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科学活动:收纳整理

2021-10-09袁翊文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类整理柜子形状

袁翊文

设计意图

新学期开始,中班幼儿迎来了新的集体生活,孩子们一起收集区域内的相关材料,产生了关于“材料如何整理”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结合班级实际与中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我设计了本节帮助幼儿解决活动室内材料整理问题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材料,能够根据材料的大小、颜色、种类、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收纳整理。

2.能够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3.乐意参与班级分类整理活动,初步形成小主人翁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常见材料,有收集、摆放材料的经验。

2.物质环境准备:区域柜,大小收纳筐若干,形状、颜色不同的卡纸,材质不同的纸杯,大小不一的不锈钢勺,各色圆柱纸筒,其他颜色、形状、材质不一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引导幼儿认识材料特点。

(1)启发谈话。师:你们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是班级的小主人,这几天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为班级收集了好多区域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

(2)师:这么多东西放在一个筐里面,看上去怎么样?(启发幼儿整理的愿望,鼓励幼儿自主整理)

(3)请个别幼儿操作。(幼儿将一个红色圆形纸片和一个黄色圆形纸片整理在一起)

小结:原来可以把形状相同的材料都放在一起,这样看上去非常整齐。整理材料还有好多其他办法,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尝试?

2.展开部分: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整理。

师:教室里有5个柜子,每个柜子请5个小朋友來整理,把大筐里装的各种材料整理到柜子里。

(1)第一次操作。师:这么多材料,要把它们都放到柜子里,怎么放看上去整齐,用起来又方便呢?(引导幼儿使用区域柜上的小筐)我们来看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教师观察捕捉每组幼儿的整理亮点,操作后有针对性请幼儿介绍是怎么分类的,教师进行简单记录。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分别进行分类整理。

小结:原来有这么多的整理办法,可以根据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材质进行分类整理。

(2)第二次操作。师:除了这些办法,还有其他的好办法可以用来整理吗?我们再去试一试吧。

教师巡回观察捕捉幼儿的操作亮点,然后进行第二次操作后梳理,如将益智玩具放置在一个收纳筐内,将娃娃家的材料放置在一个收纳筐内。

小结:小朋友又想出了好办法,原来还可以根据材料之间有没有关联进行归纳整理。

3.结束部分:梳理经验并提出新问题。

师:你们想到了很多的整理办法,怎么才能让大家都遵守约定,能最快从柜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呢?(用“做标签”的办法进行整理)

延伸活动:幼儿为区域材料筐设计标记。

活动反思

1.活动亮点。(1)教育来源于生活。本活动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自主去探索,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和成长。(2)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活动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富有启发性,师幼的互动热烈和谐,操作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同时,提供了层次不同、具有开放性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认知、提升经验。教师充分做好支持引导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幼儿。

2.后续跟进。(1)幼儿提出“利用标签可以使寻找材料更加便捷”,我们计划将“设计标签”作为接下来的主要行动路径,跟随着幼儿的想法一点一点不断解决问题。(2)本次活动中,由于是分组操作,很多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获得更多的机会,部分不善于表达或者依赖性较强的幼儿表现的机会较少,在后续的活动中,要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表达和创造。(3)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常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分类整理柜子形状
小班探究式生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蝴蝶结藏哪里啦
分类整理,巧解分数应用题
柜子不再孤单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火眼金睛
针对公交公司的钱币分类整理装置
旧柜子
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