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展在大地上的美丽画卷

2021-09-18李七月

中国铁路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铁路

李七月

一条京张路,百年铁路史。

周雅麟的新作《品读京张铁路》作为铁路历史文化系列书籍之一,近日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一本书,勾勒京张铁路的面貌,讲述跨越百年的传奇,领略铁路文化的魅力,探看中华民族经历的艰难与奋战,传承中国铁路特有的精神与自信。

以京张铁路为写作主题的书不少,而周雅麟的这部书风格独特,虽然全景式展现了京张铁路,却不是单调的资料堆积;虽然描述了各大车站的历史变迁,却并非简单的风物串联,全书以普通人的视角,用灵动、传神、美丽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对一条路的延伸、一条路的意义,进行解读,融合了拓展的信息、生动的故事、个人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写出了“不一样的京张”。

捧卷在手,一幅布满人文景观的画卷徐徐展开。作者在序言中说“有字的书写在纸上,无字的书铺展在大地”,《品读京张铁路》恰恰是用富有个人风格和独特思考的文字在纸上写作大地之书。静心阅读此书,就看见不一样的钢轨,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在眼前铺展开来,就看到“不一样的跋涉、不一样的风景”。

跟着周雅麟品读京张铁路,是一种享受,让读者在文字之美中领略京张铁路之“美”。

美在篇章结构的节奏感。全书分“蓝图如画”“任命光荣”“青龙桥边”“科技魅力”“詹公风采”“瞬间永恒”六个篇章,各章节主题各有侧重,小标题由内在逻辑统一起来,宛若串联在一起的珍珠光华四射,又像精彩的交响曲,时而悠扬悦耳,时而激昂铿锵。在“蓝图如画”一章,四篇文章《相看两不厌》《妙手绘丹青》《此路有多远》《龙行八达岭》,连在一起犹如富有韵律感、节奏明快的古五言诗。而在“瞬间永恒”一章,《西直门历程沧桑》与《清河水流淌千年》,《宣化府钟声清远》与《张家口风雪更迭》,恰似楹联,字字珠玑,意义深远。这种文言句式,凝练、含蓄、富于节奏,与每篇散文的独特主题流畅地贯通一气,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美在语言的灵动传神。随便翻开一页,生动形象的句子就会映入眼帘,简洁明快,细节生动。写到张家口的风,“詹天佑初到张家口,印象最深的是风。那风刮得呜呜作声,黄土翻卷,沙尘漫天;刮得人站不稳,眼睛看不清。他们紧紧抱着标杆、仪器,生怕被刮跑”;写到北京北站印象最深的时候,“2009年那个暮春的傍晚,满城的月季开得如火如荼,丁香树在街边暗香浮动”;写到青龙桥车站,“站房外墙几经变化,清水砖上加了装饰性涂层,整体基调为灰色兼有白色线条。而门窗拱券、房屋装饰线、女儿墙顶端,还有牌匾的边缘,曾有一抹传统的丹红,浓重淡定,艺术感自然呈现”,刻画细致入微,语言生动具体,京张铁路仿佛被渲染成一幅浓淡相宜的长轴风景画,有的地方粗犷壮美,有的地方温婉秀丽。

美在修辭的巧妙运用。要让文字鲜明、通俗、准确,就要特别注重表达中做到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结合,周雅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地予以阐释,使原本索然无味的素材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轻松活泼。

——精巧设问,“这是什么?橘红加古铜的色调,规则对称的造型,厚重坚硬的质感,细腻精巧的设计”,语言轻松活泼,甚至俏皮,原来作者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姜妮车钩”。

——轻松拟人,写到青龙桥车站,“一列火车忽然从山弯处转过来,车头满面风尘,三个大灯却亮亮的,像睁大的眼睛,面对‘人字形线路明显的下坡,它谨慎、克制、沉稳”。

——形象比喻,作者在解释完“气压沉箱法”之后,写到“桥墩一座接一座跃出水面,像鲤鱼跳了龙门,这一跳,跳出了近代中国桥梁建造的新乐章,跳出了京张铁路怀来大桥的前奏,跳出了京张铁路的序曲”。

——连续排比,比如在《隧道的故事》中,作者用颇有气势的排比段落,在交代完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和京张高铁崇礼段正盘台隧道这两个跨越百年的工程之后,以四个“不用说”为开头,历数中国铁路隧道建筑的典范,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石太客专太行山隧道、青藏铁路风火山高原冻土隧道等十几条隧道,每条隧道都包含着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科技魅力,语言有气势,段落有层次,彰显了铁路的发展。

