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实施困境与提升策略

2021-09-22林欣黄小东陈超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林欣 黄小东 陈超

[摘要]扎实做好学业帮扶工作是学业预警机制的落脚点,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志。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实施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有教无类”帮扶观念、设置“帮扶绩效”评价指标、挖掘“行为数据”教育价值、建立“分层分类”帮扶体系等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困难学生;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作者简介]林欣(1983-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湖南  长沙  410208)黄小东(1981-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硕士。(北京  100055)陈超(1968- ),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湖南  株洲  4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学业困难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19BZY041,项目主持人:林欣)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044-05

一、前言

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不让学生因学业困难而失去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责与使命。学业预警机制是面向学业困难学生实施的学业危机干预机制,为已经或即将出现学业危机的学生提供走出学业困境、走上学习正轨的机会。传统的学业预警机制以学业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学业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告知提醒、帮扶救助,为帮助学生规避学业风险、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帮扶体制机制不健全、帮扶对象识别不精准、帮扶主体介入不及时、帮扶责任意识不明确等现象,影响了学业预警帮扶工作的成效。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生源结构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标准的调整都对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细化预警标准、明确帮扶责任、激活帮扶动力、提升帮扶成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部门需要面对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实施困境

1.帮扶重视不够的困境。当前,高职院校在追求高就业率的同时,忽略了高质量毕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条件,淡化了部分学生无法在正常就读时间内毕业的严峻事实。对“毕业率”缺乏足够重视,导致以过程管理为基本模式、以学业危机干预为核心功能的学业预警机制缺少实施的平台和环境。高职扩招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政策,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要适应高职扩招要求,坚持“宽进严出”,严禁实施“清考”,严把毕业生出口关。“毕业率”作为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指标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长期以来学分制背景下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传统学业预警模式已不再适应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实施“五育并举”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迫切需求。

2.帮扶责任不明的困境。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数据表明,70.98%的教师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生源素质,64.42%的家长和66.93%的企业人员认为最大困难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同群体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产生认知差异,一方面反映了高职扩招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正逐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离家庭、社会的需求存在差距,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在学生教育培养职责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和家长也存在观念上的矛盾。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入校后学习成绩全部是教师的责任,而部分教师觉得成年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并非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高职教育阶段家校互动程度明显降低,导致家长和教师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方面缺乏沟通合作,难以找准各自的角色定位。在高职院校内部,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学业预警工作中也存在业务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二级学院主管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学业预警帮扶上责任不明、分工不清,缺少责任明确的制度安排和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3.帮扶动力不足的困境。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当中,鲜有将学业帮扶成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课时津贴、评奖评优方面的政策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专任教师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之余,更倾向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申报课题项目、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完成职称评定的“硬指标”。在教学质量管理层面,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了课堂教学督导和专家领导诊断性听课以保证课堂质量,但对于课后教育教学情况的关注度不高,对专任教师开展课后帮扶缺少鼓励和指导。在学生管理层面,学业预警工作往往局限于统计学业预警情况、发布学业预警通知单、执行学业预警惩戒措施等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班主任考核标准中没有纳入学业预警学生帮扶的考核指标,导致学业预警学生帮扶工作流于形式,没起到实质帮扶作用。在制度建设层面,由于缺少配套政策支持,在高职院校“三困生”帮扶工作中,对学业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帮扶力度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困难学生。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学业预警帮扶的动力不足,甚至出现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有人管理但无人负责的现象。

4.帮扶能力不强的困境。“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快推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文化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刚需”。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高职部分有19.1万人,占专任教师的39.7%。尽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但离《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要超一半”的目标还有差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存在缺口,有能力对学生开展技术技能帮扶的专业人员储备不足。

