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2017-03-29马军

学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农村学校供给侧改革

马军

摘 要:“教育供给侧改革”着眼于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满足其全面加特长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而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如何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适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在分析不同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出因材施教的课间模式,以促进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29

本文以经济学“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通渭县12所农村学校当前大课间活动的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合农村学校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的大课间体育运动模式,为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知名教育报刊、权威出版物、电子杂志等,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关于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选择通渭县三个乡镇的12所学校为调查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校长和教研组长,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为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与国家制定的有关大纲文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乡镇中心学校、乡镇村级学校之间实施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梳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大课间活动的形式

当前,传统的课间操仍是贫困地区农村大部分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课间操组织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音乐和活动内容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活动组织程式化,活动状态固态化,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活动效果不佳,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当前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国家推广的非常普遍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而编排的的体操、舞蹈和音乐活动;第三类是少数学校在课间活动中,将篮球、足球、排球等特色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的内容。乡镇中心以上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乡镇村级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 组织20至30分钟左右的课间活动一次。综合来看,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早上和下午累计起来基本上能占到40—50分钟,时间上可以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

(四)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态度

通过调查得知,有60%的学生不喜欢现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原因主要是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重复,枯燥无味,活动缺乏竞争性和趣味性。有50%的同学表示喜欢自己找同伴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因此,在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践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活动模式的编排上要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简便性和娱乐性,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型体育项目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间活动中。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构建

(一)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

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运动需求等,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菜单式”系统的活动项目安排(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类中选择2—3个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通过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定期轮换组织活动。

(二)大课间活动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1.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采用分开与组合的方式,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开展活动,再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表2所示)。

2.“分组”活动模式

“分组”活动模式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增强运动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表3所示)。

3.“自主选择”活动模式

“自主选择”活动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活动强度、活动伙伴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活动能力的教学模式。“自主选择”活动模式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护导,此活动模式适合有一定活动基础能力的高年级学生(表4所示)。

(三)大课间活动的评价

大课间活动评价是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否。因此,学校必须制定规范的、具有导向性与操作性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健全评价主体,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详尽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学校要建立定期的体质检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的体制监测,关注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表5所示)。

四、小结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构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是以通渭县农村12所学校为样本,在整体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的。各校在實施中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作为课题的一部分,本研究在微观层面对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且模式的可操作性及理论提升和推广、后续验证性的研究等皆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农村学校供给侧改革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