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探研

2021-10-11刘会丰

曲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北路曲艺特色

刘会丰

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河南(北路)坠子(以下简称“北路坠子”)是其中一颗璀璨之星。北路坠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曲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其表演语言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我国对北路坠子的表演语言尚无专题研究。在国家极力加大曲艺事业发展力度,极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探讨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期对繁荣中国曲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及创新,产生积极的意义和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北路坠子概述

河南坠子是由北路坠子、东路坠子、中路坠子三大部分组成。三路坠子各具特色,其中以河南省内黄县人乔清秀为代表艺人的北路坠子,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采,创造了河南坠子表演艺术的辉煌。

(一)北路坠子的形成

内黄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这一区域流传着大量颛顼、帝喾的传说,并有相关庙宇、遗迹、陵墓等,会定期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祭祀仪式,便成了该地独具特色的历史记忆与信仰习俗。正因如此,内黄县也成了南北往来的曲艺艺人喜爱的行艺之地,历史上常有一些表演莺歌柳、三弦书的民间艺人到此演出。这两种曲艺演唱形式,因曲调动听、表演活泼,颇受当地民众喜爱。

据《安阳市曲艺志》记载:内黄县刘邢固村位于颛顼帝喾陵北6公里处,该村刘燕江受家庭、地理和艺术环境影响,擅演道情、茑歌柳、渔鼓坠,为清末豫北地区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1885年夏,刘燕江在由邻村行艺归途中,突遇大雨避于刘邢堌村头庙中,恰逢一三弦书艺人(籍贯不详)也在此避雨。二人谈话投机,切磋技艺,多日探讨,将茑歌柳、道情、三弦书、渔鼓坠取长补短,并把三弦书用的伴奏乐器三弦改为二弦(坠胡),从而创立了北路坠子,并开始演出。刘燕江因此也成为豫北地区有名姓、有传人、有地址、有谱系、有传说的最早演唱坠子的艺人。

(二)北路坠子的传承传播

北路坠子创立后,因曲调优美,表演方式新颖,逐渐受到观众喜爱。刘燕江先后传艺于晋冀鲁豫几十个县域,扩大了北路坠子的影响力。不少艺人看到北路坠子兴旺后,也纷纷向刘燕江求教或自行揣摩、改唱北路坠子。1900年前后,刘燕江、李志中等先后在晋冀鲁豫众多地区广泛传播演出,北路坠子的艺术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1927年至今,在乔清秀、李延成、张全有、王巧珍等北路坠子名家的努力下,北路坠子流传影响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區及美、日、朝、韩等国,成为曲艺较有知名度的曲种。

二、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的艺术特色

从北路坠子的形成和传承发展可以看出,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曲艺形式,也是典型的说唱艺术。北路坠子注重说功。一个演员表演的好坏,一个节目表演是否成功,一定程度取决于说功的好坏。说功不仅要求演员有较高的吐字发音功夫,更要求演员有过硬的语言说讲技巧,用语言展现出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我们通过实际调研,归整北路坠子的表演语言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表演语言倒笔法运用精巧

倒笔法,是北路坠子艺人的通俗叫法,和我们平常说的倒述法相似,为北路坠子艺人擅用的表演语言技巧。这种技巧是在书目首段使用,用语言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观看下去。如获取第七届河南省曲艺牡丹奖的北路坠子节目《探底》,此文开言就是:“黄河边,李家集,一位姑娘本姓李,要在明天拜天地。她大妈、她二婶、她三姑、她四姨,商商量量定一计,来找姑娘把话提。”设置悬念后,接下来演员剥茧抽丝把故事情节逐渐展开,最后让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这就叫作“切入悬念”,观众等演员“倒叙事件”,也就非观看下去不可了。

由此可见,北路坠子这样的表演语言处理方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往往会抓住观众好奇心理,让其产生刨根问底的欲望,吸引其不由自主听下去。此外,这种在北路坠子里面经常用到的语言表达方法,不仅仅可以避免因为平淡无味导致观众厌烦的尴尬局面,而且能把书中扣子扣紧,把包袱抖响。

