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高压氧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2021-09-18韩晓美韩晓萍赵小话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压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韩晓美,韩晓萍,赵小话

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寿光262700;2.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寿光262700

从发病机制角度来看,患者血液成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壁病变均可导致该病的出现。在临床过程中,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影响,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偏盲及运动功能受累等问题。作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脑梗死对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相关研究表明,该病主要由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对于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容易造成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造成对应神经功能的丧失,对于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1-2]。据不完全统计,该病的致残率约为35%[3]。在治疗方面,传统疗法主要通过药物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革,高压氧治疗逐渐被应用到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4]。实践表明,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合理提升与优化,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5]。相关资料显示,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康复训练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患者治疗综合效果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6]。该次研究针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分析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3±4.51)岁;在肢体功能障碍方面,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23例。研究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77±4.28)岁;在肢体功能障碍方面,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内容已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低于80周岁;②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次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③经临床检查后确定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④存在肢体功能性障碍。

1.2.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不全的问题患者;②精神状态不佳,无法进行自我意愿的合理表达患者;③伴有严重营养不良问题患者;④伴有呼吸功能衰竭与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

1.3 方法

入院后,医疗人员采用常规药物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首先,医疗人员应采用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病灶进行确定,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脑水肿处理与血管扩张干预,从而合理实现患者脑循环的合理改善,以便实现自由基的清除。

1.3.1 对照组 采用HBO进行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如下:使用大型空气加压氧舱对患者进行治疗,设备型号为YC2600/12,结构为一舱二室四门式,在治疗过程中,高压氧舱内压力设定为0.2 MPa,患者使用面罩吸氧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为60 min,其中,加压与减压治疗的持续时间各为20 min,中间有5 min的休息时间。1次/d,10 d为1个疗程,患者需连续治疗3个疗程,且每个疗程结束后,患者需休养2 d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如下:①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位变换,以便确保血液循环的流畅,避免压力性损伤等问题的出现。②医疗人员应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按摩,确保其可以有效实现合理的被动活动,从而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③床上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医疗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在床上将双手进行交叉上举,以便对髋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在俯卧位或仰卧位的状态下,医疗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屈膝与下肢伸展练习,以便为后续负重康复训练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④平衡训练:医疗人员应积极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床边站立与座位平衡练习,有效实现患者在正确站姿与坐姿状态下的旋转活动与前后运动。⑤运动能力训练:医疗人员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其开展步行与上下楼梯的相关练习。⑥作业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手部与上肢功能进行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套椎体、擦桌子以及篮球控制等,同时,医疗人员应通过神经促通技术的应用引导患者实现肌肉活动的合理促发。上述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 h/次,1次/d,康复训练时间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研究将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治疗效果依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可以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治愈表示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幅度>90%;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幅度在46%~90%;有效表示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幅度在15%~45%;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幅度<15%。生活质量主要评价依据包括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运动功能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价,量表满分99分,患者得分越低,表示其运动障碍程度越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linical nerve function assessmen t standard(assessment standard,CSS)[7]进行评价,量表满分45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缺损情况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8]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以及大便控制等11个评价项目,量表满分1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有关数据表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脑梗死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不利于保障患者愈后生活质量[9]。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日趋明显,该病在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升高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该病出现后,由于大脑血氧供给出现障碍,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脑水肿与脑缺氧的问题,从而造成中枢神经细胞坏死,进而导致相对应的神经功能出现丧失与障碍,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合理保障[10]。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研究人员表示,对脑梗死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高压氧疗法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在这一问题上,相关调查显示,高压氧疗法可以有效实现氧气弥散能力的提升,从而强化人体对于氧气的合理利用,以便实现脑缺氧问题的及时矫正,阻断神经细胞的凋亡,使得部分休眠细胞的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恢复[11]。同时,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有利于推动患者神经细胞更好地实现对于葡萄糖的合理利用,并为其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的相关物质,有利于患者细胞膜离子泵功能的合理恢复,从而进一步实现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合理改善。此外,研究人员表示,通过高压氧疗法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细胞水肿问题的合理解除,从而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以便促进脑自由基损伤程度的降低,实现血脑屏障的合理保障。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而言,由于痉挛问题的存在,其运动能力往往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实现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是能否提升其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相关数据显示,通过HBO与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在治疗21 d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11%高于单纯HBO治疗的73.33%,该次研究数据显示,结合疗法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单纯HBO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者研究数据结果的指向性具有一致性特征,由此证明,相关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实用价值。换言之,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康复训练干预的运用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机体功能的合理恢复,从而有效推动患者治疗水平改善。

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高压氧与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高压氧疗法。同时,通过康复训练的应用,患者FMA、CSS以及MBI的相关数值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与优化。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进一步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早期高压氧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结合应用。

猜你喜欢

高压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