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言论失范对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影响研究

2021-09-30吴梦琨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

吴梦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除了可以随时随地查找信息之外,也更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网络渐渐成为很多社会事件的舆论主战场,发挥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学业和经济压力较小,又正处于热血年少的时期,大量汲取和输出着自己的想法思考。但是网络毕竟不同于现实世界,很多未经管理虚虚假假的信息充斥其间,大学生思想心智尚未十分成熟,倾向寻找同一感,易产生群体极化,如不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做出一些违法违规后悔一生的行为。

关键词:网络言论失范;道德规范;大学生心理与行为

前言:正确的网络言论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讨论的基本权利,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未来探索的热情,帮助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但恶俗消极的网络言论也有可能对大学生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诱导他们走向歧途。因此,面对当前网络空间信息的高度复杂,国家、社会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力度,在保证基本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谐。

一、网络言论失范的定义

网络言论指的是网络用户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的针对时事热点新闻的评论性内容,这些内容主观性极强,立场不同,评论中的舆论导向也就不一样。虽然说针对热点内容发布自己的看法评论是公民的自由,但近些年来,很多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之人借助网络平台有规模有组织的发表一些违法言论,挑唆、煽动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学生群体跟风造势,容易造成群体极化,给国家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一)网络暴力行为

大学生的网络言论失范与他们所处阶段的身心特点密切相关,如今的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这一代人更加强调个性化发展,也正处于容易激情冲动,缺乏理性判断的阶段。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新闻和热点问题,一经网络发布,极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发酵,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大学生群体,平时也喜欢关注各类热点新闻,文化素养水平较高但心智尚且稚嫩,热衷于参与群体性事件,寻找归属感,同一性意识下降,同时很容易和意见不同的=人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例如,在今年的疫情时期,河北省藁城区疫情突然严重,造成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在政府尚且调查和汇总疫情实时信息时,一些网络用户就已经开始人肉搜索,在网络上公开了所有患者的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尽管发布者初心可能是为了给他人提个醒注意疫情防护,但这种人肉搜索方式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很多素质低下的网络用户就会通过公开的信息给患者及家人发送一些侮辱谩骂的言论,使得患者在对抗病毒的同时还需要忍受网络暴力。过去也有很多因为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的惨痛案例,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戒,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中,都一定要谨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出于正义或者气愤做出攻击或者侮辱他人人格的恶劣行为。

(二)网络谣言

网络具有及时性强的特点,也可以匿名发表言论,这就使得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过于关注时效性和话题热度,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顾及,极易产生虚假信息。由于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力不强,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社会经验较少,对所谓权威者的网络红人有着追随心理,容易凭着一腔热血意气用事,主动或被动地以讹传讹,成为网络谣言的散布者。例如,在中印冲突事件之后,国家尚未正式公开具体信息之前,很多反华人士就利用这个节点大量发布抹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动摇了国家民族的团结和安定。

二、不良网络言论给大学生帶来的心理及行为影响

1.(一)容易导致大学生三观扭曲

网络言论是社会舆情的重要阵地,也是很多人的主要信息来源,不良的网络言论影响着社会的公共秩序,散播充斥着虚假、暴力的负能量,影响着大学生对公共道德和社会伦理的判断。网络传播社群化,评论者产生从众心理,不理性思考问题,产生群体极化,使得网民发表网络言论漫不经心,不顾及被评论者的自尊心和隐私,把事件影响推上极端,这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甚至会因为暴力言论面患上心理疾病。也有一些大学生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压力苦闷都转化为怒气迁移到不相关的网络舆论混战中,作为消遣的方式。例如曾经的“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等等,在新闻刚一发布时,网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当事人群起而攻之,但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站错了队成了笑话,但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是几句轻飘飘的事后道歉就可以抹去。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若暴力被道德合法化,迸发出每个人内心里的暴力意识,反而是最让人恐惧的。这种过度依赖网络,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网络评论,寻求一时的感官刺激,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2.(二)污染语言环境,拉低大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生作为每一个时代年轻人群体的主力军,更渴望展现自我的个性风采,并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热衷于追逐并创造潮流和热点,被网络强行“社会化”。在今天我们的网络语言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例如一些明星饭圈控评言论和一些网络热词的火热会给大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洗脑式的洗白控评不仅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滥用,其中一些思维逻辑也会给大学生的三观造成冲击。还有一些类似“A4腰”、“白富美”等热词的出现也会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失范引导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拉低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判断。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希望,如果也沉迷于异化语言使用中,这对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有消极影响,甚至拉低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对未来的教育环境产生影响。

3.(三)内容低俗,模糊大学生道德意识

如今社会成为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色情暴力、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信息。而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会抱有新鲜好奇的心理,容易不自觉陷入违法犯罪的旋涡。尤其是大学生已经进入性成熟阶段,渴望亲密感,对性知识的对异性的渴望是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接触各种信息打开了更便利的渠道,但是网站上跳动的各种不规范具有诱导性的图片、视频并不能够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久而久之还有可能会模糊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观,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三、治理不良网络言论的措施

网络言论发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的危害,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相关举措,积极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健康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

对于网络信息真伪善恶的判断是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由发表个人言论的基础。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和争论大学生应该通过社会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在面对各种社会事件时,要学会理性“发声”,不能轻易被他人利用,也不要在不清楚真相的时候随意给他人造成伤害。大学生可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到企业中实习等社会实践手段积累丰富的处事经验。与此同时,也应该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打破以往的单一教育模式,把应用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的素养教育课程服务。

2.(二)从心理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言论的监管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关网络使用规范教育的课程,以过往的网络暴力案件警示学生,从心理层面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言论规范的重视程度,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他人造成困扰。作为一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该内外兼修,自我审视,从内部调节以影响外显行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3.(三)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处罚力度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的出现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对网络言论行为进行法律规制,能督促网民在发表言论的时候考虑到该言论要符合法律相关要求,尊重他人隐私权等权益,用外力强制手段从心理层面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目前國内有关于规范网络言论的法律条款比较少,因此需完善、细化有关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定,有效防止和精准打击网络言论违法行为,为大学生安全使用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当下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规范网络言语行为, 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建构一个合理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法同时也应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建设出发,适当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正确地疏导、树立言语行为及社会价值观,这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雨萱.大学生失范网络信息行为与治理策略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No.663,224-225.

[2]时昕;卢佩言;李如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No.607,69-70.

[3]卢佩言;李如齐;时昕.攻击性和示范性规范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v.37;No.297,106-109.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及职能探析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现行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作为掌握和改造现实之方法的道德和法律1
水运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员的事前控制及管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