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统筹与实施

2021-09-24沈昉

中小学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

沈昉

摘要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一是通过长短课教学、课内外联动等,落实课堂主阵地,保证学生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二是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三是通过灵活调配资源、精心编排活动内容等,开创多彩大课间,让学生在勤练中增强体质;四是通过推动竞技类和趣味类赛事常态化,让学生在拼搏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 学校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体育校本课程;家庭体育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46-03

学校体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体育人才、传承体育文化等基本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们普遍喜欢和愿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但现实中各种不利因素却常常导致他们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减少,如课业负担重、空间有限、场地不足、假期无人监督等。如何突破这些现实障碍,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常态?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面对现实,通过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起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大课间活动为重要载体、以校本课程建设和体育比赛培优为拓展提升手段的融“学会、勤练、常赛”为一体的体育课程框架,力求以体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落实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掌握体育规定动作

学生学会体育技能主要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完成,因此提升课堂质量是保障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我校本着“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的原则,主要开展了如下探索。

1. 长短课结合,保障学生应知应会

针对当前有些体育课教学内容动作技术难度较大、学生练习时间不足、当堂课内很难掌握初步技能的问题,我校进行了体育课时长的改革,即在保证体育课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体育课调整为长短课两种形式,长课40分钟,短课3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承受力,在中高年段切入长课教学,为学生学会和多练提供保障。

实践中,长短课教学各有优长。长课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针对具有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探究教学、分组合作教学等,保证多个环节层层递进;二是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练习体能,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学习效率更高;三是可以将丰富的体育器材组合使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所以,长课更适合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技術要求较高的新授课,因为在这些课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多练,还需要常赛,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

相较于长课教学,短课教学更适合教师开展个别化教学。由于学生个人体质存在差异,教师可将技术动作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对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或组织学生间指导,使学生在练习中互评互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短课更适合复习课或综合课,如耐久跑课中的耐力提高阶段、武术课上武术套路的串联巩固强化阶段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已有动作技术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

2. 课内外联动,强化学生运动习惯

我们认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内化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助力孩子们健康幸福地生活。因此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学习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校内,还要延伸至校外。为此,学校以体育课教学改革为起点,带动各学科全面实施长短课教学,努力做到基础性作业不出课堂、弹性或分层作业不出校门、实践性作业合理安排,通过校内增质提效,让孩子们回家后有时间轻松锻炼、自主活动。

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天“一公里打卡”和跳绳。“一公里打卡”活动由教师组织统一实施:1~3年级根据学生体能情况从400米保底到1000米,逐渐加量,能者多跑;4~6年级则必须每天完成“一公里打卡”,届时学生在班主任带领和监督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在同一时间按完成速度分2~3个梯队进行,同时要在任务单上打卡。跳绳作业由学生见缝插针或放学后自主完成,不同学段有不同标准,基本原则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遇到假期,学生要在自主或家长共同参与下完成所有任务后填写任务清单,同时有班主任老师跟进,开学后有检查评比。新冠疫情期间,学校还借助网络举办了“云上跳绳比赛”,引导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健身运动。

3. 监测评价跟进,提供学生反馈指导

为了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学校一方面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学生体育课堂测试成绩分层次为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帮助学生合理确定锻炼标准及周期,并在经过二次测试后,结合学生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建议。如对成绩提高缓慢的学生,会详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锻炼时长、强度、间隔等因素,找出症结所在;针对肥胖儿童,与家长共同为其制订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将体质健康监测纳入学生评优工作。如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视力普查和体质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四好少年”和“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进入“四好少年”排行榜和学期升旗手行列。

二、校本选修课“加码”,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目前课程已经从传统的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发展到拥有击剑、踏板操、健美操、围棋等多个项目,课程种类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到校本课程的一半。

1. 攻克场地师资难题

为了解决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中师资和场地不足的问题,我们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发动家长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进入校园担任课程老师;同时将4~6年级的孩子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开展走班混龄教学,并尝试让孩子们进行自主管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混龄班产生争执时,能够自己找出解决办法,自发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同时也培养了沟通交往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也达到了我们对混龄教育的初步期望。

