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观黑白愕然悟

2021-10-08张尊胜

名家名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灵璧刻刀雕刻

张尊胜

一、在艺术的道路上,经历由黑到白的历练

隋礼文先生自幼喜欢艺术,却一次次与艺术擦肩而过。他小时候就喜欢画画,上学时,每次美术课,他的画都被当成范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继续求学,而是进厂当了一名电焊工人。虽然电焊与艺术八竿子打不着,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一颗年轻躁动、不服输、不认命的心,特别是凭借着对艺术独特的悟性和炽爱,在工作之余,依然潜心于黑白艺术的探索和探究,从不言弃的他,苦心孤诣,独自一个人在黑夜里摸索。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像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样,他得到著名雕塑家、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林继相先生的赏识,最终师从林继相先生。

那年,他26岁。从那之后,隋礼文的艺术生涯中,不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而是经历了由黑夜到白天的转变,从此心情就如白天一样的舒展明朗,艺术之门终于敞开。他跟着林继相老师学习素描、雕刻和灵璧石的设计制作,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中,就这样,一做就是30年。

在艺术的道路上经历了由黑到白洗礼的隋礼文,从做事到做人都竭尽全力,尽善尽美,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交口称赞,如他做艺术作品的灵璧石的底色一样,黑得彻底,白得纯净,是那样质朴,又是那样纯正,抒写出如灵璧石一样至善至美的艺术人生。

二、在对艺术的追寻中,与“黑白”相遇

曾经有一首歌里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头在隋礼文的心中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会根据石头原有的形状来设计作品,发现别人眼中发现不了的美。一块石头的上下甚至正反两面,设计的灵感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没有灵感的时候,遇见好看的石头他也会先淘下来,慢慢去品,去构思作品。特别是对于灵璧石,隋礼文更是情有独钟。

《云林石谱》上说:“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隋礼文在追寻艺术的过程中邂逅的“黑白”是指“黑白灵璧石”。黑白灵璧石白如雪、黑如漆、滑如脂、润如玉,有着强烈的对比效果,而且每一块石头的黑白纹理都不相同,给人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特别能够激发起雕刻者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隋礼文认为,黑白温润的灵璧石是一种上乘的雕刻材料,很适合雕刻人物或者佛教观音造像。

对灵璧石的兴趣与热爱,可以追溯到隋礼文上中专前的一次偶遇。他初次看见黑白相间的灵璧石,就被它的神奇所吸引,以至于久久不能忘怀。冥冥中感觉到,人对石头的这种热爱是一种本能,在经历过年龄的增长、人生的历练之后,这种感觉愈发深厚,每每看到一块石头,隋礼文脑海中就会浮现雕刻后的成品,深深感到灵璧石的黑白艺术犹如一幅刚刚展开的凝聚人间沧桑的历史画卷,既厚重又深邃;又如同一部打开扉页的美术巨著,既宏大又精彩。

他也在收藏和观赏灵璧石的过程中,学会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学会过低碳日子。他在享受赏石的审美愉悦以外,也洗礼了内心,更加淡泊明志、宠辱偕忘,享受云卷云舒的境界,也就注定了他与黑白灵璧石的情缘,惺惺相惜,达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地。

三、在艺术的淬炼中,让“黑白”相融

一套刻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一方美石,融合了大师传承、岁月积淀的美学理念;深厚熟练的技艺,将石材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手艺人,内心是以手艺为美的,也是以手艺而自豪的。隋礼文做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只能锁在保险柜里的珍品,也不是毫无情感的摆设品,而是贴近人内心的作品。每每悠闲的午后或深夜,伴着喜欢的音乐,埋头在一方石上,手拿刻刀,神情自若,犹如从容地游走在自己的战场,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手中的刻刀在那一刻被赋予了生命,让石头与手艺人实现了今生最完美的相遇。

隋礼文独自一人在工作室的时候,拿起刻刀,就常常忘记了时间。有时候,一抬头已是晚上了。还是爱人来到身边,唤他去吃饭,他才知道天色已经晚了。隋礼文先生说,艺术创作,不仅磨砺自己的意志,陶冶品行,同时还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一种微妙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感受。

猜你喜欢

灵璧刻刀雕刻
马放南山
蒲松龄
转一转,日期早知道
趣图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胡同里的传奇
胡同里的传奇
雕刻时光
爱江山更爱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