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高原的红色记忆

2021-09-26习才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洛川枣园旧址

习才

陕北高原上,漫漫的黄土和殷红的热血激荡着千沟万壑、土壁峭立的大地。在这里,一个民族在不屈的战斗中用鲜血举起了高高飘扬的革命旗帜,无数共产党人用震聋发聩的呐喊,把“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传遍四方,无数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从这里起航……

大漠、黄土、古塬,一条红色的路线串联起黄河沿岸散落的明珠,红色的土地上承载着“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情感。

窑洞里的峥嵘岁月战火硝烟的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最珍贵的是红色记忆。作为全国革命根据地旧址中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完整的地方,延安总是让我们想起黄土芬芳的气息和小米加步枪的峥嵘岁月。

延安的一山一水记录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延安的一草一木承载着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记忆。“人文初祖”在这里生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这里起航。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现在是打卡延安的必然风景。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为周围群山之冠。北宋韩琦、范仲淹曾以宝塔山为寨,抵御西夏进犯。宝塔山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历史与革命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山上视野开阔,山林空气清新,夏季凉爽宜人。登上宝塔山可以领略延安全貌,更能体会那段崢嵘岁月留给我们的延安精神。

告别宝塔山,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依杨家岭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中央大礼堂,北边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伟人的故居。中央大礼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标志性建筑:大礼堂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成,整体灰黄的砖墙,配上蓝色的窗格,显得质朴又庄严,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另外,在旧址还可参观杨家岭毛主席的菜园、原中央招待所等。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伟人在延安期间居住时间最久的地方,抗日战争艰难时期,中共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运动。在此期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进攻,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

在杨家岭窑洞的麻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如《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等经典,其中编入《毛泽东选集》的多达四十篇,为中国向何处去铺平了人间正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透过杨家岭的窑洞,我们可以找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刻苦勤奋、艰苦朴素的身影。

如果说杨家岭革命旧址是地道的陕北窑洞景象,那么枣园革命旧址则带着浓郁的田园风光。

1943年,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从杨家岭搬到枣园。1944年11月至1947年3月,枣园成了延安的“中南海”,中共中央书记处设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还在此领导了全国人民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

在枣园革命旧址,毛主席故居有石窑五孔,包括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工作人员住室等。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组织起来》《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二十八篇。

枣园里树木繁茂,幸福渠的渠水汨汨流淌,毛主席亲手栽下的丁香树依旧枝繁叶茂。走进枣园,似乎可以看见毛主席呕心沥血正在思索如何指挥革命,似乎可以看到周恩来亲身参加纺车劳动的身影,甚至能听到前人刚刚离去的足音……

苹果之都,红色洛川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洛川会议

八月,洛川塬上的苹果红了。

春天一塬花,夏天一塬果,古塬膏腴秀美,物产富饶。八月正值农闲,洛川秧歌配上羌笛蹩鼓,把我们带到多年前的那个革命时代。

1937年的8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这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走进洛川会议纪念馆,地面干净整洁,翠绿的松柏掩映院落,一派静谧景象。洛川会议纪念馆自1966年建馆以来,曾多次进行修缮、扩建、重新布展,现包括洛川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周恩来旧居、张闻天旧居、徐向前旧居和洛川会议史实展馆等。

洛川会议旧址和毛泽东旧居坐落在纪念馆西院,坐北朝南,为两孔砖窑结构,左侧窑洞是当时的会议室,右侧为毛泽东旧居。窑洞内的陈设相当简陋,黄土地、破桌子、烂凳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也没有停止抗日战争的步伐。

洛川会议纪念馆内还有一座“奇怪”的亭子,名叫合作亭。亭子下有一块巨大的铁疙瘩,名叫铁碌碡,它见证了一段伟大转折前的会谈——洛川会谈。

1935年11月,刚刚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直罗大捷沉重打击了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军队,为红军积蓄和发展新的战斗力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赢得了宝贵时间。

