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景观安全设计与原生态环境利用策略
——评《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安全格局规划途径》

2021-10-12刘传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园林景观

书名: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安全格局规划途径

作者:陈哲夫,陈端吕,彭保发,莫操湖,赵 迪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29978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定价:42元

2021年夏季,英国、德国、美国、中国等北半球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惨重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在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平衡经济利益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破坏了原有生态体系的平衡,使得城市生态调节功能丧失。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追求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即符合这一趋势。

海绵城市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其用“海绵”能够弹性调节水资源这一物理特征来形容城市水生态的调节功能,强调城市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与自然净化,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大自然自身生态体系的调节功能来维护城市生态体系平衡。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融合起来,让城市变得更美观的同时,也更符合生态平衡要求,《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安全格局规划途径》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全书共10章,系统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理念、意义、生态规划途径,以及“城市海绵体”与城市“海绵廊道”的建设方法等,并且对国外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与教学也展开了对比研究分析,认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合理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起来,既为市民提供美好的园林景观休闲之所,又推动城市生态体系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

该书作者指出,水资源是城市生活与生产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态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与稳定的关键因素。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城市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如水污染问题突出、天然蓄水湿地消失等。尤其是本应在城市环境发展中充当调节器的天然湿地消失,使得城市水资源循环失序:当雨季暴雨来临时,由于缺乏天然蓄水湿地,而城市下水道又无法短时间迅速排水,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灾害;当少雨干旱季节时,由于城市缺少本应承担生态补水功能的湿地,城市很容易陷入干旱缺水情况,则必须采用人工方式调水进行生态补水,但这不仅需要巨大的经济支出,而且效果还没有天然补水效果好。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价值体现就是城市生态水资源的调节。当城市出现降雨的时候,“城市海绵体”就可以吸纳蓄水,而“海绵廊道”则承担起调节地面径流的作用;当城市发生干旱的时候,“城市海绵体”就可以利用自身蓄积的水资源向周边自然环境反补,而“海绵廊道”则承担起将水资源引导到不同区域的任务。考虑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市民有亲近自然的需求,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园林景观和海绵城市建设都属于城市生态建设内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将二者融合起来,比如说合理规划保留城市原生态湿地资源,然后根据湿地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让生态湿地既成为城市景观场所,满足市民生态休闲需求,同时也承担起城市生态水资源调节以及生态涵养功能。

笔者认为,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的复合体,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基于生态安全与环保要求,加强对水环境、水资源与水安全的规划管理,从而构建出良好的、安全的水生态平衡状态。海绵城市是对城市水资源生态循环系统的重构,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现实需求,通过合理规划设计蓄水、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天然净化与合理循环,运用生态规律来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如果只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填了湿地、平了河沟、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水生态循环系统,那么当极端天气来临之时,失去了水生态循环系统的调节,城市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容易造成严重内涝或者干旱灾害,破坏城市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尽量尊重和利用好原生态环境”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城市的自然生态调节功能,让城市生态维持在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海绵园林景观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海绵是植物吗?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