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10-06李盛锟尹志豪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强筋夹板腕关节

李盛锟,尹志豪(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病症,数据显示[1],此病在骨折疾病中的患病率占比为11%,老年群体患有此病的几率较高,此类患者多存在合并症及骨质疏松症状,致使其治疗后发生功能障碍、骨关节炎以及畸形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加之其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较差,使得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疗措施[2]。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实施可有效使患者的骨折位恢复至解剖位置,在实施该项治疗的基础上在配合口服补肾活血的中药将加速患者骨折愈合,有效改善其腕关节功能[3]。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2020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后疗效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组间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中男/女:12/18,骨折类型:A2有13例、A3有17例,年龄均值为(69.4±4.4)岁;观察组中男/女:11/19,骨折类型:A2有11例、A3有19例,年龄均值为(69.9±4.9)岁。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4];60-80岁;同意参与研究;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闭合性骨折;可正常进行沟通交流;病程<2d。排除标准:多次复位失败;病理性、陈旧性、开放性骨折;治疗期间再次移位;药物成分过敏、药物过敏史;严重性骨质疏松;全身发生多处骨折或存在多发伤;合并严重性器官功能障碍或疾病、伴有其他不良症状[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协助其采取仰卧位体位姿势或者是坐位姿势,使其上臂远端由助手握住,而后将肘关节屈曲90°,让前臂保持旋转位,此时要求助手将患者的腕关节握住,并进行对向牵引,时间为5min,牵开桡骨骨折嵌插后行手法复诊操作。若患者存在有骨折远端桡移现象,医师应将其骨折近端以双手握住后,向桡侧位置进行推挤,助手借助于牵引用力使患者的腕关节尽可能向尺侧进行偏移,以对尺倾角以及骨折桡移进行恢复。若患者的骨折已累及关节面,助手在进行对向牵引操作时,可将骨折处轻轻用双手进行握住后晃动,以对关节面平整度进行恢复。若患者骨折远端出现背移现象时,将其骨折近端用双手握住,而后背侧用力,助手在牵引用力的作用下应尽可能使腕关节向掌侧进行用力,以对掌倾角以及骨折背移现象进行纠正。复位结束后使患肢在牵引力的引导下借助于桡骨远端骨折夹板进行固定,应以中立板在中立位处对前臂进行固定,且需在胸前悬挂三角巾,以制动休息[6]。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骨折早期,即伤后2周内,用舒筋驳骨片,每次5片,每片0.4g,每日3次。中后期,即伤后2周-8周,用壮骨强筋片,每次4片,每片0.3g,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①以Gartland-Werley评分,即腕关节评分量表(分值范围为0-35分)评价疗效,优:评分值≥30分;良:24-29分;可:18-23分;差:<18分。②统计患者症状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其中症状包括有疼痛及肿胀[7]。③骨预期功能:以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桡骨掌倾角(正常角度为10°-25°)、尺偏角(正常角度为20°-25°)、桡骨相对高度(正常值为10-12mm)进行测量[8]。④统计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有关节僵硬、腕关节疼痛以及愈合畸形。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症状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n) 消肿时间(d) 止痛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30 17.94±2.33 20.27±3.98 7.82±2.46观察组 30 14.32±2.01 16.38±4.19 6.40±1.99 t-6.443 3.686 2.458 P-0.000 0.000 0.017

2.3 骨预期功能比较 治疗前组间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预期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骨预期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n) 桡骨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相对高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1.82±2.46 10.95±1.65 13.26±2.48 20.96±1.93 5.93±2.48 9.82±1.35观察组 30 -11.73±2.95 20.40±1.87 13.19±1.90 23.28±1.45 5.99±1.99 11.53±1.30 t-0.128 20.754 0.122 5.263 0.103 4.997 P-0.898 0.000 0.902 0.000 0.918 0.000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因此,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在治疗此病方面有明显的优势[9],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此项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采取补肾活血法后疗效、症状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明显较优,P<0.05,可见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该病症价值显著。

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过程中只需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根阻滞麻醉,而手术治疗下则必须采取全身麻醉,前者麻醉风险性较低,利于减轻麻醉药物对患者神经、呼吸等系统功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手法整复对患者所造成的二次创伤可能性较小,且所用时间较短,再以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可避免以二次手术的方式取出内固定,该项治疗下不仅无创,且治疗风险及治疗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团队人员配合默契,且需定期对患者的夹板、压垫进行调整,以保障骨位良好,若实施此治疗后骨位改善不良,应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实施此项治疗的同时,为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除了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外,还应配合补肾活血法。中医学认为肾主骨及肾生骨髓,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其机体状态衰老,存在肾气缺乏现象,致使不能有效化精生髓,加之骨折病情发生后将造成血气受阻,为此应予以活血化瘀治疗法来促进骨折恢复。谢尚能等在其研究中证实[10],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补肾活血治疗后有效缓解了其术后疼痛症状,促进骨长入,具有促进骨愈合功效,加快了其术后功能康复效果,可见骨折手术期间实施补肾活血治疗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次研究中在骨折恢复早期应用舒筋驳骨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肿胀、疼痛的临床症状,促进其骨折愈合,舒筋驳骨片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以及强筋健骨的治疗效果。在骨折恢复后期会应用壮骨强筋片,壮骨强筋片具有强筋壮骨、补益肝肾、通络活血的治疗效果,该药物的使用将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王志强等在其文献研究中证实[11],壮骨强筋片可促进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融合率;谢尚能及谭志超在其文献中证实[12],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壮骨强筋片后可避免早期假体周围骨量丢失,促进正常肢体生理功能的恢复,以上研究说明骨折恢复期给予患者中医补肾活血治疗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正好印证了本次研究结果。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补肾活血法将明显增强治疗效果,且经现代药理学证实,中医补肾活血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淤血吸收以及提高组织修复功能的作用。

总结,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补肾活血法的实施可明显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利于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及恢复腕关节,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猜你喜欢

强筋夹板腕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