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的关系

2021-09-24杨玉梅金晓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颈动脉血浆硬化

杨玉梅,金晓烨,贺 丽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增长,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其中脑梗死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极大影响了人们生命健康,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组织缺血,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展、破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2-3]。白细胞介素、细胞间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等传统炎症标志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已被临床证实,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一种新型炎症反应介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引发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4-5]。既往研究认为,Lp-PLA2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浆Lp-PLA2水平越高则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6-7]。本研究观察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为脑梗死组。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8];发病72 h内入院,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腔隙性脑梗死、梗死后出血、动脉炎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有明确栓子来源的脑梗死或先天性脑梗死;凝血机制异常导致的脑梗死;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5名作为对照组,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史,现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头颅MRI检查无脑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脑梗死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常规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PLA2水平,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生产,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 超声检查 脑梗死病人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为飞利浦IU22彩超检测仪。取平卧位,垫枕使头略向后仰,沿胸锁乳突肌外缘依次扫查颈总动脉远端和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血管内膜情况及斑块形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 mm定义为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1.4 mm为颈动脉狭窄。斑块类型根据形态及回声特点可分为扁平斑、硬斑、软斑、溃疡斑。扁平斑:内膜不光滑,局部轻微隆起,回声增强、增厚;硬斑:斑块高低不平,强回声后伴声影;软斑:斑块突出管腔,表明光滑连续,回声强弱不均;溃疡斑:斑块较大,基底较宽,表面不光滑,边缘回声较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将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各个孤立性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该侧斑块积分,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斑块总积分。

1.2.3 分组方法 脑梗死组病人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分为3个亚组:重度神经损伤组(NHISS评分>30分,18例)、中度神经损伤组(NHISS评分16~30分,24例)、轻度神经损伤组(NHISS评分≤15分,36例)。梗死灶体积根据头颅MRI显像,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3个亚组:小体积梗死组(<4 cm3,35例)、中体积梗死组(4~10 cm3,33例)、大体积梗死组(>10 cm3,10例)。斑块大小、厚度分级,0级:无斑块;Ⅰ级:1个小斑块占管腔厚度<30%;Ⅱ级:中度斑块占管腔厚度30%~50%,或多个小斑块;Ⅲ级:一个大斑块管腔厚度>50%,或多个斑块(至少1个中度斑块)。66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根据斑块性质组为不稳定斑块组(软斑、溃疡斑,45例)、稳定斑块组(扁平斑、硬斑,21例);斑块大小、厚度分级:Ⅰ级26例,Ⅱ级25例,Ⅲ级15例。

2 结 果

2.1 脑梗死组、对照组血生化指标比较 脑梗死组病人TC、TG、LDL-C、hs-CRP、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脑梗死组、对照组血生化指标比较(±s)

2.2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重度神经损伤组、中度神经损伤组、轻度神经损伤组血浆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820,P<0.001)。重度神经损伤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中度神经损伤组、轻度神经损伤组,中度神经损伤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轻度神经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比较(±s) 单位:μg/L

2.3 不同体积梗死灶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大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小体积梗死组血浆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317,P<0.001)。大体积梗死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中体积梗死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体积梗死灶脑梗死病人Lp-PLA2水平比较(±s) 单位:μg/L

2.4 不同性质斑块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不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t=-6.477,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性质斑块脑梗死病人Lp-PLA2水平比较(±s) 单位:μg/L

2.5 不同斑块分级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Crouse积分比较 不同斑块分级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Crouse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斑块分级增加血浆Lp-PLA2水平、Crouse积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不同斑块分级病人Lp-PLA2水平、Crouse积分比较(±s)

2.6 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756,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炎症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等过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p-PLA2是一种与血管壁周围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新型炎性因子,其在血浆中浓度升高可特异性反映血管壁周围的炎症状态,因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关联性而引起临床广泛关注[9-10]。

生理状态下Lp-PLA2与脂蛋白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存在于体循环中,在血液循环中多种因素作用下该复合物逐渐进入血管内膜,使得脂蛋白上存在的卵磷脂基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卵磷脂[11]。国内外研究认为,Lp-PLA2作用于氧化卵磷脂将其分解成氧化型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胆碱,二者促进白细胞介素等各种炎性因子产生,刺激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将氧化型脂蛋白转变为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在动脉血管内膜下聚集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13]。Lp-PLA2介导产生的细胞因子使得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浓度增加,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破裂导致缺血性脑卒中[14-15]。张云华等[16]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ACI)组病人血浆Lp-PLA2水平明显较非急性脑梗死组高,提示Lp-PLA2在血浆中表达增加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康建华等[17]则认为Lp-PLA2是脑梗死首发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病人TC、TG、LDL-C、hs-CRP、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脑梗死病人不仅炎症水平有明显提升,血脂代谢也出现紊乱,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时应注意纠正血脂水平。78例脑梗死病人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血浆Lp-PLA2水平也随之升高;根据MRI检查结果计算病人梗死灶体积,发现其血浆Lp-PLA2水平随着病灶体积增大而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浆Lp-PLA2水平对脑梗死疾病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刘芹芹等[18]研究认为,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高危病人的筛查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标。本研究也发现,不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与董礼全等[19]的研究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禹萌等[20]检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Lp-PLA2水平发现,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损伤等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本研究中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随着斑块分级增加,其血浆Lp-PLA2浓度也随之增加,Crouse积分也随之升高;相关性分析则显示,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提示血浆Lp-PLA2水平与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相关。刘廷磊等[21]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该报道称血浆Lp-PLA2水平与Crouse积分、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临床上抑制或降低Lp-PLA2活性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转归有利。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血浆Lp-PLA2水平较健康人群高,Lp-PLA2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加,随梗死灶体积增加而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大小、数量有相关性。检测血浆Lp-PLA2浓度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便于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延缓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颈动脉血浆硬化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