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

2021-09-22刘忠坪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刘忠坪

【摘要】 我国是瓷器大国,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不同时期的瓷窑风格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是建立在德化窑的基础上,结合观音瓷塑的艺术造型展开分析。阐述了德化窑的发展历史,建立在观音瓷塑的面部特征、身体造型、艺术神韵以及细部特征的角度进行艺术风格的解析。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进一步强化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价值,提升我国陶瓷雕塑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德化窑;观音瓷塑;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95-02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尤其是明清时期,供奉观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建立在意识形态信仰的基础上,通過瓷塑将这种意识形态进行具象化,也是提升其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明清时期德化窑的观音瓷塑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了艺术风格,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相关艺术笔触。因此分析德化窑的具体发展背景,建立在观音瓷塑的艺术造型基础上落实特征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实陶瓷文化发扬的关键研究课题。

一、传统观音瓷塑的发展背景

德化窑位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窑口之一,在中国的历史商贸领域是沿海地区瓷器产品流通的重要产地。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德化白瓷以及白瓷雕塑佛像远近闻名,制作工艺细腻,雕刻极为精美,生动的造型不仅满足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信仰的追求,也满足了瓷器本身的艺术审美需求。在德化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故,也借鉴了魏晋以及隋唐时期石刻佛像文化的相关理念,同时,印度佛文化也对德化窑的观音瓷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观音又被称为观世音,是家喻户晓的菩萨,其象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在我国的历史中具有较为悠久的传承基础。在明清时期供奉观音已经成为主流文化,而观音瓷塑是建立在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具象化转型,观音瓷塑本身承载着较多的理念意识,因此需要通过细节的刻画和造型的改变来传承这种思想意识形态,这种传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特点,但是又具备统一性和标准性,他不会脱离观音本身的理念,同时也迎合不同时期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德化瓷塑观音在制作以及流通的过程中,其艺术特征灵活多样,具备极强的陶瓷文化传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二、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解析

我国的陶瓷文化以及佛教信仰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历史发展背景,观音文化不仅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历史,也受到了多国文化交流的影响,当前我们所研究的关于文化体系具有极强的多样性特点,而德化瓷塑是建立在既有瓷器雕刻以及生产要求的基础上,融合观音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体系,在艺术特征方面存在着较强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面部特征的艺术形态

综合当前明清德化窑的观音瓷塑面部特征来讲,具有一定的印度文化以及希腊风格特色。这种特色对观音瓷塑的影响是积聚已久的,魏晋以及隋唐时期佛像的面部表情以及鼻子便融合了希腊文化风格,例如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刻画有着浓郁的印度特色,受此影响,明清时期德化窑工匠在进行观音瓷塑面部特征塑造的过程中,也呈现着低垂双目,额头与鼻梁齐平,敛神凝思,笑意若隐若现的状态。这种神态与印度的犍陀罗佛像面部刻画过程中的艺术特征不谋而合。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德化白釉观音坐像,目光低垂,希腊式鼻子十分明显,嘴角后收,整体的面部表情,呈现着洞察一切的状态,但是又能够营造恬静优雅的内心世界,这符合观音本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同时更能衬托出观音本身超凡绝尘的典雅气质。

(二)身体形态艺术特征

结合我国当前的观音坐像身体形态来讲,大部分以端正站立以及坐立为主,但是结合对观音文化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普门品中,将观音的化身提炼为33个,变化多端,涉及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和人设结构,其中以居士、妇女、仙女、比丘尼、优婆夷、童女等为主,体现出了极为多样的教育文化,而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唐宋时期佛教的日益兴盛,让佛像的艺术形态更趋于中国化和世俗化。

通过对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身体形态和基础造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艺术形态与普门艺术有着直接的关联,例如白衣观音、立云观音、鱼篮观音、执经观音等,诸多造型都来源于普门文化对观音形态的分析。但是又在普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例如清代的倚狮观音,造型虽然借鉴了普门品中的阿摩提观音,但是从以后的形态上来看,更加接近世俗,具备世俗美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佛形象。又比如鱼篮观音,呈现了犹如平民女子提裙避水的世俗之态。这些关键词的状态更接近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大众审美,同时也更与世俗文化相接壤,能够打造独具一格的观音体系。

