特性,并自己制作PPT和视频进行汇报。由于本科生从未有查阅专业文献、归纳文献、总结汇报的经历,因此接到任务后,明显感觉压力增加。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期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不仅体现了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和探究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除上述自主学习内容,笔者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非常重视。为了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本课程采用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学生可实现在线签到、弹幕、在线投稿、实时答题、作业批改、在线考试、数据统计等多种功能,教师通过电脑或者投影就可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特别是在2020 年春夏学期,笔者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将专业期刊研究内容作为互动素材,设计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弹幕互动、问答,学生反馈积极、良好,每节课学生弹幕可达数百条(见图2)。

图2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记录截屏Fig.2 Screen capture of blending learning recording

2.3 专业文献丰富考核内容与方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

《造纸原理与工程》传统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题型较为单一,主要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传统题型,考察处于“记忆、理解”等初级认知层次。因此,学生可能会过分看重期末考试,依赖背诵记忆,形成“考前突击背重点”的思想,既不利于考察学生真实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教师教学。

为了扭转这一现状,本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平时考核,通过随堂测试、弹幕投稿、自主学习、章节测试等方面形成学生的平时成绩(见图3),其占比可高达50%~6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降低至40%~50%。

图3 2020春夏学期教学所采用各种考核方式及其占比Fig.3 Assessment of students’performance and score distribution in 2020

同时,无论课堂教学、章节测试还是期末考试,其习题均引用了专业期刊中的研究案例或生产实践案例作为试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期末考试,通过设置2~3 道综合分析题,分别从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两个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迁移和知识整合归纳能力,不仅可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且有利于教师基于课程数据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调整教学计划与方式。

3 结语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过程中,利用期刊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虽然教师工作量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传统授课方式大幅增加,但学生整体非常认同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调整,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也有所提高。因此,利用专业期刊资源对专业课程教学开展改革,不仅符合“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结合轻化工程(浆纸方向)的教学实际,以行业专业期刊文献作为教学和试题资源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思维分析水平,而且还能将课程内容与行业前沿热点相联系,拓展学生视野,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期刊教学内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期刊问答
期末考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十年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