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程思政,助力铸魂育人

2021-09-22张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伦理学医学生医学

张焜

[摘           要]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深挖课程内在的思政教育元素,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度融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升华,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36-02

构建一个系统、全方位、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经验、完善自我、稳步迈入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如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地全面发展,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孤军奋战就能实现的。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弱化,因而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各类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主阵地,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构筑“三全育人”之大格局,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随着课程思政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在全国部署推广,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本文以医学院校人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伦理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及方法。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相契合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在课程中机械教条地专门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内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提炼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元素的契合点,在不影响专业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度融合、有机统一起来,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升华,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医学的人文性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医学人才。而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则是通过深挖课程中已有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实现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因而,它们本质上是相契合的,都是立德树人,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医学生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职业精神。

二、課程思政建设内容上要具有可行性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交叉的学科,长期以来它都是通过对医学领域中有关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来揭示和论证医学领域的道德现象,提高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难题的伦理决策能力,从而促使医学生养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品德的重要医学人文课程。

医学伦理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爱国奉献敬业精神

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作为未来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强调医务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只有心怀祖国与人民,坚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个人的发展与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心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卫生改善贡献自己力量”,才能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医学道德教育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医学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现的科学,医学道德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质量的提高、医院管理的改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医德是服务病人的原始动力,能督促医务工作者真正履行对病人的道德责任,并热爱医疗职业、热爱病人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历来就有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就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

(三)尊重生命教育

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将视野由医疗卫生领域扩大到整个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内容涉及生命维持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安乐死等诸多问题,其焦点聚集到生与死两端。医学伦理学教学重视生命教育,既关注优生,也关注优死,引导医学生去探究生死与生命的意义,思考未来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死亡观,热爱生活,珍视生命,正视死亡。

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类似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还有很多,笔者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的相关课程思政元素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如表1)

总之,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是实施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好的课程思政应该是找到合适的思政元素,在不影响课程自身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与方法切入教学,既做到环环相扣,又不会使思政内容显得唐突多余,真正做到寓教于无形。

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提高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一)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仍采用讲授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介入、不思考,很难使课程入脑、入心。因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创新,用最佳形式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经典阅读、社会调查体验、专题辩论、思维导图设计、网络资源共享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线上线下融合

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打通课堂内外融合,拓展课程教学空间。通过在在线教学平台上传影视资料、微课视频、大学生慕课及社会热点事件等教学资源,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采用分组讨论、阶段性测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学习,在思考和争鸣中寻求正确的伦理价值观。

(三)把课程思政引入社会实践大课堂

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医疗需求及就医困境,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利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进入医院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就诊诉求,助患者一臂之力,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思考;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就临终关怀、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等群众呼声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促使学生了解民需、社情。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学生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在实践中深化医德认知,树立医德情操,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德功能。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是要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课程的教学生动、鲜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同时,深化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四、建立动态优化的课程思政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机制

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的设置,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政教育的结果,也要關注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过程性考核可以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含有思政元素的任务放置在各个环节,以多种方式设置学习任务,如调研报告、热点分析、随堂测试等,以一至两项为主,其他为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获得相应比例的分值。考核兼顾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侧重于知识的具体应用,突出考核的实效性。

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才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秉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原则,紧紧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实现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双向贯通”,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用心设计,达到无声浸润的课程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业波.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培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9,6(24):380.

[2]杨春燕,尹梅,徐文轩,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学科群的课程设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3):381-384.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伦理学医学生医学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阅读理解两篇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