(三)艺术神韵的特征

艺术神韵是建立在具象事物的内涵基础上,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它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体系,但是结合我国的观音文化以及观音崇拜信仰来讲,人们脑海中的观音往往以普度众生的慈爱形象为主,那么在进行观音瓷塑设计和雕刻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雕刻手法以及基础形态表现不同的艺术神韵,来增加观音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这种艺术形态的展现,也依赖于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状态,例如在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心中对于美女的形象是身姿修长,细目樱唇。这种人文形态也对观音瓷塑的艺术神韵造成的影响,在进行瓷塑制作的过程中,德化观音体现出了明清时代的审美标准,大部分的观音塑像身材修长,上身前倾,弯眉细目,小巧樱唇,整体的形态端庄温柔,文静中略带着妩媚的气质,例如渡海观音像,便呈现出了这种身体形态。

而这种身体形态表达出来的艺术语言更加脱俗自然,不仅能够体现观音本身慈悲救苦的形象,也能够展现出宁静祥和的与人们心中思想意识相符的人物形象,他带来的神形更满足大众审美,符合人们对于神格追求的向往和想象。

(四)细部特征的艺术神韵

细部特征往往是衡量一件艺术品本身艺术审美底蕴的重点,细部特征更能展现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也可以展现出不同人物形象的风格和特色,因此针对德化瓷塑的观音形象来讲,细部特征涉及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手部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体系中,对于人手部的绘画往往是重点,好的人物画在于细节比例以及意识形态的描写,同时对于手部的刻画更能彰显人物的整体姿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德化窑在进行观音瓷塑雕刻以及造型设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手势的表达来展现与人物形象相符的细部特征,例如与明代的仕女图相符,观音瓷塑的手部特征往往指间尖细微翘,手背圆润,体现出了柔软优美的线条,同时也传达出了观音本身高贵典雅的姿态。手部细节的传神设计,不仅展现了观音本身的形态,也展现了不同的人物特点,例如,手握垂柳枝、丹药、衣带,对应普度众生以及平民形象,都体现了不同形态下的人物风格。

2.服饰和头饰

大部分服饰和头饰的细部风格设计,往往是建立在不同时期的实际人文风情角度实现的,例如明清时期仕女图中对于人物的发髻以及衣纹的表现,略带文人气息,装饰不可过多,同时不可缺失,衣服形态以宽衣阔袖和大袖广金为主,同时也有简约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明清德化窑的观音瓷塑在衣物风格上延续了仕女图本身的服饰特点,一文较为流畅,能够体现出布料本身的质感,同时可以彰显灵动优雅的形态。在头饰发髻的设计上,大部分采用了明代仕女,朴素简单的发髻式样,同时也根据33种观音形象进行不同的调整和变化,例如明代的德化窑白釉立岩观音,身着道袍,疏密有度的衣服纹理,不仅展现了随风飘扬的飘逸感觉,更体现了观音本身脱俗的形态。在头饰发髻方面,利用发钗搭配最为朴素的鬏髻,整体形态高贵典雅。

发展到明代晚期以及清代时,在观音瓷塑方面,在服饰领域出现了较多的花饰以及胸饰,这和清代本身的服饰审美有一定的关联,更强调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例如,清代的白釉立莲观音,头戴宝冠,胸前佩戴宝相花。衣着较为华美,与当时的服饰风格以及审美观念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观音瓷塑的风格变换不仅结合了明清时代的实际历史发展情况,也结合了不同时期人文风情以及审美形态,发展至今观音瓷塑已经成为我国瓷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代表了我国的神佛信仰,是一种具象化的艺术产品,极具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艺术形态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特征和细节角度,也体现在整体产品的融合角度,它涵蓋了国内外对于观音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信仰观念,同时也是德化窑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黄佳敏.探寻德化窑白瓷瓷塑中视觉审美要素[J].美术大观,2016,(6):84-85.

[2]赖双安.论德化窑白瓷瓷塑的文化参与性[J].艺海,2018,(3):119-121.

[3]苏联旺.论德化窑传统瓷塑技艺在现代陶瓷造型中的意义[J].才智,2016,(17):200,202.

[4]徐建明.浅析德化窑瓷塑佛教文化商品的制作技术[J].雕塑,2015,(4):74-75.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略谈秦观闲适诗
水彩画赏析
歌曲《那就是我》艺术风格特征解析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小森林》系列电影幽玄美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