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洋垃圾现状
——以厦门为例

2021-09-19闻冰喆张今星崔晨宇孔苏柯刘倩雯

现代盐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厦门塑料海洋

闻冰喆,张今星,崔晨宇,王 叶,孔苏柯,刘倩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1 海洋垃圾

1.1 海洋垃圾的危害

海洋垃圾具有持久性,有很多危害,会对人类造成视觉污染,降低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破坏生态平衡。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减产。一些塑料垃圾会缠住船只的螺旋桨,损坏船身和机器,引起事故和停驶。海洋生物经常错把塑料垃圾当成食物吞食,划破器官造成感染、死亡。除此之外,海洋垃圾还会缠绕在某些海洋生物(如鲸类)身上,使其无法挣脱,严重时甚至致死。在洋流的作用下,渔网会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不仅如此,海洋垃圾也抑制了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海洋生物的可用氧减少,抑制了海洋生物的活动与生命活力,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

1.2 垃圾分类现状与类别

《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公报》数据显示,目前海面上的漂浮垃圾平均密度为50个/km2,海滩垃圾平均密度为280 043个/km2,海底垃圾的平均密度为6 633个/km2。根据国际海洋环保组织的估算,目前地球上的海洋塑料垃圾已经超过了14 285万t。综合历史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在海洋垃圾中,塑料类垃圾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一些木制品类和玻璃类垃圾。在太平洋上漂浮的海洋垃圾已经在洋流的作用下,聚“带”成“岛”,发育成了一个面积为160万km2的垃圾岛,并且这个垃圾岛大部分都由塑料构成。根据国际海洋环保组织的估算,目前地球上的海洋塑料垃圾已经超过了 14 285万t(数据来自腾讯科技)。治理海洋垃圾的首要任务就是治理塑料垃圾。

国际海滩清洁(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ICC)将海洋垃圾分为生活与娱乐类、渔业与休闲钓鱼类、医疗与个人卫生用品类、烟蒂类和当地关心的垃圾。通过 2016年国际净滩组织的海洋垃圾清理数量统计可以得出,海洋上排名前三的垃圾种类分别为烟蒂(17.95%)、食品包装纸(14.82%)、塑料饮料瓶(8.27%)。在全球海洋碎片垃圾中,泡沫碎片占37.35%,玻璃碎片占17.29%,塑料碎片占45.37%。大多数海洋垃圾都是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垃圾,可以通过垃圾收集、分类、回收实现循环利用。

1.3 厦门海域垃圾分类现状

厦门作为海滨城市,每个海滩都会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处理游客和冲上岸的垃圾。以厦门黄厝石胄头海滩为例,本研究统计了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除去1月至4月,共计12个月的海滩垃圾(数据来源:厦门“木诉海洋工作坊”公众号)。根据统计,在厦门黄厝石胄头海滩中,塑料类垃圾占全部海滩的50.00%,其次是一些混合材料及其他类,如建筑垃圾、烟蒂等,约占34.00%。

1.4 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小组针对海洋污染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从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选取100人填写线上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中,设立了10个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意图通过系列问题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对海洋教育的了解程度,以此推断海洋教育的普及程度。根据调查数据,约有64.22%的人并没有了解过海洋教育相关的内容,仅有35.78%的人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相关内容,其中超过1/2的人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得到了解(见图1)。可见,在当下倡导公众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意识的时代,人们对海洋知识的普遍认知程度相对较低,接触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方式相对老套和单一,且存在地域影响,靠近海洋的城市对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远离海洋的城市,所以原有的一些宣传教育方式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程度和目的,因此,需对原有宣传形式和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据相关总结和了解,确定了海洋垃圾的主要分类,在为问卷填写人列举海洋垃圾的具体类型后发现,虽然只有64.22%的人了解过海洋教育相关内容,但是95.00%的人都对海洋垃圾的分类有所了解。由此可见,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并没有接触过与海洋教育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对海洋垃圾有了浅显的了解,当然只是浅层的了解并不足以支撑他们从自己做起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垃圾。

