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优秀案例及山西省发展浅析

2021-10-12青海师范大学乔佳鑫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嘉兴市山西省城乡

文/青海师范大学 乔佳鑫

城市和乡村在我们的印象中仿佛是格格不入的两种异质人群集合地。近几年,随着乡村的振兴,城乡融合大发展以来,城市和乡村仿佛打破了壁垒,模糊了界限,在不断发展中愈发繁荣,彼此促进,相互推动,构造出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对发展较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浙江嘉兴市,规划先行

浙江省作为城市化的早发城市,在经济优势突出的同时,面临着城乡严重脱节、区域分割断裂的发展问题。浙江嘉兴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走出城乡融合的新路径。其城市规划上将实行多规合一,突破“城市中心”的传统眼光将农村发展的社会问题纳入发展统筹。以城乡规划一体化先行,疏通城乡在交通、产业、空间、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沟通途径,打赢了早发城市的转身仗。此外,嘉兴市在空间布局一体化过程中采取的“1640规划”也格外引人注意,具体如表1。

表1 1640规划

时至今日,嘉兴市大部分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在发展上,嘉兴市一体化条件和一体化程度在浙江省11个市中位居榜首;居民收入赋予且均衡,有力破解了“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嘉兴市市民和农民收入差距远低于全省平均数,仅为1.98∶1。

这一切有赖于嘉兴市的“清晰的设计方案”与“规划先行”,由此可见,醍醐灌顶的城市规划,使嘉兴市的城乡融合在最优路径上得以实现,以及贯彻以人为本、保障居民权益,坚持规划先行、集约式发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突出农民主体尊重意愿等、都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的发展,对我们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二、南京江宁,全域一体

江宁区的探索开发除了全局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方协调”的路子,用“精细化”理念贯穿全过程,与时俱进地探索适合自身的高效发展的路子。江宁区依托政府项目平台具备以下特点:首先以“精明增长”推动城市发展。重点强化城市中轴线建设,完善江宁主城中心区功能;其次,以“内外兼修”强化交通互联;以“粗细结合”推进城市治理;最后,以“四变五新”品质提升来推动乡村振兴。到2019年,江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增长9.2%,“跑赢”GDP 增速,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不断增强。正是由于整体效益、多元主体,以及全域一体的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得江宁市在改革道路上昂首阔步迈进。

江宁区通过“引资下乡强支撑、产业融合促振兴、四业联动兴农旅”这种全域一体的开发思维,破解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促进了资源的流通和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了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的全面融合。江宁区的一体化表明,要做好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必须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融合来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残缺局面,走“产业结合、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精细化”发展的“高速路”。

三、浔龙河村,生态产业

有“规划先行”,就有“过程为主”,有“全域一体”,就有“注重细节”。湖南省长沙市的浔龙村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发展步骤。2009年前,浔龙村90%的青壮年被迫“城市化”外出谋生。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自2009年实施以来,通过“政府投入为主导,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主力”的多元投入模式,解决了“三农”问题,形成了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第三产业格局,安置了大部分本地劳动力,带来“劳动力”回流的景观;村民人均年收入高达5~10万元,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表2 浔龙河村的变化以及成效

经过近十余年的努力,浔龙河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明星村。将发展经验全盘托出:1.创新体制机制;2.规划创新的内容和实操打法;3.土地政策方面的创新;4.城乡融合政策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浔龙河村成功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城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山西省的现状以及发展借鉴浅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有力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和实现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山西省在整个城乡融合大背景下紧跟政策,从制度层间、经济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等积极推动城乡二元对立局面的瓦解和促进新型城乡融合关系的形成。

(一)在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以下政策:一方面,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发展机制并促进其间的交流,尤其是城市向农村的流动过程,包括物质资源流动和人力资源流动等。如“移民政策中的移民小区的设置”“文化节目公益电影免费进村播放”等等,“城乡融合”更多的是“人”的融合,政府指定的制度政策有力促进和抓牢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健全公共基础服务共惠共享机制,实现统一城乡服务标准以及实现制度接轨,让城乡居民更深地体会到城乡融合带来的改变。

(二)在经济方面。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多元化体制机制以及健全农民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如“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提高了城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以及生产积极性,着力破解了城乡发展二元化体制以及剩余劳动力培训安置如“下岗人员就业培训”“免费技能培训”等激励失业人员以及有技能增强需求的人员积极学习相关技能,进而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此外,还对农业人员进行补贴和激励,减少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压力。此外,鉴于山西省以前作为煤炭大省而今面临煤改气以及煤炭资源有限等现状,我省着力于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链深加工,加快第二产业大头向二、三产业推进和发展,促进山西省能源发展和转型推进,进而实现有力推动山西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在文化方面。“清代以来闭关锁国以及外国侵入导致经济受创,从而使晋商文化逐渐没落”,主要文化受到了打击,导致文化方面发展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我们可以进行积极转型以及倚靠文旅行业助“兴”,学习 “陕西西安不倒翁皮卡晨小姐姐”带动西安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宣传,提高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四川理塘丁真”等文化带动理塘这座城市产业发展由最初的农牧业单一产业渐入更多第三产业(即文旅产业的加入),形成了“网红城市,丁真理塘”的影响效力,借鉴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宝典,我们也可以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晋商发展回顾”“孟母、武则天故里”等文化输出,提高我省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以及刺激相关经济,在推动文旅产业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山西省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省市优秀的发展策略和经验,在目前已实施措施的基础上,尽力推动山西省朝着更好的方向全面发展,更加繁荣。立足于整体居民做好发展规划,创新形势和内容发展经济,文旅产业辅助带动其发展,政策做好支撑助其前行,构成政府带头发展鼓励,产业企业百花齐放,民众积极配合的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大发展的繁荣景象。创新发展属于我们的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山西省更繁荣的前景和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嘉兴市山西省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嘉兴市第一医院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