在北路坠子演出中,演员会大量使用这种表演语言处理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运用、善于运用。使用这样的表演语言处理方法,既能达到抓住观众的心理、凝聚观众的注意力的目的,也能达到吸引观众、展示北路坠子说唱魅力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北路坠子表演语言擅用的倒笔法,无疑是结构精巧、效果突出、恰到好处的表演语言运用形式。

(二)表演语言惊笔法运用独特

惊笔法,是北路坠子艺人们惯用的表演语言技巧,通常用在表演危急、紧张、关键、重大、精彩的故事情节时。如王巧珍在表演《杨家将》“杨金花大闹校场”一段时,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惊笔法的手法。首先,狄龙领旨去校场比武夺帅,路过杨府,将杨家门前卧龙碑、下马匾砸烂。佘太君为江山大计,令杨家人等不许对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扬明“杨家忍辱负重”出于大义,暗讽“狄龙为非作歹”的奸佞之道;其次,杨金花怒闯校场,比武刀劈狄龙,说明“杨家武艺高强”,暗赞“杨家满门忠烈”。整个过程情节紧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观之惊赞。

表演语言惊笔法表面看是一惊一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运用的结果不仅将故事情节讲述得大起大落、惊涛骇浪、气势磅礴,而且还能用引人神魂颠倒的故事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这与唐朝大文学家杜甫“落笔惊风雨,书成泣鬼神”的思想十分吻合,其所提倡的应用和运用,也是文艺心理学运用到实践的典例。因此,北路坠子所习惯用的惊笔法表演语言,不仅仅是表演语言的特色方法之一,而且是表现独特的实践应用和运用。

(三)表演语言有缠绕主题即兴发挥特点

北路坠子是扎根民间、深受民众喜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运用的表演语言有几项十分特殊:一是其表演语言都是采取“以梁为纲”(即故事梗概)、即兴发挥的方式,表演语言台词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照搬宣读,演员视观众情绪,将表演内容可长可短,灵活机动,这与其他表演艺术截然不同;二是北路坠子常态化表演的书目都是大书,少的可演出三五天,长的可以演出数月。但是,无论表演时间有多少,无论其表演语言即兴发挥到哪里,结果都是在围绕书目主题故事内容情节的情况下,长篇幅展开进行的活口活词说唱;三是北路坠子演员因为生活、艺术、民众要求所迫,不能同一些大咖一样一生仅仅排练熟悉几个段。因演员们需要长年累月表演许多书目,所以极少有人对所有书目的语言死记硬背下来,因此表演过的同一部书有同内容不同语言的情况。

北路坠子的这种表演语言形式,在我国其他曲艺、戏剧种类表演中罕见。因为,北路坠子表演塑造的人物本体并无生命特征,书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都是依靠演员用表演语言来完成的,完全是由演员凭借活口活词、可长可短、随意性强的表演语言,进行一人多角色、跳进跳出的讲述塑造激活。所以我们说北路坠子表演语言具有突出的即兴发挥特点。

此外,因为在北路坠子表演中每部书目内容都是有“以梁为纲”(即故事梗概)的圈限。所以这就决定演员表演时,在即兴发挥的状态下,必须充分发挥表演语言的组织能力,必须要不脱离书目内容,必须要主线不脱离主题,才能完备满足这一要求。

由此可见,北路坠子表演语言不仅具有表现力强、艺术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塑造人物形象方式特殊的魅力,而且具有独特的围绕主题即兴发挥并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的特点。

(四)表演语言靠韵的特色突出

北路坠子艺人在进行表演时,表演语言非常注意靠韵,讲究押韵合辙。唱词韵脚沿袭使用曲艺传统的十三道韵,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简便易学、通俗实用的新十三道韵辙,即:动和行“公升”、关和联“天仙”、愁和楼“丑牛”、方和帮“沧桑”、接和切“跌血”、发和夸“啪嚓”、屯和混“闷辰”、屯和儿“小闷辰”、出和入“哭诉”、多和喝“泼索”、刀和招“焦烧”、知和西“一期”。同时,北路坠子艺人在说唱语言方面,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散白要有张有弛,表白要入戏形象,贯口要清晰紧凑,韵白要幽默流畅”等。这些北路坠子艺人创造的韵辙和经验,通过表演语言的发挥运用,有效增加了表演语言的流畅性。

