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一)
——蜜蜂人工授精发展史

2021-10-13薛运波

中国蜂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雄蜂交配蜂王

薛运波│文

人类探索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始于240多年以前。早在18世纪,瑞士蜜蜂生物学家Francois Huber 通过限制蜂王和雄蜂的出入,观测其是否在蜂房内交配,他发现蜂王几个星期都没有正常产卵,而只孵化出雄蜂,说明蜂王是在蜂房外面交配的。1814年Huber 最早进行了蜂王人工授精试验,他用一种毛笔状的工具把雄蜂精液涂抹在蜂王阴道口上,虽未成功,但他的试验给后人启示。19世纪末很多人都在进行“手持交配”试验,用手或简单装置把蜂王固定住,手持雄蜂,试图在人手的撮合下使雄蜂和蜂王进行交配,后来还有人把雄蜂精液滴到性成熟蜂王打开的蜇针腔里,但是精子进入蜂王受精囊的数量只是自然交尾的0.5%~2%,没有实用价值。此后,还有人把大量的雄蜂和蜂王囚禁在笼内进行交配,也没有成功,但是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在探索中前行。

1887年,美国Nelson McLain 用木块制造了一个蜂王夹板,把蜂王固定在夹板的凹槽里,夹板外露出蜂王腹部末端,用1 支皮下注射器和1 枚加工过的针头采集雄蜂精液并进行人工授精,成为早期的蜂王人工授精设备(图1)。

图1 早期的蜂王人工授精仪雏形(常志光 仿绘)

1927年,美国R.L.Watson(沃森)设计的蜂王授精装置获得成功,他制造出精细的微量注射器,微量注射器安装在具有双向导轨的操纵器上,控制注射器的移动,再组装到体视显微镜台上,蜂王固定夹板用橡皮筋固定在镜台的另一端,用解剖镊子张开蜂王的背腹板进行人工授精,结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世界公认Watson 为现代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创始人(图2)。

图2 Watson设计的蜜蜂人工授精仪模型(常志光 仿绘)

1928年,美国Nolan 掌握了Watson 的蜂王授精器械操作技术后,设计制造拉开蜂王蜇针腔的弹夹、背钩和腹钩,用玻璃管做成蜂王固定器。1930年美国Laidlaw 将二氧化碳通入蜂王固定器内作为麻醉剂,使蜂王麻醉,便于人工授精操作。1931年Laidlaw 制作出一个马蹄形的弹夹,用以打开蜂王蜇针腔(图3)。

图3 马蹄形的弹夹(引自COBEY,1983)

1933年,Laidlaw 解剖自然交尾后的蜂王,发现在蜂王阴道中部有一个舌状阴道瓣突,它的作用如同阀门,在它突起时完全关闭中输卵管的开口,对蜂王交配后防止精液外流和促使精子转移到受精囊中有重要作用,必须越过阴道瓣突才能把精液注入到输卵管内。他用一个细金属环使阴道瓣突倒下,露出中输卵管口。1944年Laidlaw 根据蜂王阴道内的特殊结构,制造出用于压低阴道瓣突的阴道探针,人工授精时让针头沿着阴道探针的背面顺利进入到蜂王中输卵管内。

1944年,美国Roberts 等人发现蜂王有重复交配现象,蜂王需与6~9 只雄蜂交配,认为对每只蜂王进行人工授精也应用多只雄蜂的精液,才能达到与自然交尾相同的效果。1947年O.W.Mackensen(麦肯森)发现用CO2作麻醉剂不仅对蜂王无害,而且还有消除发情反应和刺激蜂王提早产卵的作用,他还研制了隔膜式注射器,使人工授精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有很大提高。20世纪国际通用的麦肯森注射器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种古典的授精仪已不再生产,但它是现代授精仪的原型(图4)。

图4 Mackensen 授精仪(常志光 仿绘)

在麦肯森注射器研究成功后第3年,Laidlaw 设计了带有螺旋推进导轨并与麦肯森注射器配套的人工授精仪(图5)。

图5 Laidlaw式人工授精仪图片(常志光 仿绘)

20世纪80年代,德国Ruttner、Schley 等人设计了结构精密带有多向导轨的授精仪(图6)。至此,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仪器设备以及理论研究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02年Schley Ⅱ型人工授精仪设计成功,在背钩操纵杆内嵌蜇针夹,用指尖推压背钩操纵杆另一端的按钮来控制。增设二氧化碳流速控制器,可以防止二氧化碳过大或流动不正常情况,使得蜜蜂人工授精操作更加容易掌握。

图6 SchleyⅡ型蜜蜂人工授精仪

丹麦的Swienty 公司设计制作出一款非常精密的蜜蜂人工授精仪(图7),该授精仪万向操作,齿轮带动,部件易于控制,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但是针头在进针时缺乏反馈感,容易导致蜂王损伤。

图7 丹麦Swienty授精仪

我国蜂业工作者对蜜蜂人工授精仪的研制和使用起步较晚。利翠英先生于1958年开始研究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从前苏联引进中国第一台蜜蜂人工授精仪(图8),开创我国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研究的先河。随后,相关单位陆续设计和生产出了几款蜜蜂人工授精仪,并投入使用。

图8 引自前苏联的中国第一台蜜蜂人工授精仪

猜你喜欢

雄蜂交配蜂王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权力至上的蜂王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蜂王入群
割雄蜂蛹经验谈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蜂王生长周期
割雄蜂房要做到事半功倍
谈雄蜂蛹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