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扶贫应用研究

2021-09-18卢丹丹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产农业

卢丹丹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关键字:人工智能;农业;扶贫

1 农业市场现状分析

1.1 农业市场背景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取得了国际农产品贸易、农业推广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一带一路”计划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更加广泛,这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许多农作物都遭受了严重的虫害和疾病问题。现阶段,很多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所以最重要的是利用先进化学和科学智能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虽然我国土地幅员辽阔、产品丰富,但却因为许多农户对科学的农产品种植方法掌握得少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1.2 农业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生产和服务有许多共同的弊端,例如农业产品生产阶段不完善、生产方式不规范,生产服务意识薄弱等。许多着眼于工业问题的公司如今正在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创新的整合方式,试图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农业服务部门,由于农业信息不对称和农业融资困难而造成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因为人工智能的使用被减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部门或企业建立了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模型,以引导农业生产主体能够增强适应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降低由于盲目的生产浪费和改善满意度。总的来说,具有人工智能自动化特征的农业辅助类产品,加强了作物监控,提升了作物产率,使田间劳作更加方便,为种植户全方位服务,开创了自动化种植的新时代。

1.3 农业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产业,我国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技术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变得多样化起来。此外,农业供应链必须应对诸如气候变化、地理多样性以及经济和政治等因素以保证可持续生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90亿。为了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人口,整体粮食生产需要增加70%。估计可用面积仅为4%,也就是说,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在更少的资源上,不可能简单地种植更多的作物。唯一的选择是在现有途径上强化农业,需要提高各级农业生产的效率,而土地、水、能源和化肥等资源正变得更加稀缺,需要认真有效地进行管理,以确保可持续性。专家认为,在精准农业和大数据的大框架内,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市场调研显示人工智能正融入各行各业,农业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需求的提升也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与“互联网+”农业相结合的产品,能以最低的造价实现最多的功能,带给农田全方位保护,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规模农村种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下的精准扶贫。

2 人工智能行业现状分析

2.1 行业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与农用无人机的结合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航空植保的面积占比最高的是日本,已经达到60%,世界平均水平也大概17%,而我国只有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农用无人机,这是前所未有的无人机应用在农业方面喷洒。到了2016年,中国农业也出现了自己新宠--人工智能农业植保无人机,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将无人机用于农田植保的农户。但是对比全国数据来看,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依然较少,究其原因,农民无法负担其成本。而且对于无人机的操作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有的农户面临买回来却不会用尴尬处境。

虽然无人机在农业市场的投入使用率较少,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无人机成本已经降低,功能增加,农业使用普及率将大大提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无人机在农业的使用需求是不可估量的。

2.2 科技进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图1

根据我国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经济方面的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网络空间和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很重要。促进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实体经济,创造技术创新和工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是全球实力增长的关键所在。2006年之后,人工智能进入新一代发展阶段。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目前遍布18项涉及智能生产、数字内容和新媒体、科学和金融、智能城市、智能防御和智能治理的应用程序。此外,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改善工业结构,也促成了全新的技术、产品、行业、工作方式和模式,这些都有助于其生产和发展。

3 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扶贫的作用分析

3.1 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扶贫的作用

我们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并将会在未来十年看到日新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并成为下一个知识芯片。有关机构应当提高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服务、促进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是通过其观点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利用作为脱困扶贫的重要工具。这满足了农业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市场的发展需求,要想脱贫致富,就要寻找独特的优势,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结合当地优势发挥的作用在电力供应商有效地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制作大量样本,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整合和融合,消除信息障碍,将扶贫致富的经验推广至全国。

3.2 国策国情对推动科技与农业融合的作用

《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目前明确了数字乡村发展的工作目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个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各村普遍加快数字化转型之行政、农业和农村地区,并确保远程监测等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管理中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包容性的数字覆盖。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正式实施“十四五”规划。这个时期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所以正确规划“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区域能够深入研究,突出旧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为“十四五”五年的发展制定目标、思路和倡议。

3.3 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进行农业研究时,有关人员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检索有效信息,从而提供科学工作者的数据支持,并确保科学工作按时完成。例如,水稻的杂交品种是在我国农业研究中最著名的。技术人员在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过程中,是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这样就更方便找到所需的材料知识。使用计算机模拟杂交水稻的状况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确定适当的种植方法是否适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分析每一个计算机模拟产生的数据,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对农业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使用天气预报依据数据分析计算使用地址的云地图,然后通过计算预测天气为农民提供正确的信息。实时掌握正确气象信息对农民至关重要,因为农民及时知道了天气状况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因为恶劣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第二,计算机技术可以提前警告作物将面临的害虫和疾病,防止害虫和疾病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使农民能够及时预防。最后,农户可以分析农作物的生存环境和检测农作物1的生存状况也因先进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成为可能。检测效果集中反映在土壤状况的检测上,因为土壤的营养需求情况是因作物而异而决定的。利用遥感对土壤进行科学探测,使农民能够提前知道土地是否可以用于某一种作物,从而使土地能够通过适当的耕作充分利用其价值。

4 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开始直至现在,我国人民经过了30多年的不懈奋斗与努力,中国的扶贫脱困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得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正催生一场新科技革命。尽管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实现智能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复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因为在农业生产技术中,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细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户的种植效率。然而,我们仍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技术也不是十分成熟。作为未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应继续改进大规模农业管理,特别是解决农业中缺乏科学和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缺乏资格的问题。可以预测,在农业中人工智能简化了复杂的事情并释放了大量的产业能源,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脱贫的影响是深远的。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