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超市”模式下的乡村景观设计
——以奉贤区五四村为例

2021-10-08王计平陈锐琪申沐曦

绿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田园景观特色

侯 睿,王计平,陈锐琪,申沐曦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1 引言

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乡村景观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也存在改造流于表面,片面追求效率,以致 “千村一面”的情况,乡村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在改造过程中被消磨殆尽。因此,推进特色乡村景观建设刻不容缓[1]。

2 研究区域概况

五四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西南端,距洋山深水港约5 km,村域面积3.53 km2。近年来,五四村作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规划中的保护保留村,积极抢抓新片区发展机遇,依托临港四团未来空间产业园,以五四中心路为轴,依次建设、人才公寓、四季花海观光区、休闲养生中心、藏红花种植区、民宿体验区等休闲旅游项目,打造融合总部办公、商务、会务、休闲等功能的乡村振兴高品质发展新空间。本研究主要基于五四村现有乡村环境发展的基础,立足“田园超市”的发展模式,为五四村环境的改造升级出谋划策,助力其逐步实现生态化、信息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3 五四村建设现状及问题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来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通过对五四村实地调研访谈发现,大量的城镇化基础建设,以及鱼塘改造,江南风景的反复利用已极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审美疲劳,自身特色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道路硬化率、农村改栏改厕、房屋统一规划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忽视了乡村原有风貌的维护,破坏了乡村的乡土气息和人文特征[2]。

3.1 建筑立面现状及问题

目前乡村的过度城市化及传统的刻板印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障碍,使村落本身存在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消逝。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政绩,急于求成,忽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乡村历史文化传承重视不足,为“立竿见影”,千篇一律进行仿古村镇规划,兵营式布局[3],批量化的改造方式在效率上得到了提升,但丢失了许多乡村所具有的韵律。五四村早期房屋以裸面水泥为主,美感程度较低;随后又大量兴建欧式风格的小洋房,有大量外墙彩砖浮雕,有的还设置了女儿墙。外立面的材料颜色风格各异,街道沿途建筑及景观混乱,与整体环境不协调,在本地后期改造时所设置的围栏,路牌,车棚等风格迥异。与此同时,功能性的空调外机、电线等,也导致了整体的混乱(图1)。

3.2 景观环境设计现状及问题

3.2.1 缺乏乡村感的景观意象

五四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忽视了乡村感的体验,重视装修和装潢,在各家各户的门口摆放了铁树等盆栽装饰,把乡村原有的乡土气息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工业化风格。游客以体验乡村淳朴生活的目的而来,但却感受到与城市同质化的生态景观,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3.2.2 缺乏特色化的景观意向

五四村现在积极开展乡村改造建设,但游客数量却依旧稀少,主要是乡村整体的景观意向缺乏特色化的展示。目前五四村的植物种植以及回廊、景墙等景观小品的设计,都是比较简单且常见的乡村改造项目,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同款”,使得五四村整体景观意向失去特点,无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图1 五四村景观现状

3.2.3 缺乏美感化的景观意识

目前五四村的景观改造设计只停留在村内的主干路,而大部分村内的小路依然存在扬尘、崎岖以及整洁问题。同时,水景作为体现乡村美感的重要景观也并未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河道两旁杂草丛生,亲水平台台阶过于陡峭,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各种废物的丢弃。整体环境问题还有待改善,景观节点的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图2)。

图2 河岸景观现状

4 田园超市建设改造策略

针对五四村的现状,提出“田园超市”的发展模式。五四村可借助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成为生态有机、便捷畅通的“绿色菜园、田园超市”。使乡村营造集人文化、信息化、经济化、生态化于一体,倡导人文主义信息化的建设理念,引入共享农场、餐饮、文创、教育、民宿等多元化业态,进行聚落空间的重构,置入一些作坊体验空间。应用当前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的背景,打造更加新颖的“数字田园超市”模式,增加乡村吸引力,带动发展新活力。

