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布式领导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研究

2021-10-08马铁明沈宇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部治理二级学院

马铁明 沈宇航

[摘 要] 完善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对于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引入分布式领导理念,打造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构建多元共治权力关系、完善权责分明制度设计以及强化院训文化精神引领等路径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理念、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对于提升二级学院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分布式领导;二级学院;内部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8-0035-02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也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内部治理是推进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以及系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二级学院治理体系建设是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的具体体现。学院处在“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的心脏位置,积极推进二级学院治理对实现大学善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一流大学发展规划、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领导作为一种新型的领导理念,为完善二级学院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一、分布式领导视域下的治理理念

治理理念是大学治理的顶层思想。现代大学治理理念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参与人的理想追求和个人价值,即从平衡各方利益角度进行制度化的权力配置,让更多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这也是对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有效补充。随着高校“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分布式领导理念对二级学院权力重心进一步下移和去行政化具有积极意义。分布式领导理念改变了原有的“金字塔”管理结构,将权力直接下放到执行层,从而提高了学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分布式领导理念并不是单纯地分享集权,而是强调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三者的相互融合,而支撑这一治理体系运作的中坚力量则是各利益群体中有意愿、有能力承担管理责任的追随者。[1]分布式领导理念注重对追随者进行组织管理能力和群体中影响力的培养,即行政人员的“管理领导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教授的“学术领导力”,有效合作和相互信任是分布式领导的基础,将管理权力下移至参与主体内部,为追随者提高领导能力和群体中的认可度提供保障。

二、分布式领导视域下的治理目标

(一)提升教师创造创新热情

当前国内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多数停留在校级层面,二级学院层次缺少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二级学院治理更多地继承了校级治理的惯性特点,业务执行倾向于校级层面指挥领导,二级学院开展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相关业务长期处于“被”管理状态,推进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完善的进程依赖于院长或班子成员的个人影响。分布式领导理念融入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可建立起基层教师、教学科研秘书、主管教学科研副院长、学校教务处科技处完整的垂直型信息反馈机制,基层教师可有效反馈自身的学术诉求,提升教师创新创造热情。

(二)增强二级学院凝聚力

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配置机制和制度体系,反映了内部管理秩序,优化治理结构实质是为更好地协调内部各权力主体关系。二级学院承接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重职能,因此应根据学院自身专业特点探求不同阶段最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双提升。分布式治理理念可有效打破传统科层式管理结构对二级学院治理所产生的高度行政化影响,使政治、行政与学术三方权力主体代表的多元利益诉求在二级学院决策、执行、反馈环节上得到协调,避免了二级学院基层群体诉求多极化发展、学院治理结构偏向碎片化等问题。[2]

三、分布式领导视域下的治理路径

(一)打造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

扁平化组织结构本质属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缩短上下级距离、扩大横向联系,从而建立一种上下级关系密切、信息纵向流通快的组织结构,这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结构之一。在分布式领导理念引领下,将扁平化组织结构引入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是顺应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实践。多元共治、分工协作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框架中,横向上扩大了管理范围,将二级学院内部政治、行政、学术治理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明确不同利益群体参与学院内部治理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方式,根据利益相关程度将内部成员进行集中划分,在扩大二级学院管理幅度的同时,可有效放大各群体在学院内部治理中的利益诉求,提高成员参与学院治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各利益群体参与学院内部治理的获得感;纵向上将集权分散给各利益群体,加强了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的联系,利于扩展政治、行政、学术三大群体内部信息源和影响力,增强学院内部治理的灵活性。

(二)构建多元共治权力关系

在学院内部关系网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协调学院领导班子与基层教师,主管教学、科研领导与教研室主任,政治、行政与学术等权力关系。因此,学院内部也要放权,使传统的科层式集中“统治权”转变为分布式领导下的共同“治理权”,即从顶层集权管制转变为全员分权自治。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中的任何一支力量独大都会造成权力失衡,因此有必要构建起“多元共治,平衡制约”的权力关系,其学术权力应在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监督下独立行使,在整个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过程中,院长拥有领导和协调整个学院资源的权力和责任,尤其在校级政策文件细化、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学科专业的定位与布局、具体实施方案设计、指令性任务分配以及效果意见反馈方面拥有最终决策权。在二级学院运行机制中要突出院长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有利于合理调整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学院管理效能。新时代背景下,中医院校二级学院更应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以政治、行政、学术三大利益主体为核心,从制度安排和文化浸润两个维度建立起集立德树人、专业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中医文化传承的“一体五翼”新时代中医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体系,着重平衡学院内部政治、行政和学术三大权力关系,构建学院治理共同体,形成学院治理体系新格局。

(三)完善权责分明制度设计

维持多元共治权力关系的重要基础在权责明确的制度设计,多元化权力关系对制度监督和制约作用有更高的要求,既保障权力主体有序参与,也要求参与者权责一致。学院内部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付诸实施的必要保证是强有力的制度规范,保证学院内部权力合规化、制度化。二级学院内部治理是学生、教师、行政人员三方共同进行决策的互动过程,通过制度建设让学院内部利益相关者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形成统一的治理共识,从而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学院章程是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宪法,也是约束和激励学院所有行为的逻辑框架和基本底线,更是各利益群体在程序正当、过程透明中行使权力的重要保障。以大学章程为母体制定出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学院章程。学院章程可以从制度层面最大限度地赋予各治理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职责与权限,使其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受到相关章程的约束,在组织体制上尽可能朝着责权利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学院管理更为科学化与民主化,让学术权力、咨询权力和决策权力在学院管理中形成一种长效合作与相互制约的良性关系。

(四)强化院训文化精神引领

学院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组织文化,体现着学院的办学理念,在学院和专业建设上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引着师生在专业探索路上实现自我价值。[4]分布式领导强调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情景是培养追随者、孕育共同目标的土壤,利用院训的文化浸润作用,打造全员“共治”的文化环境。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例,学院通过深化院训内涵,对育人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浸润,在共治中涵养学院文化,凝练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引导师生价值认同,提升师生对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提升学院综合育人水平,学院“明德”“格物”“精技”“笃行”分别代表新时代思政教育之育人理念、遵循规律造福人类之科研精神,细微至精追求卓越之专业学习、大医精诚知行合一之社会服务,将“明德格物,精技笃行”院训作为学院内部治理的精神抓手,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工作思政教育主旋律,积極发挥院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动性,打造一流学院特色管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南国君,卫婷婷.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治理体系改革困境及路径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41-46,67.

[2]吉明明,马金平.分布式领导理念下的二级学院治理路径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44-49.

[3]蔺伟.共同治理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分工合作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46-48.

[4]田英华,王亚聪.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体系及其质量保障机制探究[J].科技风,2020(17):237-238.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内部治理二级学院
基于绩效机制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效益评价研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翻转课堂在二级学院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