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传统建筑美与艺术共通性研究

2021-10-01韦昱鑫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8期

韦昱鑫

摘 要:南宁新会书院是南宁市迄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会馆建筑。建筑整体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庄重古雅,每进屋顶皆铺有碧绿琉璃瓦,脊饰彩塑,各梁、柱等建筑构件上的花鸟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厅堂中高高悬挂着巨幅匾额,是目前南宁市最能体现出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一处古建筑。从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势”“韵”“意”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南宁新会书院所具有的岭南传统建筑之美以及该建筑与书法、音乐和诗词艺术之间的共通性。

关键词:南宁新会书院;岭南传统建筑;建筑美;艺术共通性

艺术的综合性是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他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就是对艺术的综合发展最好的证明。

建筑本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它的营造与构建无不体现出了重整体、重体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思维方式,尤其还十分注重与其他艺术门类如书法、音乐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一个繁复而又大型,并且以静态为主的综合性艺术系统,岭南传统建筑亦然。其中有听觉上的音乐、戏曲等,有视觉上的书法、绘画等,也有观念上的诗、词等,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这些艺术门类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南宁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建筑坐东向西南,面对邕江,现存三进二廊,占地约750平方米,是南宁市迄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会馆建筑。建筑整体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庄重古雅,每进屋顶皆有碧绿琉璃瓦,脊饰彩塑,各梁、柱等建筑构件上的花鸟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厅堂中高高悬挂着巨幅匾额,是目前南宁市最能体现出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一处古建筑。南宁新会书院这座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综合了书法、音乐、绘画和诗词等艺术形式,给人以综合艺术美的享受。

一、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势”

“势”是气势,是力度。“势”是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审美追求。在对“势”的表现的追求上,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有着共通性。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性艺术,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传统以及悠久的历史。“势”作为书法美学的理论范畴,展现出了书法艺术中动态空间之美。正如唐初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说的:“由一笔而至全字,彼此顾盼,不失位置。由一字而至全篇,其气势能管束到底也。”这说明在书法之中,从一点一横到一个个的字都是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仅在于单个字之间的间架结构,还在于字与字之间的位置的组合、排布上,且在横、竖笔画的起笔、收笔之时都要着力表现出书法重力、重势的艺术效果,这种空间美也正是建筑艺术所要表达的。另外,书法与建筑一样也是一种线的艺术,它十分讲究章法和结構,在这个本质上书法就具有与建筑的艺术共通性。同时,书法艺术还与建筑艺术一样非常讲究对称、均衡、节奏、比例、层次和呼应等形式美,这就很能显示出空间艺术美的共通法则。宗白华说“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很好地说明了书法与建筑之间的共有特点。

南宁新会书院建筑就像一个书法字一样有“势”(图1)。那笔直修长的檐柱、高大饱满的梁架、平直宽广的屋顶等就是组成文字的横、竖笔画,具有向上、向外的“势”,笔直而有力道。该建筑无论从平面布局上看还是从空间布局上看都是对称而均衡的,大殿和天井搭配虚实结合,立面上三个大殿层层增高,更显得层次分明,节奏鲜明,且内部结构互为呼应。这横平、竖直之间的力度,正是与书法艺术共同追求的“势”之美。正应了那句“‘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

二、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韵”

建筑保持着持久的形式和结构,能从视觉上给人以精神的观照,而音乐,则以它迅速消逝的声音通过听觉引起人灵魂的共鸣。虽然这两种艺术形式看起来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曾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这种比喻早已是人们对二者的审美共识。中国的建筑自然也具有浓郁的音乐之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体现在,建筑具有如音乐一般的节奏和韵律,以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韵”。对于建筑空间的“韵”,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分为建筑外部空间之“韵”以及内部空间之“韵”。建筑表达其“韵”,也就是表达节奏与韵律的方式,是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的,比如用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构造来展现它的韵律,用门、窗和柱子的式样与排布来体现它的节奏感。

南宁新会书院的外部空间是四周围合的,而且呈长方形,色调清淡,规整严谨。但是立面上,三个大殿节节高升,恰似曲调高昂,加上屋顶那几抹艳丽的色彩,似在渐次高升的清调之中加入的一些婉转华丽的节拍。至于内部空间,开敞通透,殿堂、天井、廊道环环相扣,节奏紧凑而又疏密有致,置身其中,眼前一根根纤丽的柱子、高悬的质朴梁架,就像一个个清雅的小调,伴随通透开敞的空间——轻缓灵透的基调,缓缓地从眼里变成音乐流到心中。总的来说,新会书院所具有的是一种清新而又雅致、既不过分华丽也不简单平淡的“韵”味。

三、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意”

“意”指的是意境,虽然各类艺术形式在对意境的表达方式以及构成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意境仍然是中国各门类艺术从古至今一致的美学追求。正如中国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诗词优劣的评判标准在于意境的有无与高低,建筑也是这样。

建筑艺术追求意境,诗词艺术亦追求意境,二者对意境的共同追求使它们有了根本上的共通性。从古至今,《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许多佳作名篇的广泛传颂,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知名度还揭示了建筑的内涵和意境。用诗词文字来描绘建筑,起到了烘托建筑之“意”的重要作用。

以诗词为建筑空间题名、题对、题联是诗词等文学艺术最常被用来丰富和扩展建筑之“意”的表现手法,用来拓宽和烘托建筑意境。在岭南传统建筑中,楹联和匾额的运用是最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也是烘托建筑意境、寄托人们意志和愿望的直接方式。

南宁新会书院所用的楹联和匾额不仅表达了当时它的使用者的祈望、对故乡的思念,也呈现出整个建筑的别样意境,如图2所示。书院的正门两边挂着“新沾雨露”“会际风云”的对联,这副对联不仅点出了这座建筑的主人是广东新会人氏,而且通过这副对联仿佛看到数百年前的新会商人乘风破浪来到南宁从事商务活动的如虹气势。中厅的屏门正面之上悬挂着“紫气东来”的大匾额,这块匾额正对大门,表达人们对吉祥的祈望。“紫气东来”匾额的左右上方横梁上分别悬挂有“千古流芳”和“日昇月恒”匾,将建筑的历史感一下提升了起来,使书院笼罩在一种历史和宇宙的缥缈的意境之中。“紫气东来”匾的背后是一块“桑梓敬止”的大匾,与之相对的后座横梁之上则悬挂着“永敦乡谊”大匾,这两块匾额映照出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些楹联和牌匾的设置,使得整个建筑的空间分别有了不同的意境,从入口的激情浩荡、气势昂扬,到中厅对吉祥如意的热烈企盼,再到后院与后座构成的围合空间中的浓郁乡情,这些由诗词艺术带来的感情气息与建筑交融,渲染出了南宁新会书院特殊的建筑之“意”。

四、结语

南宁新会书院这座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综合了中国书法的“势”、优雅音乐的“韵”以及诗词的“意”,既展现了传统岭南建筑的美感,又能给人以艺术的通感之美,让人享受到综合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老会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