4.1 美化建筑立面,注重文化特色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持乡土特色,强化地域特色,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只有传承并延续历史文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迹,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特色,才能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和乡村传统特色[4],在对于外立面的优化与改造上,地域性文化应优先纳入考虑,将当代特色巧妙地融入整体外立面与村庄的改造之中,尊重乡村的文化性,并藉此强化整体的地域性、可识别性。能增强吸引力,营造归属感。与此同时,考虑到现有建筑风格各异问题,改造时,相互之间的利益与合理性也是推敲重点,各方应有序协调。从客观条件下分析每个区块的建筑与环境改造,保持现有的文化肌理的同时构筑统一的风格,强调地方特色与文化。此外,乡村改造也应放眼未来,在设计的同时考虑乡村的后续发展,对外立面的整体体量,表皮比例进行有序的改善,进行同时保护环境与建筑的共生关系。保护乡村的特色风貌文化,在改善统一的同时体现出乡村原本的独特地域性文化。

风格的统一离不开细部元素的堆砌,除去外立面,砖瓦,屋面,围墙,栏杆等都以当统一优化。四五村河流从村中引过,水乡的特色明显。使用文化景墙进行街面统一,将各类农具,石磨等具有乡村情怀文化的物件摆放或砌在墙内,与两侧的绿化进行和谐设计。在材质上,青砖瓦片等进行组合修葺,用中式的木围栏来统一整体的风格,同时,可在围栏外添加同材质挂饰,雕花等来丰富整体的层次感与效果,偏向古典风格为主。

4.2 构建田园超市,发展新型业态

“田园超市”作为针对五四村业态改造的重点,内容不拘泥于实体超市,可推出乡村农产品采摘,为周边城市居民的体验式服务,不断完善乡村营业新模式,打造集新品种示范种植、旅游观光、田园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多元素、多产业链、多效益融合集聚的田园超市[5]。

4.2.1 新鲜食材

依托五四村当地的优势生态资源,利用荒地闲田集体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游客自助采摘服务,游客可以到果园、田地亲身体验采摘新鲜果蔬的乐趣,同时采摘的果蔬新鲜度也得到了保证。在这个超市里,村民作为服务员,他们管理土地,制作农产品,提供耕作教学。市民作为顾客,在体验食物的生长,采摘等过程中,收获健康安全的食品。形成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人性化的经营管理为特色的田园超市。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为大家带来便利和实惠。

4.2.2 村市交流

田园超市是激活传统水乡的一个新型的生活方式。在田园超市里随处可见新鲜食材,处处可进行村市交流,每个游客都可以在风景中购物。田园超市以独特的销售方式,增加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接触机会。田园超市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游客可以在此深刻领略乡村魅力,体验劳作乐趣,品味田园风情,享受收获喜悦。当地村民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城市居民的新思想与新文化,二者之间的教与学、服务与被服务,是建设发展田园超市的重要目的。

4.2.3 景中购物

随着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旺盛,田园超市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与激发乡村业态活力。五四村应结合自身特色,合理利用周边原生美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超市,在果园、农场增添休闲娱乐创意设施,使顾客在采摘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农务的乐趣,同时也能享受当地的美好风光。

4.2.4 河岸游船

利用五四村原有河道修建自然原型护岸,采取生态护岸等方式,使河道接近自然河流的状态,使得其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非常有价值的改观[6]。以游船观光作为主要商业项目,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增加一系列亲水设施,如亲水平台、亲水栈桥和停泊区,配合游船提供水面观景功能。同时停泊区除了具有收纳船只的功能外,也可作为人们垂钓、观赏水景的休憩场所。

4.2.5 田间花园

田间花园作为由农田主、租户和代耕者共同管理的特殊类型花园,它通过农田主将田地租赁给感兴趣的城市租户并找代耕者承包果蔬耕种成为一种新型田地运营方式。除了提供给租户一种新的田园“收菜”生活方式,对于培养人们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意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绿化建设,节约后期维护成本,增加传播花粉昆虫种类和数量,维持农村生物多样性等具有积极的作用。田间花园对解决人们田地归属感的缺失,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图3)。

