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赛-产-研融合的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1-09-26李晓红朱丹丹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能力

秦 婷,李晓红,朱丹丹,唐 洁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创新教育植根于教育本身的需求,整个教育体系始终都围绕和贯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两方面,将学校拥有的教学、科研以及各类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以支持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融合。学者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较为丰富[1],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向以及育人内容较为清晰,刘晓科[2]提出课程(course)-项目(project)-竞赛(competition)-创新创业活动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四维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培养生态系统;闫宁宁[3]提出“两个体系、一个模式、一个机制、五大体系模块”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杜明义、余忠淑[4]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5个方面分析地方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问题。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之一,有必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合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保障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

1 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对往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发现学生的总课程中理论课的占比是比较大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只开设在公共选修课中,由学生自主选择,而非必修课程;虽然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的相关基础课程可以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一定支撑,但是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未被有效统一,实践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锻炼,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在物流专业的实践课程和训练中涉及的项目与学科竞赛的项目缺乏衔接,也就是大部分的立项项目并非来源于实践课程和训练项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不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此外,大部分教师都在从事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双创型” “双师型”教师,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的融入以及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2 教-赛-产-研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

展需求,突出专业优势,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依托,形成 “教、赛、产、研”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需要高校的全过程培养,更需要社会、企业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和平台。基于教-赛-产-研融合的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教-赛-产-研融合的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2.1 专创结合以构建课程体系

新疆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物流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特色资源、培养目标、生源特点等方面,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以“基础+实践+综合训练”三大模块构建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物流专业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再进入综合训练,从想法到落地,从校内到校外,全方位立体化地接触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以专创结合为出发点构建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三大模块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基础模块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联,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物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共同基础课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将专业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前沿知识、创新技术、创业实例,在创业创业课程中根据物流专业的学科特点对相关创新故事与创业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其次,实践模块主要是以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和实训为核心挖掘项目,运用软件进行企业经营模拟,进行商业数据分析学习,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商业计划撰写,形成较为成熟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最后,综合训练模块主要以创业实践、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让学生进行实战锻炼。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把握学生的学情特点,围绕“学生为中心”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将企业的真实案例融入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提炼知识要点并开展专题讨论,发散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汇聚不同观点,利用校内环境布置创业经营模拟,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创新创业课堂,教师作为指引者,更多地需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讲授物流企业运营时,运用“翻转课堂”,课前搜集好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组织安排学生在课上开展企业运营模拟演练,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运用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和双创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项目申报、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打好基础。

2.2 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并将学科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以赛促教,促进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教学相融合,高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活动、大赛以及学科竞赛,例如: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连锁经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供应链运营大赛等,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加快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实用性,拓展探究性和自主性环节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赛促研,鼓励大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社会和企业调查和访谈,深入企业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的环境和状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科学文献资料,树立科研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学科竞赛为驱动,鼓励物流专业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选择合理的数理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处理研究数据,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和创业途径,将参赛项目进行孵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2.3 产教融合并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

推进“引企入教”,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授课,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将教室“搬到”企业,教师在企业开展教学,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作用,整合高校和企业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真正地强化校企联合开展物流行业相关的产业规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深入合作。

物流行业正朝着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作为高校更应该注重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地利用好线上平台优势,整合互联网资源以便学生参阅和学习。同时,线下将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案例作为教学实例或将企业专业人员引进课堂,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社团为基础,和企业、政府共建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拓宽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唤起其创新创业意识,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尝试构建创新创业培训、社会服务、创业实践、企业传承创新、技术创新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即基于企业和学校的联合优势,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企业项目、三大基地、六大产业的转型升级背景,深化产教融合,开展物流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包括机制保障和体制建设、企业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包含行业、企业、高校、协会、学会联动建设)、培训需求分析、多样化培训形式、培训评估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培训平台建设6个模块,见图2。

图2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

2.4 科研育人以共同助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研育人,需要在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教、赛、产相融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物流专业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科研能力的培养可分阶段进行。初期阶段,以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和大讲堂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专业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到企业参观实习,积极参与社会调查,通过企业认识实习、调研、访谈,深入了解身边环境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状况,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中期阶段,导师团队加强对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的进一步培训,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一个特定的科学问题提取关键词,并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库,找到有效的文献资源,结合学科竞赛和企业实际需求初步完成方案设计和商业计划,另外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后期阶段,学生结合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更加系统地掌握科研所需的多方面能力,能够较自主地探索科学问题,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参与其他同学研究成果的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3 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议

3.1 学校做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服务

学校和学院共同发挥保障作用,明确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专业成才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定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想引导、意识培养以及实践锻炼,突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政策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拓宽专业教师团队交流渠道,吸引校友院友共同参与,巩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软实力,同时加强仿真实验中心创新基地以及企业实训基地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二级学院以及教师共同参与协作,从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并提出指导意见,加强参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根据学校的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营造氛围,拓展创新创业渠道,为学生搭建平台,训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技能。

3.2 改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环境

学校应跟随国家政策导向,重视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建设,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智慧物流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接企业的质量和数量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对口物流实习平台。搭建专门针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帮助学生以顶岗、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物流领域的项目共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参与比赛积极性的提高来源于教师、学校、社会的全面影响。学校要做足宣传,教师要给予专业的指导,企业和校方加强联系,实现一定的物质保障。通过宣传,吸引学生到企业参观,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及时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从而寻找创新创业项目。

3.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提升自我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非常重要。一方面,高校可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主动了解专业和市场需求,了解国情和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物流专业学生应结合社会环境和企业需求提前做好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在主动沟通、合作、表达方面的个人素养,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技能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