丰富的结构,美妙的语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给人陶醉其中的美感。周雅麟善于用朴实优美的文字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蕴含吸引人的表现力,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我们通过《品读京张铁路》中的一篇篇美文,感受到了一条铁路的美、勇敢的美、智慧的美、创造的美、成功的美。

好的作品都是有温度的。在《品读京张铁路》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充沛的思想感情,她一直试图用情感的温度触摸不一样的京张铁路。如果说京张铁路是铺展在大地上的钢铁之弦,那这本书就是在纸上谱写了一曲以京张铁路为主题的动人乐章,让读者倾听到了那条钢铁之弦雄浑有力的弹唱,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中,蕴含着一种基因、一种精神,传递着炽热的感情。

这种感情源于作者对铁路的热爱。高尔基说:“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周雅麟正是以发自内心的无限深情,表达着对铁路的热爱,并将这种感情化作温情、隽永的文字。她对京张铁路非常熟悉,回想以往几十年的生活工作经历,从小坐京张铁路的车,又在铁路工作多年,是京张铁路线上忠实的旅客,是京张铁路拼搏奉献的参与者,也是京张高铁开通的受益者,可以说,京张线承载着她成长的记忆,也维系着她日积月累醇厚的情感。

“喜欢这条路上每一处山的深邃水的流转,每一岁草木枯荣四季变换,每一次壁立万仞,每一番豁然开朗。”可以想象,作者无数次坐在往返北京与张家口的火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山水,眺望大地四季变换的风景,自然而然在车轮铿锵中将内心关切的焦点,无数次集中在这条“不一样”的铁路,以及在这条路上奋战的人们,涌动着无限的热爱。她说,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愿自己的文字匍匐在里程碑周围,告诉后来的人们这段路的故事。

这种感情是细腻的,传递着温暖的情愫。作者易感而多情,总能被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所感染,进而用温婉的文字表达出来。

在《妙手绘丹青》中,作者流连在詹天佑纪念馆各种各样的图纸前,用内心的情愫去观照它们,看出一笔一画,一点一线,都保留着绘制者的温度,感觉那些工程设计图纸,都像抽象的山水画一样意蕴无穷。她欣赏这些画,体悟到这些“画”里边的“意存笔先”“重结构,讲技法”“于豪放与细微中撼动人心、饱含艰辛”。

在《湖光酒色入怀来》中,作者来到官厅水库,在临近京张铁路怀来车站原址附近的岸边,想象着曾经朴实清秀的车站,深情地说,“京张铁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许多古迹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过冲击,经历了变化,不断调整和修炼,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价值。”

这种感情是豪迈的,展现出澎湃的激情。周雅麟说,路是人类通往文明和幸福的基本途径,一条铁路不仅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有视野宽度、幸福指数,还有每个人心中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她在激情书写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乃至中国铁路大发展的同时,还满怀深情地发掘铁路的内涵。在《相看两不厌》中,她无数次站在詹天佑纪念馆里那张孔雀蓝底色的京张铁路工程图前,用心感受京张铁路灵魂美好的另一部分,感慨至深,直抒胸臆,于是,文字更为高远和奔放,“一条铁路的本质意义,是一个国家有能力给人民提供生活的便利、追寻的方向、幸福的可能和保障”。

这种感情是理性的,蕴含着思考和责任。“回望古今,可以笑傲百年风云。但是,仅仅回望是不够的。”作者对京张铁路的书写并没有简单地止于抒情,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思考,将理性与感性杂糅在一起,既敏感于情感表达,又善于提炼、概括,将丰富的情感沉淀、发酵,一面从历史中汲收精华,一面关注现实的挑战。书中不仅记忆历史,记录时代,表达中国人不忘过去、不惧未来、薪火相传、自强奋进的信念,也表达和抒发了普通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勇于警醒,敢于忧患,认识到“创新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感情是有精神的,汇聚了无限的能量。《品读京张铁路》在很多地方都情不自禁地赞颂铁路人。铁路人开山架桥、追风逐梦;铁路人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奋战;铁路人驾驶着“毛泽东号”机车,报效祖国,永当先锋……让我们时刻被中国铁路人的追梦和奋斗精神感染,进一步增加“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了埋头实干,“以小我之努力聚大国之伟力”的心愿。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读京张铁路》也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京张铁路史志,一本传承铁路历史文化的教材。