北路坠子是一个视觉艺术(表演)与听觉艺术(表演语言)结合突出的特殊剧种,视觉艺术带给观众的是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与享受,而听觉艺术乃是视觉艺术的延伸与递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表演语言在二者当中自始至终是占主导地位。我们在看一部北路坠子大书时,如果被演员合辙押韵的流畅表演语言所打动、感染,演出就成功了七八成。如果一部书演员表演语言结结巴巴、颠三倒四、云里雾里,显然演出要失败。北路坠子表演语言唱词的韵脚非常讲究靠韵,演唱出来朗朗上口,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颇具动感,有效避免化解不足之处,是表演成功的保证。

因此可以说,北路坠子表演语言靠韵是结合声韵学的具体展现,是能达到增強艺术效果、吸引观众的艺术手段,是凝聚着艺人们智慧结晶、特色突出的表演语言艺术。

(五)表演语言的丰富和完善使艺术形象呈立体化、个性化

北路坠子表演中的人物角色要想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其中语言塑造尤为重要。表演场次超3万场的北路坠子名家邢书芹,在表演北路坠子长篇大书《施公案》“小英雄黄九岭拦路打劫巧遇父亲黄天霸,因为父子分别多年互不相识打斗”一段时,从父子盘道到言语不和,从怒火心生到抡刀比武,用丰富和完善的表演语言,结合精湛的形体演技,把黄天霸勇敢草莽、爱憎分明的个性特征展现得十分突出,把黄九岭天真活泼、武功高强的小英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正是因为邢书芹十分准确地抓住了黄九岭、黄天霸这两个人物不同阶段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深厚的表演语言功力,去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和喜怒哀乐,将父子二人的性格特征塑造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就像用一双无形的大手,紧拽着观众的心理情绪,从而共同去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这就是北路坠子表演语言塑造角色的魅力。

因此,北路坠子表演语言艺术是人物角色塑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元素,它丰富和完善了北路坠子的表演,并通过细腻、感人的表演语言,使人物“活”起来,塑造成神形兼备、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艺术形象呈立体化、个性化。

(六)表演语言乡土气息浓郁特色鲜明

北路坠子是扎根民间、主要在基层演出的曲艺形式,曾经长期火爆,其表演的场次、吸引的观众数量、影响的范围、产生的作用,让许多阳春白雪式的演出望尘莫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盛况,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其表演语言贴近生活、来自生活、幽默风趣、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乡土气息浓郁。如曲艺表演场次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北路坠子名家邢书芹,在表演北路坠子长篇大书《施公案》“黄九岭认父”一段中,小英雄黄九岭与父亲黄天霸针锋相对对话中有下列表演语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放着菜园你不用,老虎腚上来载葱;你小孩不玩粘粘转,光拿蝎子玩长虫;我看你是胡萝卜捣成辣椒酱,一点不辣光装红;我看你老鼠要与猫成亲,光想好事难保命;我脊梁沟里出出汗,就能把那船来撑;我夜里出来撒泡尿,能把你冲到水晶宫等。”从中不难看出,这些表演语言无一不是来自生活、来自民间、幽默风趣、雅俗共赏、乡土气息浓郁的俗至极雅、俗至美妙的语言。在阳春白雪式的表演中,北路坠子这些表演语言往往被视为不雅、俗气。但恰巧是这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充满乡土气味的语言,在极其生活化的讲说中传达了知识,散发了趣味,让广大观众感到语言既生活质朴,又生动鲜活,充满亲近感,接地气,连民意,通人心,所以特别受基层民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也正是北路坠子成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特色。

