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体验及干预策略探讨

2021-10-06司书巧尹伟霞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11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监护室我院重症

司书巧,尹伟霞(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100)

职业暴露即职业接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皮肤破损或接受血液、体液或其他传染性物质的过程。有研究指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其中重症监护室是职业暴露高危科室[1]。相关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约占血液、体液职业暴露上报总体的44%[2]。同时,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心理影响较为明显,为落实人文关怀的护理管理指导原则,临床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的关注。本研究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分析职业暴露相关情况及护理人员心理体验,以提出干预措施预防职业暴露,调节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35岁,平均(28.61±3.04)岁;职称:护士5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1名;工作年限8-44个月,平均(26.04±8.33)个月。纳入标准: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遭受职业暴露;均为我院正式员工。排除标准:入职未满6个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工作年限未满3个月。

1.2 方法 ①调查工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重症监护室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职业暴露相关培训、职业暴露次数及类型。自制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调查量表,以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进行评估,选择带有0-10刻度的标尺,0刻度代表丝毫不担心,10刻度代表严重担心,根据护理人员心理受影响程度选择可代表自身担心程度的刻度,以相应刻度值为分值,即0-10分,分值越高表明越担心,分为非常担心(9-10分)、较担心(6-8分)、发生时担心(3-5)分、不担心(0-2分)。②调查方法:经院领导、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引导者指导填写时勿带有影响受测试者判断的主观词汇,确保测试结果客观、可靠。

1.3 观察指标 ①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基本资料。②12个月内职业暴露发生次数及主要类型。③职业暴露发生环节。④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基本资料 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基本资料(n=16)

2.2 12个月内职业暴露发生次数及主要类型 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12个月内共发生职业暴露22次,其中1次11例(68.75%),2次4例(25.00%),3次及以上1例(6.25%);锐器伤10次,针刺伤6次,眼睛黏膜暴露3次,其他类型职业暴露3次,见表2。

表2 12个月内职业暴露主要类型(n=22)

2.3 职业暴露发生环节 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22次职业暴露中,7次发生于抽血,5次发生于穿刺或手术,4次发生于锐器处理,3次发生于床前护理,1次发生于传递器械,另有2次发生于其他护理过程中。见表3。

表3 职业暴露发生环节(n=22)

2.4 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 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非常担心2名(12.5%),较担心5名(31.25%),发生时担心7名(43.75%),不担心2名(12.50%)。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重要病房,科室内护理人员具有工作繁重、压力大等特点,与常规病房相比职业暴露风险更高。本研究中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12个月职业暴露次数达22次,明显高于常规水平,说明临床应提高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重视能度。根据调查发现,发生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多数未接受职业暴露相关培训,这可能是导致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为职业暴露高危职业,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关注。职业暴露会造成护理人员身体及心理创伤,严重甚至可威胁护理人员生命。因此临床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同时关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在遭受职业暴露后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提供医疗帮助及心理支持。本研究中发现多数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较为担心,说明其心理受到一定影响。与普通患者相比,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程度更深,恐惧心理更明显,尤其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会对护理人员心理造成明显影响,由于过度担心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3]。职业暴露导致的心理影响轻则影响护理人员正常工作,降低护理质量,严重可导致出现重大护理事故。因此,临床应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预防职业暴露,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护理人员给予心理疏导。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发现,我院重症监护室16名护理人员12个月内共发生职业暴露22次,其中锐器伤、针刺伤、眼睛黏膜暴露是主要职业暴露类型,抽血、穿刺或手术、锐器处理、床前护理、传递器械是临床主要职业暴露护理环节。提示临床应提高对上述护理环节加大关注程度,通过相关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及技巧,减少护理过程中职业暴露。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干预措施:①积极预防职业暴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具相关培训,并将培训常态化,尤其对新入职护理人员重点关注,通过理论指导、示范指导、实际操练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及防护效果,做好技术储备;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纠正护理人员不安全医疗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防护手套、防护眼罩、防渗透性口罩,必要时可穿戴隔离衣。②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并上报:通过肥皂水、清水反复清洗受污染皮肤,通过生理盐水冲洗黏膜,若存在明显伤口,则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受伤部位冲洗后采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建立健全职业暴露上报体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职业暴露危险程度分析,遵循专家意见给予预防性用药;职业暴露后及时检测血液,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③重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明显,需要心理支持及关爱,临床应选择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倾听,疏导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良情绪,给予情感支持;指导护理人员宣泄不安情绪,坚强心理压力,通过安抚、鼓励、倾听、关注等方式建立情感关怀体系,协助护理人员走出职业暴露心理阴影;心理咨询师不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交谈,了解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调整情况,逐步引导调整为健康心理状态、消除心理压力。④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安全护理环境:重症监护室工作量大、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等是提高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安全护理环境对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有积极作用[4]。临床应注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通过科学排班、增加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等方式调节工作强度。部分研究认为缺乏安全设备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5]。临床可增加具有保护装置的器械,减少由于设备、环境造成职业暴露。

综上所述,目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不容乐观,职业暴露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受到明显影响,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监护室我院重症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重症不惑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