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对比分析

2021-10-06赵晶梁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显著性

赵晶,梁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1]。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最常见最普遍的化验项目之一,可通过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来判断全身性系统疾病,可以初步诊断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2]。血常规标本采集有两种:末梢采血、静脉采血。末梢血一般采用手指采血、耳垂采血或足跟采血。在婴幼儿患者中,由于手指小、静脉血采血困难常采集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血常规检测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10岁。对100例患儿早晨8点在空腹情况下各采集一份末梢血标本作为对照组,一份静脉血标本作为实验组进行检测。

1.2 方法 末梢采血:轻轻按摩患儿左手无名指严格消毒处理,用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迅速刺入2-3mm,第一滴血弃去,用微量吸管吸取血液80μl注入加了抗凝剂的1.5ml离心管内充分混匀。静脉采血:在肘部静脉处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处理,用双向采血针,一头对患儿静脉穿刺,一头置于加入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2ml颠倒混匀。将采集好的血液标本用同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统计比较分析两组标本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检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4.0统计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的WBC、RBC、HGB、PLT实验室结果,对照组WBC、RBC、HGB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PLT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WBC、RBC、HGB、PLT实验室结果比较

3 讨论

婴幼儿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机体各项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血常规末梢血检测在婴幼儿患者中最为常见,末梢血操作方便快捷,所需血量少,痛苦小,可以避免采静脉血产生的痛感和穿刺造成静脉损伤以及因为血管细血少而引起的静脉血采集困难,所以很容易被接受[3]。但是末梢血需要对手指组织反复进行挤压,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中,使血液稀释,产生溶血;易容易出现采血不畅引起凝固,使血小板凝集,血小板数量减少,对检验结果造成不准,血量采集少不便于重复检测[4]。静脉血不用挤压,没有组织液进入,受外界影响小,采血量大,可以反复检测,重复性好,可正确客观的反映机体血液的真实数值,准确性高[5]。本次研究患儿的末梢血WBC、RBC、HGB均高于静脉血,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的末梢血PLT低于静脉血,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末梢血检测误差比静脉血大,可重复性差,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医疗纠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静脉血检验。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