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丰收”的人:“小麦之父”李振声

2021-10-11

世纪人物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淮海条锈病杂交

今天(9月23日)是第四个农民丰收节。2018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202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举国缅怀。袁老去世后,许多人遗憾地说:“当年为粮食奋战的南袁北李,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们口中的“李”,就是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他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其衍生品种近50个,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由小偃麦衍生出的品种“高原333”至今仍保持着单产最高的世界纪录。

生于大旱饥荒中:葱根、榆树叶都吃光了

相比袁隆平的知识分子家庭,李振声于193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一个贫困的家庭,刚刚出生便经历战火,随后经历百年难遇的饥荒,李振声的童年生活,在艰难与穷苦中度过。山东1940、1941、1942连续3年大旱,田里庄稼颗粒无收,李振声的父亲也因饥荒及劳累逝世。

“那一年过了年,老天还是不下雨,家里的米缸却早早见了底。”李振声回忆到:“葱根、蒜皮、榆树叶都吃光了。所以我非常知道,挨饿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这也就是我选择学农的原因。”

1948年,济南解放,李振声在亲友的帮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只身前往省城济南寻找工作,偶然间看到山东农学院门口的招生广告,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李振声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了,而这一试便成为了他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

这是他过去从未想过的事情,跨进山东农学院大门的第一天,他便立下誓愿:毕业后我一定要多种粮食,让每个农民都有饭吃。

“小偃6号”诞生记:杂交野草和小麦

1956年,黄河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小麦条锈病,仅仅在黄河流域,当时小麦条锈病就让小麦减产了超过一百亿斤,相当于400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小麦条锈病”的病菌变异速度很快,平均5年半就能产生一个新的病种,而要培育一个优良抗病麦种至少需要8年。攻克“小麦条锈病”,成了当时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25岁的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赴陕西杨陵。有着长久牧草研究经验的李振声产生了一种想法:农民精心栽培的小麦体弱多病,而野草没人管却长得很好,是否可以把杂草基因转入到小麦中来?这就相当于给小麦当红娘。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野草和小麦杂交,这项研究国内没有人尝试过,当时普遍不被看好,李振声当时心里也没底,但科学的探索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好比为小麦找一个牧草丈夫,因为是远缘,就像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所以让小麦的后代获得草的抗病基因,难度非常大。”李振声解释道。

本着这一目的,李振声系统搜集鑒定了800多种牧草,发现野生的长穗偃麦草等对条锈病有很好的抗性。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直到1979年,具有各种抗性的“小偃6号”终于研制成功。

此后“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由小偃麦衍生出的品种“高原333”至今仍保持着单产最高的世界纪录。由于这种小偃麦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于是黄淮流域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要吃面,种小偃。”

在培育出小偃6号的同时,李振声还在国际上首创了一套染色体工程育种方法系统,从纯科学的角度看,这项工作更有意义,因为它可以极大的缩短将外援基因导入小麦基因组的时间。

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7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出现连续3年徘徊,3年粮食没有增加,但人口增加了5000多万,也就是在那一年,在西北扎根了31年的李振声临危受命,深入黄淮海地区,改造当地的盐碱地、沙荒地和涝洼地,力争粮食增产。经过六年两期的治理,全国粮食就达到了9000亿,黄淮海地区增加的粮食是504.8亿斤。

2006年,李振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一心想为国家多做点事的李振声又投入了新的战斗——组织实施“渤海粮仓”计划。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盐碱度高,在这样的土地上发展粮食生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通过让普通小麦与耐盐植物杂交,李振声与课题组成功培育出了耐盐小麦,渤海粮仓项目实施一年以来,就使得环渤海地区十分之一的盐碱地走上增产之路。

从大西北到黄淮海,再到渤海地区,李振声用他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使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如今,李振声院士已经90岁高龄,依旧风里来雨里去,与小麦为伴。他是杂交小麦之父,和袁老一样,是麦田的守望者与拯救者。

(来源:红船杂志)

猜你喜欢

黄淮海条锈病杂交
2022 年国审黄淮海夏播玉米新品种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