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2021-09-22马平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9期
关键词:心理中职农村

马平义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体,对于社会发展与推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旨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素质教育背景下,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数量逐年增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职生在就业中产生了不少心理困扰。就农村中职生在就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辩证地看待就业中的竞争压力,帮助中职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更好地发展中职教育事业。

[关    键   词]  中职生;农村;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06-02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紧张,就业形势中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随着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学历、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当前就业趋势,中职生常因为学历低、缺乏自信、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而迷失方向,阻碍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就农村中职生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探究中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中职生重建阳光心态,实现人生职场目标。

一、中职生就业现状与存在的优势、劣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旨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使學生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但是中职生在就业中仍存在很大优势:(1)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2)中职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强。(3)中职生工作态度踏实认真,职业技能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4)中职生毕业后仍可继续深造,基础牢固可塑性强。

虽然中职生在就业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仍旧存在很多就业劣势以及就业问题:(1)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高,对中职生硬性门槛高。(2)“差生”概念让中职生自暴自弃,对自己缺乏就业信心。(3)就业起点低、工资低,对中职生的生活具有挑战性。(4)技能掌握较为单一,存在性别歧视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理性看待就业中的困难,积极发展就业优势,从而积极就业,从工作中寻找自我实现的乐趣,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我创造力,根据社会情况与就业形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平台。

二、农村中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以及存在的误区

根据大数据调查研究,目前很多人口大省的中考考生中,最终走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数占比高达70%,而全国的中职院校里有70%的学生来自农村,因此关注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当下中职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根据《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教师应当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当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发育,在就业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打开心结,为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

农村中职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现出的心理状态存在复杂性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让基础教学实现了“零门槛”,但由于很多农村教学环境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足,义务教育难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对学生心理发育状况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心理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在与社会接轨过程中存在困难,在就业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二)破罐破摔毫无斗志,对未来不抱期望

很多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人生规划与指导教育,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他们多半因成绩不好等原因被迫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没有人生目标,心中毫无斗志,还会因为自己的学历不如普通高中的同学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起点否定自己的价值,让未来的就业更是充满迷茫。

(三)对于成功人生的判断标准单薄,自我意识浅显

农村很多中职生由于自我意识浅显,肤浅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是成功,在就业时眼高手低,要找不累的、工资高的、体面的、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对就业的目标与期待只有工资,没有自我社会价值的体现,缺乏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容易在社会不良现象面前彷徨无助、迷失自己。

(四)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多数中职生心理状态不成熟,容易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产生叛逆心理,加上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分享与沟通意识,因此在就业中也容易因为心理状态与社会产生矛盾,孤独、恐慌、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常常成为农村中职生就业过程中的拦路虎,增加了就业难度与挑战。

(五)面对复杂困难就业环境心态焦虑紧张

一些农村学生并没有很多城市感受,面对职业教育毕业之后要去大城市进行就业的状况,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态,担心自己会因为“学历低、技能差”而被企业淘汰,只寄希望于学校帮助,缺乏自我创造力与拼搏精神,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六)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屡受打击

虽然我国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有很大改善,但仍然不容乐观,很多农村中职生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仍未脱贫,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中职生在就业中更多关注家庭脱贫重任,根据工资进行职业选择,难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目标,在就业中感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屡屡受挫。

猜你喜欢

心理中职农村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心理小测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心理感受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心理小测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