图1 了解渠道

2 全球垃圾处理方案现状与分析

2.1 中国垃圾处理方案

近几年,中国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出口和非法越境转移,加强对塑料废弃物等的合理回收再利用,使直接流入环境的塑料垃圾数量大幅减少,从源头减少了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同时,不断进行“限塑令”的政策改进升级。从2007年我国提出“限塑令”,到2017年提出“禁止洋垃圾入境”,我国持续关注塑料污染问题。在2020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生态环境部共同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的推广及销售增加。

2.2 其他各国垃圾处理方案

除了中国,其他各国也纷纷出台相关规定。2017年,澳大利亚规定除了在运输易腐食物中使用薄膜袋之外,禁止零售商分发塑料袋。2018年10月,英国提出对制造或进口可再生材料质量分数低于30%的塑料包装者征收新税的措施。2020年1月1日,法国对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减轻塑料污染等提出了量化目标,对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规划了路线图。2020年3月1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 动计划》,对包装、建筑材料和车辆等关键产品的塑料回收含量和废物减少措施制定强制性要求。2020年6月30日,韩国发布塑料限制新令,规定从6月30日起实行对废塑料的进口限制。2020年7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有偿提供塑料袋的规定,要求所有零售商店在提供塑料袋时必须收费,塑料袋的价格由商家自行决定[1]。同时各国之间也有着相互合作。

2.3 厦门垃圾处理方案

从2017年起厦门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评估与防治技术业务化的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对入海垃圾进行了细致调查,尤其是对微塑料垃圾进行了分析,摸清了厦门海域海洋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分布特点等数据,分析了恶劣气候条件下进入厦门海域的垃圾及其影响,建立了厦门海洋垃圾数据库,为开展海洋垃圾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2]。

3 总结与建议

3.1 个人角度

通过前期对海洋垃圾方面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绝大部分的人从未了解过海洋教育的相关内容或是接触的渠道和形式较为局限,事后也不会主动了解和学习。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居住的城市并不沿海,海洋垃圾与自己无关。这显然是错误的,从海洋垃圾的统计分类中含有大量生活垃圾就可得到解释。海洋垃圾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本项目便是从源头入手,对人们进行基本海洋科普。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宣讲、海洋垃圾工艺品DIY等新颖的形式更能吸引孩子,让他们直观地认识到如今海洋问题的严峻,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将保护海洋的观点根植他们心中,由他们带动身边的人,让海洋教育与更多人建立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改变,更有效地减少垃圾,为海洋垃圾的处理和海洋保护降低难度。

3.2 社会角度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海洋保有地球上90%的水资源,每年可以为人类提供30亿t的水产品,占人类食品总量的30%左右,蕴藏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分别占地球总量的45%和50%左右,因此,健康的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洋保护不仅是某个城市、某个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关系到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3.3 从厦门出发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分析时发现,在73.39%参与过相关海洋保护系列活动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海洋馆等传统方式参与的,是否在真正意义上起作用不得而知。当下,人们的参与欲望还是较高的,应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创新和意义的活动,其中,深受大家喜欢和期待的是线下DIY手工品制作活动和相关工艺品展览等,这与小组本身进行的项目活动想法和目标不谋而合,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就厦门这样一个旅游城市而言,固有的海洋宣传保护方案无法实现海洋保护目的。因此,突破了原有方式的桎梏,联系多方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度假旅游胜地的优势,对游客进行宣传,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人拍照、体验和购买。由兴趣发展到责任,让人们在参与中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为拯救海洋生物、创造和谐健康的海洋环境出一份力,当这样的力量不断汇聚,便足以搅动一片汪洋。

猜你喜欢

厦门塑料海洋
厦门正新
“偶”遇厦门
爱的海洋
厦门猫街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食在厦门
塑料也高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