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1-09-22张丽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3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思政政治

张丽君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向高校内所有课程提出的统一要求,而高校英语翻译作为立足于跨文化知识、外国文化体系的一门课程,更应该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理念的宏观要求,积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作出改革。基于此,首先解读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联逻辑,并基于此确认了课程思政要求下高校英语翻译改革的基本要求,即在保证英语翻译教学难度不减的基础上,取材上避免他国文化崇拜、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并提出要落实这些基本要求,应选用典型的国际材料,引导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建立正确、科学的主流意识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热点新闻材料,让学生以主人的视角进行翻译,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助其形成良好、坚定的政治素养;开展辩论翻译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08-02

课程思政是一种挖掘所有课程思想政治功能,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多元配合,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和成效的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理念认为,每一个专业课程实际上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不同课程的思政潜在功能,便能够从各行各业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且基于非专业思政课程而开展的思政教育,其说教性质不显著,更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作为与外国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其具有从跨文化角度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的特殊潜能。因此,近年间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积极拓展自身的思政功能,力求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造,在完成英语翻译教学根本任务的同时,稳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成果。

一、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联逻辑解读

(一)培养翻译人才是增强国力的重要方法

“一帶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打开国门迎接世界,为中国的长远发展获取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世界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发展,也注定我国必须走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道路。而要将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发展到世界,掌握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就越发重要。英语翻译技能是对外语言技能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不但决定了我国文化输出的质量,更决定了我国了解世界的精准度。并且,越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翻译人才,就越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稳健贡献,因此人才培养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重要。这便是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个内在关联,即培养翻译人才是增强国力的重要方法。

(二)跨文化教学是思政观点渗透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意义上讲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并不高,但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要实现“有效教育”,需要慎重选择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经常出现教育成效低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思政课程的说教性质明显,令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激发主动的学习兴趣。但英语翻译课堂通常会以一些跨文化知识作为引入素材,跨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与别国文化体系、历史体系的对比,立体、多元且趣味性较强,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跨文化这一主题也很容易开展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带有过强的说教色彩,不易被学生察觉。这便是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二个内在关联,即跨文化教学是思想政治观点渗透的重要途径。

(三)翻译教学思政化可化解文化失语现象

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在我们国家的领土内,普遍流行的是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而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体系,反而不经常被人们提起。文化失语现象是影响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思想政治问题之一。但在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文化范围的局限性,使其教学内容很难与“文化失语”建立联系。而英语翻译教学属于文化类和语言类的课程,一方面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另一方面其属于英语的研究范围,明显能够精准地切入文化失语的讨论范围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这也是英语翻译教学能够与课程思政产生关联的重要原因,即在正确利用翻译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可有效化解文化失语问题。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取材避免他国文化崇拜,建立我国文化自信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外国文化,如流行文化、历史文化等。并且学生会对英语翻译教学产生主动学习兴趣,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陌生的文化内容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对未知的探究兴趣。而部分英语教师便抓稳了学生的这一心态,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分享这类信息。但部分教师对教学尺度把握不到位,在取材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他国文化崇拜的倾向,并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所传达的政治教育要求以及英语翻译教学是为了国家发展而服务的这一根本原理,课程思政引导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首先就需要在取材上避免他国文化崇拜,而是应该通过文化的对比,去彰显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我国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融入爱国主义内容,无声渗透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应该形成的价值观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立足于爱国主义思想。故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扩充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动维护我国文化、政治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之时,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翻译知识和技能是为了更好地辅助社会建设、国家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思政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办公室政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