严密性和准确性,是作者品读京张铁路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每一篇文字的背后,离不开倾尽心血的搜集、采访、梳理和表达。周雅麟真诚地表示,品读京张铁路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她多次去詹天佑博物馆,“这本书,就是以博物馆的文物(实物)为着眼点,以翔实的资料、拓展的视野和相关思考为主线,读一条路的内涵,品路上的阴晴深浅。”她大量阅读关于京张铁路和詹天佑研究的资料专著、史籍丛书,并请教相关专家,力求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她坚持有针对性地深入实地,再调查、再研究,书中所涉及的车站、工厂以及丰沙铁路的烈士纪念碑、地下站的通风井连同通风管道“迷宫”、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太子城站的京张文化展厅……很多地方去过不止一次。这种全方位的学习,为该书积累了丰厚而坚实的素材库。

用轻松的笔调,把严谨的主题写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则考验作者的功力。一般来说,涉及历史和知识性的文字相比于文学作品显得枯燥、专业,甚至晦涩难懂。但周雅麟以一种融古通今的形式,品读咂摸历史的味道,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托,突破一般的实事记载,用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讲述往事,从中解读铁路历史的文化基因;以一种就事说理的形式,解读铁路建设方案、设备设施、专业常识,增加趣味性,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传达出铁路工程建设科技发展的魅力。

比如,“人”字形线路,是京张铁路的得意之笔。为了彻底弄明白“人”字形线路的修筑、运用过程,作者从詹天佑与英国工程师金达的“交锋”到最初设计方案的勘测、确定、施工,直至该区段机车牵引情况都做了深入了解,从而成了“人”字形线路的“讲解员”,随时都可以手绘一张“人”字形图,讲修建过程,讲运用原理,大道至简,轻松畅谈。

比如,寫宣化车站,作者从地域特点和历史背景中去挖掘铁路交通的独特作用,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让读者了解更多的人文背景。从宣化府山环水绕、塞外盆地的地理特征,到从战国上谷郡开始的2000多年人文历史,读者轻而易举地知道了其“左扼居勇之险,右拥云中之固”的重要地位,进行了一次历史知识学习,理解了铁路这种运输方式崛起的意义。

对铁路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在认真学习、多方请教的基础上,以京张铁路这一写作主线为带动,辐射到全国铁路更多领域,用生动、精炼、流畅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铁路常识和科技成就:书写钢轨的发展变迁和在铁路运输中的多重作用,并赋予它坚韧和担当的象征意义;展示桥梁的前世今生和发展步伐,以及新中国铁路桥建设留下的“浓墨重彩”;撩开八达岭长城站的层层面纱,解密这一地下高铁站精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背后的故事;从建造、线路、列车到车站,全方位解读集高铁技术之大成的京张高铁“智能化”的生动体现……

总之,以大量的铁路知识为支撑,兼顾文学性和专业性,使本书堪称入门级的铁路知识“百科全书”。我们跟随作者品读京张铁路,仿佛打开一个琳琅满目的知识宝库,自然而然地领略到铁路科技发展的魅力,在这种领略中,收获颇丰。

“了解历史中的人和事,使人感到清爽,也感到厚重。”周雅麟表示,写作此书的过程,宛如认真去看京张铁路的花,怎样积累养分、孕育种子、深植大地,然后一点一点用力,向上拱,终于破土而出。从书中,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作者从积累到创造的过程。

“看一看中国铁路图,那红色的干线像血脉相连;那蓝色、黄色、黑色、绿色,各种颜色标示的线路,像五彩的丝线在山峦丘陵穿梭,像神奇的蛛网越过江河湖泊,像植物在大地上茁壮成长,生机勃勃。”书中对中国铁路在大地上延伸、交融、辉映的诗意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立足铁路发展脉络,秉持融会贯通的视野。

《品读京张铁路》以京张铁路为基点,以平民视角探查京张铁路、京张高铁建设之精微,进而拓展到全国铁路,触碰沉睡的历史,讲述鲜活的故事,普及铁路的知识,展示发展的成就,给予文化的启迪,尺幅千里、收放自如,点线结合、气韵贯通,做到了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引导我们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仿佛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铁路历史文化课。

跟随周雅麟品读京张铁路,就是一次对日益蓬勃壮大的铁路网的溯源和展望,就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古今对话和对数代铁路人的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赓续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用钢铁意志和多情笔墨在祖国大地上描绘出更加美好广阔的风景!

猜你喜欢

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通信承载网常用接口协议转换应用研究
基于AutoLISP的铁路信号电缆统计软件设计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铁路青年的搞洪时刻
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以萍乡铁路为例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