学业预警帮扶工作的专业性和长期性对参与帮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不充分、专任教师素质不平衡、班主任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全面,导致多数教师在对于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指导方面出现“能力恐慌”。扩招带来学生类型结构的深刻变化,高职教师需要面对下岗工人、新型职业农民、退伍军人和农民工。面对不同年龄、职业、学习基础的高职学生开展学业预警帮扶,对教师统筹管理、沟通交流和組织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5.帮扶衔接不紧的困境。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存在套用本科院校学业预警制度的现象,忽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在考核标准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基本事实。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出台正式的学业预警管理制度,只是将学业预警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程序执行。在学业预警机制相对健全的高职院校当中,虽然对学业预警的对象、级别及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在学业预警帮扶层面却鲜有出台分工明确、措施详细的帮扶工作细则。

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通过教育大数据优化学业预警机制的创新尝试。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业预警的数据搜集、分析、评估的效率,提升了学业预警对象识别的精准度,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学业预警的有力辅助。然而,数据化的应用工具无法代替人性化的指导帮扶。信息化平台可以较好地做到学业预警识别与预测等学业预警“前端”工作,但对于学业预警“后端”的帮扶工作而言,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应用场景还不够多,数据挖掘技术与帮扶实践的衔接程度还不够紧密。学业预警帮扶工作要通过预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全面融合、数据分析与管理经验的有效结合、全体教职员工的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体现学业预警机制的育人价值。

三、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改善策略

1.树立“有教无类”的帮扶观念,厚植职业教育情怀。第一,弘扬“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善恶而影响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业帮扶让学业困难学生获得公平的成长成才机会,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备职能。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有教无类”优秀传统,培育师德养成的丰厚土壤。一是在新进教职员工入职培训中举办学业预警知识专题讲座和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方法学习,帮助新进教师培养密切关注学生成长情况的职业习惯,树立“助力每名学生成才”的崇高目标。二是落实“双师型”教师责任,扩大“双师型”教师学业帮扶覆盖面。严格执行“双师型”教师学业预警帮扶的考核,强化学业困难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辅导帮扶,确保专业知识学习与技术技能帮扶的均衡发展。发挥校内“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双师型”大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加快学业预警帮扶领域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构建理实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双师型”学业预警帮扶团队。三是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扩充知识面,深入分析帮扶对象学业预警成因,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专业知识开展帮扶,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四是二级学院领导干部要积极协调校内各类资源建立帮扶协作网络,同步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救助工作与心理困难、家庭条件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产生协同效应。五是高职院校领导要常态化面向学校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举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题讲座,将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结合实际帮扶学生作为全体教职工的基本行为操守。

第三,营造“扶困强能”氛围。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立“学业帮扶标兵”等荣誉对学业帮扶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加大对学业帮扶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教师对学业困难学生主动开展帮扶救助。与学业预警帮扶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举办专题座谈、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导帮扶人员开展学业预警帮扶动态管理,一对一建立学业预警帮扶个人档案,及时更新学业预警状态,在全校营造“扶困强能”的良好氛围。

2.设置“帮扶绩效”评价指标,激活学业帮扶动力。科学合理地激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增强“双师”发展的使命感和获得感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治理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绩效考核中师德师风的权重,将学业帮扶实施情况作为师德师风的考核指标,将学业预警转化成效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挥好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把学业预警帮扶同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科学设置“帮扶绩效”评价指标,有助于高职院校完善教师帮扶考核机制,增强教师高质量开展学业预警帮扶工作的内生动力。

根据岗位职责对学业预警帮扶工作主体进行分类,对于不同主体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专任教师,重点考核其对学业困难学生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方面的帮扶。以下情况可设置加分项:在完成基本课时的基础上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补习专业知识,课后组织学业困难学生前往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技术技能,指导专业协会学生骨干与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学业结对帮扶,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对学业预警帮扶提出对策建议并被学校采纳,受帮扶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受帮扶学生的学业预警转化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对于辅导员,重点考核其对学业困难学生在思政教育、心理关怀、贫困扶助、人际交往、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帮扶。以下情况可设置加分项:定期与学业困难学生开展谈心谈话,诊断学业预警成因,制订学业预警帮扶计划;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家校联合开展学业帮扶;举行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引导全体学生正视学业预警,化解学生因为学业预警而引起的自卑畏难情绪;组织学业困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及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重塑自信,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所带班级学生毕业率高于学校平均值,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突出事迹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或媒体公开报道。对于教务及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重点考核其对学业预警数据的及时获取、分析研判、动态更新、预警执行以及对学业预警机制的优化完善等方面。