图3 五四村田间花园概念

4.3 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特色景观

田园超市是将传统城市超市格局与江南水乡特色结合,生成一个户外风景式超市。以城乡互动的体验模式,使村民回归家园,吸引市民参与劳作,最终激活整个场地。基于对整体乡村景观意象的考虑,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保留五四村原本的地貌地形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以及功能分区,在表达“田园超市”这一乡村景观意象特征的同时节约改造成本。尊重人文特点,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活动,合理选择保留五四村的农耕种植田地,针对农作物(经济作物)进行区域的划分,在实现“美丽乡村”改造的同时保留生态乡村感,实现乡村景观意向的协调性。

4.3.1 发展特色生态化景观

田园超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超市,在其中可游、可居、可以进行交易、休憩、休闲娱乐等。可以将田园风光和聚落空间结合,进行聚落空间的重构,置入一些体验空间。在五四村整体的农耕产业基础上,加强产业的集群化,将产业链延伸,围绕“田园超市”的设计理念基础,突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同步运作,发展“农业+”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将五四村内第二产业进行布局协调,集中开展连片运营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同时依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资源,升级打造新型水产养殖、绿色有机蔬果等的热门农副产品体系,并大力开发乡村特色的副产品加工创作,打造全新的五四村景观品牌形象。五四村内第三产业设置田园风光观赏带,融合农场、餐饮、教育、文化、民宿等多元化闭合业态,重构聚落空间模式,形成聚合“超市”模式特色景观,实现农旅融合的运营新模式[7](图4)。

图4 五四村田园景观效果

4.3.2 打造多样化景观体验

针对乡村“美丽”改造的重点是乡村的景观意象,乡村的景观意象是指通过乡村的景观实物带给游客最直接的感官印象,是乡村留给游客的一幅心理图像,是奠定整体乡村建设的设计基调[8]。田园超市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及绿色农产品的生态优势资源,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旅游采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的[9]。不仅要有游客可以体验田野农耕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要具备让游客动手参与农作的互动景观,能够使游客置身于乡村生活,真正做到远离城市喧嚣,体验返璞归真。五四村 “田园超市”营造时,必须要保留“乡愁记忆”,尊重朴素的乡村特性。充分利用好原有的生态自然资源,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增加五四村景观意象的变化性,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和参与感(图5)。

图5 五四村田园超市效果

4.4 改善水质水景,拓展亲水空间

水是乡村的脉络,将水体景观与乡村景观整体规划,进行充分的有机结合,发挥水体景观的功能性与观赏性,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完整的乡村景观意象[10]。五四村现有水体景观存在的堤岸陡峭、垃圾堆放、失足掉落的危险,修缮河堤,同时增加防灾减灾装置,保证应急救灾的作用。保证水体生态性,保护自然感。注重水体的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可持续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针对特殊的地形地貌做出相应的变化,实现因地制宜。在五四村中合理利用水循环系统,实现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保证乡村景观意象的舒适感[11]。加强游客参与感,实现亲水性。对乡村的水体进行人性化设计,满足游客与村民进行亲水活动的需求。在五四村内的河道边设亲水平台,增加水上船只体验活动,同时河道可以与“田园超市”理念结合,增加驳岸体验环节。

4.5 优化生态业态,助力乡村发展

植物作为乡村景观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植物配置可以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提高生活舒适感,同时有利于文明乡村建设。五四村在植物配置选择时应选择适合种植,经济实惠,易成活的植物[12]。在公共空间可选择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植物,美化环境,在道路两侧可种香樟、栾树等乔木;在河道两侧可采用一桃一柳的模式间种,另外选择一些水生或半水生的观花观叶,同时能吸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的植物;在村户附近选择樱桃、柑橘、枇杷寓意深远的乡村感的植物,营造“田园超市”的景观氛围感。针对“田园超市”的营业模式,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打造以藏红花、百合花、油菜花等中草药、可食用花卉为主的四季花海观光区,并利用植物进行功能与场地划分,形成特色化、有序性、合理化的植物配置体系,在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点。

5 结论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13]。通过对五四村现状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五四村应以田园超市为载体,利用区位优势,结合田水路林资源,从建筑立面改造、村容村貌、水质水景、生态业态等方面着手,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深度体验游,积极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新模式,让游客体验田园心境,浴自然风光,享丰收喜悦,品绿色果蔬的快乐,让村民体会到生态、生产、生活美的乡村建设的福祉。

猜你喜欢

田园景观特色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田园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