2. 完善课程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还从制度上做了充分保障。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统一制定间周两课时的课程表;把所有教室、办公室的门全部打开,并将操场的每个角落都规划安排好,供校本课程教学使用。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需要,我们以“自选超市”的形式让学生按照喜欢程度确定三个课程选项,再通过学校统调、教师筛选、学生认可的流程,最终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基本选修到个人喜欢或相对喜欢的课程。

3. 加强课程评比考核

为提升家长和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学校将这项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总量,同时与平日的课时工资挂钩;期末还有检查、评价和奖励机制。同时,学校每学年都会通过公众号开展由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十大精品校本选修课评选活动,为下一学年度校本课程的安排提供依据,其中的体育类课程最受孩子们欢迎。在丰富的校本课程学习中,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日益高涨,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逐渐养成,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不断增强。

三、开创多彩大课间,让学生在勤练中增强体质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融体育、艺术、团队精神培养为一体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当前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生同时聚集的场地不够;课间活动内容单一,缺少学生喜欢的互动式、游戏类活动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采取多种办法加以解决。

1. 灵活调配各项资源

为解决大课间活动期间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根据季节、天气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调配运动场地、器材使用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和运动量。如在寒冷的冬季,学生以长跑为主;遇到强风天气,主要以徒手操训练为主;遇到雾霾阴雨天气,则让学生在室内进行一些原地或小范围的体能练习。

2. 精心编排活动内容

为保证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运动效果,学校由体育教师整体设计全年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尤其关注趣味性与运动量的合理搭配,做到每天活动不重復。目前,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绳操、排球操、足球操、校园集体舞等,都是由学校的体育和音乐教师自主编排,每天一项活动内容,中间还会适时穿插身体柔韧性和力量练习。这样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出身汗,达到一定的活动量。

3. 发动教师全员参与

除了体育课教师专业带动外,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都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运动中。一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看护和管理,二是希望借助游戏和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三是借机让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休息和锻炼。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运动中,学校逐渐形成了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推动赛事常态化,让学生在拼搏中体验成功

开展常态化的体育赛事是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最佳方式。目前,我校开展的常态化体育赛事主要包括趣味性和竞技性两类。

1. 趣味性赛事: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学校开展趣味性赛事的目的有三:一是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二是力求全员参与,三是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融合。目前,学校开展的趣味性赛事主要包括队列比赛、集体舞比赛、亲子趣味运动会、校园文化体育节等。

例如:每年“六一”前夕,孩子们都会迎来持续一周的校园文化盛会,其中的体育嘉年华除了安排扣篮、颠球、百米飞人大赛、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还有围绕个别体育项目开展的摄影、绘画、手抄报、知识竞赛以及文化衫设计比赛等活动,届时全校学生都会沉浸在由体育运动和创造带来的欢乐中。又如:亲子趣味运动会是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翘首期盼的活动。运动会上,教师、学生、家长既可以独自挑战传统体育项目的校园吉尼斯纪录,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各种对抗性、趣味性比赛。如学校将教师和家长合作进行的自制小布球投篮与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参赛者把不同类型的“垃圾”在最短时间内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内,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达到了教育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2. 竞技类赛事:涵育体育人才个性成长

学校开展竞技性赛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培养体育特长人才。目前,我校的竞技类体育赛事主要包括传统项目棒球比赛、田径运动会,以及每年定期举行的“校长杯”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百米飞人大赛、长短绳比赛、长跑达人赛、班级“一公里”全员追逐赛等各类专项比赛。以棒球比赛为例,我校开展棒球运动已有40年历史,学校先后参加并承办了大连市棒球比赛并多次夺冠;2018~2019年,学校连续参加全国棒球锦标赛并取得喜人成绩;2018年底,学校还组织师生赴台进行友好交流赛,并参加了“诸罗山杯”世界青少年棒球锦标赛。新冠疫情期间,为落实防疫要求,学校把大型集中的体育赛事进行分解,开展了多种小型的体育活动和赛事。如把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的运动项目拆分,以单项为主题、以学年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既避免了人员聚集,又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锻炼机会,活跃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例,浅论如何实现小学健康体育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雁山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方式与研究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