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关雎鸠

2021-10-08门中华刘利

内蒙古林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周南河之洲鸬鹚

文/门中华 图/刘利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关雎》,受过启蒙教育的国人几乎皆能咏颂,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源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谣,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生物达百种以上。对这些生物的切实了解,既能提高人们对诗歌意境的认识,又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和谐的热爱。

对于《关雎》所表达意蕴的理解,历代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这是一篇歌颂恋爱或爱情的诗歌;其二,认为这是一篇歌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其三,认为是一首结婚时的婚歌。其中,第一种观点最为普遍,我们即以此观点来一探“雎鸠”之究竟。

雎鸠到底是哪种鸟类?后人对此存在数种不同的看法。结合诗歌大意,雎鸠应该符合以下一些条件:一是其在“周南”一带有分布;二是在河中沙洲活动,且活动季节有荇菜生长;三是和鸣声近“关关”之音;四是成双成对能让人产生与诗歌解读相应的联想。

《关雎》在《诗经》中归属于《国风》中的《周南》部分,这意味着雎鸠至少应在“周南”地区有种群分布。从字面意思很容易想到,“周南”应是周王朝都城的南部地区,或是周王朝都城管辖范围以南的地区。学者考证认为“周南”包含陕西南部、河南南部以及湖北北部区域,主要在今陕西省内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一带,均在我国北纬30°以北区域。此范围内的水鸟大多属于迁移类型,雎鸠也很有可能属于迁徙鸟类。因此,考虑雎鸠的种群分布时,也要适当考虑其繁殖和活动季节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不同版本的《诗经》中,关于雎鸠的注释就以“一种水鸟”或“鱼鹰”笼统称之。然而,现今鸟类中哪种鸟是其实体,众说纷纭。近代以来,尤其现代生物学在中国发展之后,许多人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目前,除传统的水鸟和鱼鹰这两种笼统的注解外,认为可能是雎鸠的鸟类,包括鸳鸯、彩鹬、凤头䴙䴘、白胸苦恶鸟、东方大苇莺、赤麻鸭、大雁、天鹅、水雉、冠鱼狗、小䴙䴘、扇尾沙锥等,说法五花八门。

在《诗经》许多版本的解释中,多将雎鸠注释为鱼鹰。鱼鹰实际也是一种比较笼统的叫法,民间称作鱼鹰的鸟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鹗,鹰形目鹗科鹗属鸟类;另一种是普通鸬鹚,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鸟类。两者均在全国广泛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市及周边地区也有分布,如包头市南海子黄河湿地和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等地区均有发现。

鹗是一种中型猛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雎鸠就是鹗,有的诗经图谱中直接把雎鸠画成一只冲向水面的鹰。《尔雅·释鸟》中将雎鸠解释为王雎,后世注释也有人将王雎解释为雕类水鸟。有的学者依此理解《关雎》中雎鸠的意境,认为《关雎》是以雎鸠“在河之洲”求鱼来象征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执着追求。然而,鹗与雎鸠的描述似乎不是特别吻合。其一,鹗是一种以鱼为食的猛禽,不属于真正的水鸟。其二,鹗常在岛屿岩礁或湖泊、河流附近的乔木上筑巢,捕鱼时一般先高空盘旋,或者在水面低飞,发现猎物后急速俯冲入水捕鱼。其捕食和求偶都不在水面,也不在河中沙洲上活动。其三,鹗虽然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属于罕见鸟类。此外,鹗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东北及东南地区,恰恰在“周南”一带几乎没有分布。以上诸多特性,与《关雎》描述大不相符。

认为雎鸠是普通鸬鹚的观点,滥觞于西晋陆机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该书是一部专门对《诗经》中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人们之所以相信陆机的观点,也与陆机对雎鸠的注释距《关雎》创作年代比较近有关。清代古文学家牟应震针对雎鸠就写道:“雕首凫颈,鹭尾鸭掌,钩喙深目,色黑如乌”,这是典型的普通鸬鹚的样子。然而,鸬鹚的主要繁殖地在东北地区和青海湖一带,迁徙到南方越冬,似乎“周南”一带并非其主要繁殖地。且鸬鹚一般在河边岩石和树上栖息,与“在河之洲”有一定差距。再者,鸬鹚的叫声与“关关”之声相去甚远。

与流传甚广的认为雎鸠是鱼鹰,或笼统地说雎鸠是一种水鸟的说法相比,诗经中雎鸠的各种特点均能从凤头䴙䴘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综合各方面资料,我们认为将凤头䴙䴘作为雎鸠的候选鸟类最为恰当。

凤头䴙䴘属䴙䴘目䴙䴘科䴙䴘属鸟类,繁殖期在5~7月,主要以水生动物及一些水生植物为食。凤头䴙䴘无论是生物学特征还是行为学特征,均与《关雎》中雎鸠的描述多方吻合。

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尔雅·释鸟》注释:“雎鸠,王雎也。”王雎应像首领一样头戴皇冠,凤头䴙䴘颈修长且具显著褐色冠羽,繁殖季节颈部有饰羽,与王雎一词相应。雎鸠既然是“周南”民歌中歌颂的一种鸟类,必然在当地十分常见,至少是在某一季节十分常见,且容易被人直观地发现与观察。雎鸠的“鸠”字,由“九”和“鸟”组成,“九”在古代为大数,即“多”的意思。除沙漠地带外,凤头䴙䴘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数量多,在国际保护等级中被列为低危(LR)等级,在环境破坏不严重的古代,应该更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凤头䴙䴘作为今天依然常见的一种水鸟,在一些旅游区,人们可以近距离地去观察它。例如,在乌梁素海的某些水面,有时人们甚至可以在距离凤头䴙䴘不足3 米的地方观察其活动。凤头䴙䴘每年繁殖一次,实行一夫一妻制,求偶时有比较明显的鸣叫和婚舞行为,这与诗歌比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境相吻合。凤头䴙䴘叫声似“gua——gua——”,与“关关”之声相近。凤头䴙䴘常栖息于湖泊、江河等淡水水域,一般栖息在水面上,有时也上岸栖息。凤头䴙䴘的巢较多选择在隐蔽性较好的浅水处,常在水域中岛屿的芦苇或蒲草丛中,浮巢下部浸没在水中,这种习性符合“在河之洲”的描述。

鸟类的繁殖受外界光照条件和食物条件的影响较大,多数北方鸟类的繁殖集中在春夏之际。《关雎》提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据考证,荇菜为今天的莕菜,是龙胆科莕菜属植物,在中国绝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常出现在池塘或湖泊等处,于每年4~9月繁盛。凤头䴙䴘的繁殖期在5~7月,繁殖之季正是荇菜茂盛之时,这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描述高度吻合。可以推测,西周时期,雎鸠在春夏之际繁殖,繁殖时有比较明显的求偶行为,此时荇菜生长茂盛,恰好是人们采摘荇菜的季节。或许,正是这种美妙的情景才激发出了如此美妙的诗歌。而前面提到的普通鸬鹚,一年繁殖一次,于每年4月筑巢,似乎与荇菜繁盛的一致性不够好。

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探究后发现,传统文献中提及的许多动植物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自然之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感叹传统文化之魅力、生态文化之久远之余,我们更应珍爱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

猜你喜欢

周南河之洲鸬鹚
逃之夭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河之洲的诉说
河之洲
河之洲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还想听你的故事
鸬鹚王
鸬鹚与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