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人大“双联系”海岛样本

2021-10-01林蔚

浙江人大 2021年9期
关键词:舟山市普陀区联络站

林蔚

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全市现有各级人大代表2300余名,其中1700余名代表分散在近百个海岛上。一方面,他们的选民或分散在各个偏远小岛,或漂泊在汪洋大海上,“联系选民”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或在海上,或在岛上,或在岸上,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他们的履职也变得“居无定所”。

为此,舟山市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人大积极创新,将代表联络站建在厂里、船头、岸边,创设“视频连线”“异地接待”等接待选民新模式,打通海岛地区人大“双联系”工作的“最后一纳米”。

打造特色平台实现海岛代表联系选民“无盲区”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兴普大道121号,伫立着一座显眼的“红房子”。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行至五楼,“舟山市普陀区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作为舟山市首家区级人大代表联络总站,除了具备其他代表联络站的所有功能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让海岛代表在岸上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

会议室、接待室、展示厅……环顾这个总面积260平方米的代表联络总站,有一个特别的房间——海岛代表活动室。

“区人代会期间,来自海岛的代表可以来这里修改提交议案建议。闭会期间,他们也可以来这里开展代表活动。”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洲琼告诉记者,普陀区辖5镇4街道,5个镇均分布在偏远海岛上,全区577名各级人大代表,其中70%来自海岛选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代表和选民离岛上岸,总站的设立为离岛代表开展履职活动提供了新阵地。

“特殊的地域条件,催生出海岛版的‘中心+站+室代表履职大平台。”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虞虎彪介绍,普陀区目前除了1家代表服务中心,还有9家联络站、12家联络分站、57家社区联络点和8家海岛民情联络室,各級人大代表全部编入相应站、点、室开展活动。其中,最令虞虎彪称道的,还是几家极具海岛特色的联络分站。

“凌晨3时左右,浙普渔23911在169海区6小区渔场进行拖虾作业,被一艘船名号为‘崇和的散装货轮撞沉,致船上7名船员落水,下落不明。”2020年3月6日凌晨,普陀区虾峙镇人大代表蒋陈、钟安定收到这则消息。没有半分迟疑,他们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前往现场,并组织其他船只共同参与搜救。

“这得益于在渔民代表船上设立的‘船上流动联络分站。”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丁烨说,虾峙镇人大在渔民代表的船头设立了海上流动联络分站,主动为渔民群众提供紧急避险、困难救助、纠纷调解等服务,真正实现服务选民无盲区。

同时,东极镇人大还在东港镇政府办事处挂牌成立了“东极镇人大代表联络分站”,由居住在东港城区的人大代表负责进站接待选民,并与东极岛上的联络站同步开展活动。这种“双站同频”的接待模式,有效破解了离岛代表进站难、服务选民难等问题。

立足地域特色,在打造海岛代表联系选民“无盲区”的征程中,嵊泗县人大常委会同样蹄疾步稳。

嵊泗县菜园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首创“代表选题+选民点人”模式,拓展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功能;黄龙乡推出了“逢四入格”,即每周四组织代表到所联系网格倾听民声。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服务嵊泗县洋山镇迁居上海的居民,以及滩浒社区迁居奉贤的群众,洋山镇人大还分别在上海奉贤、浦东新区惠南镇设立了跨省界的代表联络室(点),异地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离岛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个海岛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如同一条条“民情通道”,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释放大能量、发挥大作用。

定期主题接待主动为海岛代表接“天线”

2020年8月6日,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志月一行正在开展主题接待活动。普陀区人大代表王沛国等反映了一个他们努力推动数年未果的群众诉求。

时间回拨到2015年,普陀区完成首轮从事集体渔业捕捞及相关作业的渔民养老补贴发放工作,朱家尖街道也在列。2018年,普陀区在推进渔民身份认定过程中,将后方女性渔民全部纳入享受对象。同年,朱家尖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社保划入市社保系统,因舟山市区域社保政策不统一、普朱管委会缺少社保平台等原因,朱家尖1172名符合政策的后方女性渔民迟迟无法落实同等政策。自那以后,朱家尖街道群众多次向相关部门表达诉求,因诸多原因,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一定想办法推动解决。”接待现场,顾志月的话让王沛国吃了一颗“定心丸”。接待活动结束后,舟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立即编写《关于朱家尖原集体捕捞及相关作业女性渔民社会保障和生活补助等问题的情况反映》,并转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督促解决。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现场协调会解决这桩陈年难事。

这是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领导干部代表通过主题进站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蜈蚣峙码头建设、桃花岛供水、海岛居民菜篮子工程、海岛百姓就医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都通过这种“家常式”“便民化”的联系得以解决。

据介绍,普陀区2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代表已被分别编组,分别定向联系3名基层人大代表,将每年9月确定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领导干部代表集中进站月。嵊泗县人大常委会也推出了类似制度,并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与所联系代表至少联系一次以上。

“定期‘联系,让履职从‘被动变‘主动,感觉自己的责任心更强了。”王沛国直言,现在遇到难题可以直接向联系自己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2019年以来,各级代表参与各类活动276次,接待群众4605人次。闭会期间,全区通过联络平台收集的意见建议达873件,其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搜集代表建议343条,解决落实275条,解决率达80%。”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灵芝认为,从数据来看,普陀区的这份“双联系”工作答卷甚是喜人。

数项机制保障做实“双联系”海岛样本

受特殊的海岛地缘属性限制,舟山的海岛版“双联系”极其不易。为确保“双联系”切实发挥作用,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一个制度”,打造了“两个载体”,建立了“三支队伍”,规范了“四项机制”。

所谓“一个制度”是指《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为该区“双联系”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依据。“两个载体”是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领导干部代表“主题进站”载体、人大代表“网格化”走访联系选民载体。

在普陀区,还有三支特殊的队伍:政情咨询员、民情联络员、民意传递员,为“双联系”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比如,人大沈家门街道工委聘请了法律、海事、环保等‘专家型政情咨询员10名,咨询员可随时为人大代表提供专业解答。”普陀区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中心郑汉民举了一个例子,“前些日子,老百姓对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疑惑,我们就邀请住建部门的咨询员前去解惑,他们的权威解答更具公信力、说服力,效果很好。”此外,“民情联络员”队伍有效解决了代表不在时的民情民意收集问题,“民意传递员”队伍负责对民情民意进行总结梳理,部分内容由代表以议案建议形式提交区人大常委会。

普陀区人大的“四项机制”则为“双联系”构建了一个民情民意收集、处理和反馈的工作闭环。其中包括由代表广收民意,区联络服务中心分类编撰《民生传递》送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的“民生传递机制”;三个月之内反馈答复办理结果的“落实反馈机制”;通过积分制全面登记、评价代表履职情况的“履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和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热情的“常委会工作机构分别对口联系区级人大代表机制”。

“代表聽民声的平台多了,听到的民声也更多了,而且通过‘双联系,每个代表都有自己联系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领导干部代表。有了这根‘天线,可以更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身为普陀区人大海岛版“双联系”的见证人,在普陀区的舟山市人大代表翁舟涛认为,“双联系”让他既成了下情上传的“传声筒”,也成了上情下达的“回音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从海岛特色出发,做实做强联民大平台体系,守牢全天候、多维度、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意、解民情的初心。同时,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双联系工作质效,交出为民履职新报表。”戴灵芝说。

猜你喜欢

舟山市普陀区联络站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我是小画家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