对各类帮扶人员同时设置扣分项,扣分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不接受或者消极接受学业预警帮扶工作安排;学业预警帮扶手段与实际需求脱节,不更新调整帮扶手段;在学生学业预警等级测算、预警名单公布、学业预警处置中出现明显错误;所帮扶学生因学业预警而留级、退学的人员较多。

3.挖掘“行为数据”教育价值,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业预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搭建学业预警信息管理平台。第一,优化学业预警反馈系统。结合学业困难学生的行为数据及预警级别,通过数据挖掘、数理统计技术系统分析产生预警的关键因素,为预警帮扶对象自动匹配最优的帮扶方案,同步传送到各类帮扶人员移动终端。第二,增强学业预警帮扶过程管理系统。根据学业预警等级及帮扶方案复杂程度设置帮扶时限,要求帮扶主体填写线上帮扶日志。管理系统将对帮扶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预警帮扶工作开展滞后的帮扶人员发送工作提醒,对帮扶工作长期没有进展的将预警提醒发送到主管领导OA及移动终端。第三,完善学业预警帮扶转化管理系统。结合学生最新学业成绩更新学业预警级别,对已达到学业要求的学生进行预警退出处理,将预警级别调整、学业预警退出等重大事项发送给学生、家长、辅导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汇总统计学业预警学生转化率排行榜,定期对学业预警转化率较高的帮扶人员进行排名,作为表彰奖励的依据。建立学业预警帮扶个人电子档案与帮扶案例数据库,为后期的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4.建立“分层分类”帮扶体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第一,建立分类帮扶体系。高职院校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成立学业预警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面对三类人群、涵盖三级预警的学业预警帮扶制度体系。对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高职扩招群体专门编制学业预警帮扶方案,由学校商请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扩招群体学业预警帮扶制度。对于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的意见细化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流程。对于从高中、中职院校招收的高职学生群体,由学业预警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领导、专任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共同制订帮扶方案。

第二,建立分层帮扶体系。学业预警帮扶体系要坚持学技并举,聚焦能力全面提升,构建以学业成绩为主,思想政治表现、技术技能水平等指标共同考评的学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业预警程度设置初级预警、中级预警和高级预警。初级预警表示学生将来有可能会出现学业困难,中级预警表示学生已出现学业困难即将被预警,高级预警表示学生已经受到学业预警且尚未解除预警。学业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预警级别将预警信息和学习建议发送给学生,同时将帮扶建议发送到对应帮扶责任人的移动终端。初级学业预警帮扶的主要责任人是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与学生、家长、班级同学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综合分析帮扶对象出现学业困难的原因。辅导员和班主任还需主动对接任课教师,在学业困难发生前提前介入干预,及时消除潜在学业危机。中级学业预警帮扶的主要负责人是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学生管理副书记、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由各办公室分管领导牵头,教学和学工办公室分别组织部门成员开会商讨,综合各方意见出台二级学院学业预警帮扶方案。由教研室主任整合师资力量和教学实践平台资源开展学业帮扶及技能训练,组织引导专任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过程,提升帮扶对象学业表现。由学工办主任组织二级学院心理干事、就业干事、资助干事对学生开展专项帮扶,发动学生党员干部、学生会干部、专业协会骨干等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学比赶超、互助互进”的工作氛围。高级学业预警的主要负责人是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主要负责制定二级学院学业预警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学业预警帮扶人员的职能职责。

[参考文献]

[1]平和光,程宇,李孝更.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17.

[2]王湘蓉,孙智明,王楠,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家,2021(17):7-23.

[3]王亚鹏.高职教育“四个评价”体系的价值意蕴與实践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10):5-12.

[4]李梦卿,邢晓.“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20(4):19-26.

[5]赵雪梅,赵可云.教育大数据应用于学业预警的设计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预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8(12):64-7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