直罗大捷进一步加速了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从消极“剿共”到停止内战、联合红军一致抗日的转变。“同胞们,我们应该一致对外,打内战是没有出路的!”直罗大捷后,党中央释放了部分东北军军官,表达了红军愿与东北军停战,共同抗击日寇。

1936年1月和3月,张学良先后两次亲自飞抵洛川,秘密和中共代表李克农进行会谈。最终双方商定:由张学良在内部劝,红军在外部逼,内外夹攻,逼蒋抗日。洛川会谈正式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统战关系的纽带,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供了政治基础,对建立民族统一抗战路线产生了重要意义。

1936年,为了便于张学良进行洛川会谈,东北军在洛川县城东郊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军用飞机场。而洛川会议纪念馆的铁碌碡,就是当年修建机场跑道时,用来碾压的工具。

1947年春,中共中央不舍地告别延安,开启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彼时的洛川,一位农民也无意间开启了一场改变洛川农业历史的革命。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在纷飞的战火中,用毛驴驮回200棵苹果树苗,建起了洛川第一块果园。苹果从此和洛川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农民后来也成了大名鼎鼎的洛川“苹果之父”。

如今,50余万亩的苹果树栽种在洛川大塬上,整个塬上绿意葱郁,空气里透着苹果的香甜。八月,洛川这片红色的土地更红了。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的洛川人民谱写了新的民谣《十唱共产党》,配上秧歌、羌笛和蹩鼓,成为塬上最美的景色。

革命老区榆林的红色记忆从清涧起義到中共中央转战塞北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塞北明珠”。榆林历史悠久,边塞多民族交流融合,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长城内外,雄浑的大漠,雄奇的山水,沧桑的老城,这片红色的土地蕴藏着塞北明珠的红色记忆。

提到榆林红色旅游,红石峡非去不可。这里满山都是红色岩石,落日照之如朝霞,由此得名红石峡。红石峡景色宜人,悬瀑轰鸣、岩红水碧、水雾拂面,恍若仙境别界。

其中的摩崖石刻群,开凿近千年,有“塞上小碑林”的美誉。里面有杜斌丞、刘志丹等革命家题刻的“力挽狂澜”,还有著名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书写的“还我河山”。红石峡是1929年4、5月间召开的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会议决定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这次会议为陕北党组织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领导和开展兵运及群众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榆林清涧,是个清逸隽永、意境优美的地名 ,境内的无定河——像黄河这条巨龙的虬须,牢牢拴住了清涧。清涧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总人口不到9万的清涧,就有2000多名清涧儿女捐躯革命。1927年爆发了著名的清涧起义,这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党史上一座永恒的红色丰碑。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清涧县人民政府北楼会议室处。清涧起义发起地也建成了清涧革命历史纪念馆,永远高高耸立在笔架山的白草塬上。

清涧无定河边,险滩急流,岸奇谷幽,黄河之水天上来,浊浪排空势如虹。一代伟人毛泽东踏雪登原、身临其境挥笔而就,写下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沁园春·雪》。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村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和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征宣言》,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主动撤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驻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留下了杨家沟革命旧址。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还留下神泉堡革命旧址、小河革命旧址、青阳岔革命旧址、天赐湾革命旧址和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地等。

神府苏区三妯娌、无定河畔六烈士、菜园沟惨案、十八勇士、陕北著名民歌“三十里铺四妹子送三哥哥”……在一批批旧址里,多少动人故事在这片红色土地生根发芽,红色精神早已融进榆林这片革命老区。

今天的榆林,已经实现了沙海变桑田的人间奇迹,完成了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粮仓”“塞上绿洲”的逆转。在榆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红了过去,红了现在,正蓄势待发地红向未来。

猜你喜欢

洛川枣园旧址
油画
辽西半干旱地区枣园与特异蔬菜天鹰椒间作套作栽培关键技术
辽西低产枣园增产技术
浅谈凌源市牛营子镇西大川村枣园日常管理技术措施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粘虫板对其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洛川苹果红了产业富了老乡
陌上谁家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