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普希金的人生哲学

2021-09-26李世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普希金凯勒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被高尔基称赞为:“普希金之于俄国文学,正如达·芬奇之于欧洲艺术。”普希金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尤其是他的作品中对于现实生活的描述,几乎可以说引领了俄罗斯现代文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开始现实主义创作的转折点上,从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人生哲学。

一、从“假如”看普希金人生哲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标题取自诗歌的第一句,全诗篇幅不长,怀着浓浓的关怀,读来如对话般亲切,似乎少了诗歌的婉约精致,初看极为寻常,如日常话语一般。但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有的人可能更熟悉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样以假如开头,光明却是盲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迸发出与人生逆境抗争的不屈与热情。再回头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作于1825年,当时普希金正处于流放幽禁期间。普希金没有说自己之前一帆风顺的坦途与身陷囹圄的落差和痛苦,但从他的人生经历看,当时他对自己的人生开始有怀疑和拷问,并写出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采用对话形式似乎是在劝说友人,实则是普希金的自问自答。之前,普希金从贵族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十品文官之衔,分配到外交部工作,诗歌创作上也颇为高产,已经小有名气。刚刚二十岁的年纪,已经取得如此成就,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1820年5月,因为在作品中揭露农奴制度惨无人道之处,普希金被当局传讯,紧接着被沙皇流放到南俄。流放期间,诗人的灵魂让他再一次与当地总督发生冲突,进而被幽禁了。从小有名气的诗人到幽禁的经历,让普希金忍不住怀疑自己被生活欺骗了。如果说海伦·凯勒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假想抱着十二分期待,普希金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假如是痛苦难当的。可以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第一句开始,就是诗人灵魂的呐喊:“生活欺骗了我?我该怎么办?” 海伦·凯勒从正常人变成残疾人初期不能接受现实、痛苦难当,最终只能选择面对现实好好过完这一生。普希金面对生活的欺骗与打击,以诗人的热情和敏感,这打击也许并不比变成盲人更轻松。他痛苦,他呐喊,但他仍昂扬——这就是普希金的伟大之处,由痛苦之中生出希望和乐观。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的是诗人当时的切身体会,流放没有结束,反倒迎来了更严重的幽禁,怎能让他不悲伤、不心急呢?“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是诗人对自己的劝导,悲伤和心急于事无补,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不如努力镇静,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很多人评论这首诗时,都认为其天然去雕饰,以极朴素、真挚的话语说到了人的心眼里。也许,正是因为诗人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抛弃外在一切光环,用自己的灵魂呐喊,为自己鼓气加油,才能如此轻易地触动大家的心弦,让这首诗历久弥新。

二、从时空关系看普希金的人生哲学

(一)从现在看未来,快乐终将取代悲伤。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劝导镇静的理由是:“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其中,潜藏着从现在看将来的时空展望,普希金对未来是乐观的,坚信未来属于快乐。一个未经世事的孩童很容易相信未来会更美好,一个平步青云的人也愿意相信未来会更加位高权重。普希金既不是未经世事的孩童,他已经经历过在青春年少时准备大展宏图却接连被流放被幽禁的打击;也不是平步青云之人,他因为同情农奴站到了整个统治阶级的对立面,上了沙皇的黑名单,仕途估计到此为止了。这样的普希金,因何坚信未来会快乐呢?

纵观普希金一生,1825年是分水岭。1825年之前他的作品或抒情、或追寻自由,带着明显的贵族思想特色;1825年之后,他的写作转向现实主义,更多的揭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包括贵族和平民。可以说,现实主义才是普希金作品的最大价值所在,被俄国评论家称赞为“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正是写在1825年这一关键时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真正的普希金。在这首诗里,作者并未说明他为何对未来如此乐观。也许乐观只是诗人的天性;也许诗人经历过一系列世事无常之后,跟陶渊明一样决定过“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也许诗人对写作才是真爱,决定从此当个全职作家,幽禁对他并无影响……总之,对于乐观的人来说,生活的道路千千万万,总有一条适合自己。因此,普希金才会乐观地相信未来会快乐,劝导现在的自己向前看,不要沉浸在一时得失之间。

(二)从未来看现在,一切不幸只是一时。

在这首短短八行诗中,普希金进行了两次时空转换。前半部分从现时感受出发,并用未来的快乐生活鼓励现在低落的人儿;后半部分从未来回望现在,写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的超脱之语。从未来看现在,因为已经脱离了现在的苦厄,超脱开去之后才会觉得一切瞬息而过的超然之感。这超然之感是有前提的——对未来持乐观态度。普希金生活的时代流行悲剧审美,文学创作大多以悲剧为主,仿佛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扉,让艺术穿透时空成为经典,这方面在戏剧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文学创作也明显受到悲剧审美潮流的影响,普希金曾经公开对戏剧中的悲剧审美主流提出异议。在普希金的作品和人生中,他持之以恒地保持着乐观昂扬的态度,哪怕身处逆境。

身在当下,对于一切困难都是放大的,痛苦也是加倍的;回首往事时,常常感慨当初的自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逆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将来。从将来看现在,只是一瞬间;从整个人生的角度看现在,再大的痛苦也成了蚊虫叮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含有同样的意思,现在的困境我们要认真对待,但不必为此悲伤和心急。因为站在整个人生的战略大局来看,这只是一件小事,是我们可以藐视的小问题。敏感多愁的诗人向来喜欢放大现实和情绪,普希金打破了这一职业传统,以乐观昂扬的姿态应对生活给予的打击,并怀抱着明天更美好的信念,藐视现在的艰难险阻。从人生格局来说,普希金是勇敢而乐观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无论快乐与悲伤,皆是人生财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将全诗格局再次拔高,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上文提到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同样面对人生逆境不气馁不放弃的顽强抗争,谱写出昂扬的人生篇章,但回首忘事时,她绝不会对自己失明的那段时光感到怀恋。“怀恋”是中文翻译,从字面上理解,“怀”有感怀的意思,“恋”则有着恋恋不舍的意思,合起来“怀恋”明显是褒义词,带着回味并感激的意味。因此,与海伦·凯勒相比,普希金的人生格局明显更加高远:他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哪怕是苦难,也感谢它带来的洗礼。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道:“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里没有述说,但他的人生哲学里肯定是认可的:生活中的苦难给自己洗礼,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回望过去时,他才会对曾经的逆境生出怀恋。倘若只是怀念,那只是一种寻常的人生感慨,有了“恋”字,则隐隐地期待这样的逆境不妨更多一点,只要自己不被打败,终将变得更强。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低谷和挫折,重要的是身处逆境,仍对未来抱着美好信念,把艰难险阻当初人生大局中的小沟壑,跳一跳就可以一跃而过奔向快乐的明天。中学语文课本将这首诗选入教材,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文学魅力,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青少年学习普希金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乐观面对人生逆境,用生活的苦难打磨出更加优秀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邓芳芳.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述评及反思[J].读与写杂志,2020,17(01):26-27.

[2]赵志群.对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另类细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05):68.

[3]吴晓都.布尔什维克与普希金崇高地位之確立——纪念普希金诞辰220周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03):111-120.

李世福,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普希金凯勒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