虽然,这种表演语言要求演员知识面广,生活阅历深,信息通畅博阔,掌握的语言丰富,表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这种独特与亮丽直接体现出了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特有的浓郁人民性和艺术质朴感,体现出了民间艺术直率的是非善恶及情感表达的鲜明率真,体现出了民间艺人的创作智慧、亲和力与感染力,产生了厚重的乡土化色彩和雅俗共存、共赏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来自生活、幽默风趣、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

三、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的文化价值

北路坠子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深受百姓喜爱,具有文学、社会、教化和传承价值。

(一)文学价值

北路坠子流传的书目宏广,数以千计,内容多为反映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宣扬伦理道德、惩恶扬善、礼仪诚信的主体思想鲜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纯朴的艺术风味,具有弘扬传承文明、淳朴的民风民俗作用,极富民间文学特色。

北路坠子书目传承方式主要是靠口传心授,通过其独特的表演语言,将具有口口相传特点的丰富曲艺书目,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传承保护。所以,北路坠子表演语言不仅有力保护和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添了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内容内涵;不仅发展了中国曲艺艺术宝库,而且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一个有文学价值、充满民族民间文学特色的艺术宝库。

(二)社会价值

北路坠子影响广泛,其表现在:一是创立后,迅速走红,风靡全国多个省市,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艺术种类;二是创立后,表演场次、流行范围、演出影响、艺人数量之多、吸引观众数量之多是相当可观的;三是创造了坠子表演的艺术巅峰,表演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四是涌现出大批名家,如乔清秀,20世纪30年代,她的演唱多次被国内外唱片公司灌制为唱片发行,艺居坠子表演巅峰,至今无人敢称超越;李延成,20世纪常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节目,为中外国家领导表演无数次,并长期在中国音乐学院传授技艺;内黄县的邢书芹、王四群、王书香、张盼娇等北路坠子名家,个人演出总场次均逾2.5万场。此外,还有内黄县邢家班、千口坠子说唱班、内黄县青年坠剧团、李家班等北路坠子班社,演出总场次分别达3万多场,先后为亿万观众进行过现场演唱,成为全国曲艺界表演场次数量惊人和演出活跃的曲艺团体。

这些数据和事实充分证明了北路坠子扎根民间、服务人民的存在,以及表演语言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实际,其独特的表演语言技巧应用,也促使其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影响大的艺术形式。北路坠子的受欢迎彰显出广泛展示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成果,增强了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效果,产生了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结果,达到艺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和谐、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增进文化艺术交流、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北路坠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三)教化价值

北路坠子曲(书)目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其演出的传统剧目多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题材多样,内容基本都是弘扬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思想,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和感染力较强,充满正能量。这不仅给群众送去了精神食量,而且在道德水平急需加强的现代社会,对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弘扬和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北路坠子积极提高了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性。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当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北路坠子的表演语言弘扬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促进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是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成功实践。这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密切相关的实践,不仅增加了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而且提高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性,起到积极的政治教化作用。

因此,我们说北路坠子表演语言具有很高的教化价值。

(四)传承价值

北路坠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表演语言的演技艺术传统古老,保留了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富含许多优秀曲艺基因,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发展的轨迹,展现出系列神秘、独特、精湛、高品位的艺术风采和技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和鲜明的特色,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路坠子表演语言承载着厚重独特的文化底蕴,蕴含丰富的优秀民间说唱经典内涵,是珍贵的民俗文化與民间文化遗存。这对于维系民族文化与传承,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延续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具有突出的传承价值。

四、结语

北路坠子表演语言在不断吸收、丰富、创造中发展形成,是一株颇具特色的艺术奇葩。目前,北路坠子表演语言与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相比,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是相对滞后,亟待加强关注、保护、传承和发展。因此,多角度挖掘和展示北路坠子表演语言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推动北路坠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复兴,更好服务今人、传承后人,是恢复传统文化的睿智之举。所以,研究北路坠子的表演语言,使其得到理性传承和科学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她厚重的文化价值,进一步繁荣丰富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也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安阳市文化局:《安阳市曲艺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2] 安阳市文化局:《安阳市曲艺音乐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北路曲艺特色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佔道14年上海“路中屋”和平拆除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噩梦里,到底是谁的声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