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手术方式安全性的影响

2021-09-18韩晓萍韩晓美王海玲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胰腺炎重症研究组

韩晓萍,韩晓美,王海玲

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寿光262700;2.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寿光262700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现阶段医疗领域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过程中,有研究显示,该病的病因相对较为复杂,慢性胰腺炎、胆道系统疾病、酗酒、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高脂血症等,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从而对患者健康极为不利[2]。在治疗问题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疗法操作相对较为便捷,且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小,从而有效提升了治疗工作的安全性[3]。经过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对患者肠内细菌与毒素的合理清除,从而有效保障患者胃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具有积极意义与价值[4]。该次研究针对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所具有的安全性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4~66岁,平均(41.33±3.26)岁;病程3~36 h,平均(17.51±0.56)h。研究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0~67岁,平均(40.63±3.45)岁;病程4~37 h,平均(18.26±0.3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研究开始前,相关研究内容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在相关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知情同意书的填写。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穿刺引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在CT引导下对患者积液情况进行观察,以便有效实现穿刺点与穿刺路径的合理确认。确认完毕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利多卡因进行腹壁的逐层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切开患者皮肤组织,在CT辅助下垂直进针直至患者病灶位置。退出针芯,使用注射器对患者病灶内积液进行有效抽取。与此同时,医疗人员应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积液区域进行冲洗。待患者积液区域抽取完毕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医疗人员可对其引流管进行拔除。

1.2.1 对照组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治疗内容如下:在术后1 d,经中心静脉对患者给予营养液的输注,营养液成分包括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葡糖糖以及氯化钠溶液。

1.2.2 研究组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治疗内容如下:在患者入院1 d内,对其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在X线的辅助下进行患者鼻肠管的留置,后期通过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在营养液的选择上,医疗人员应选择具有易吸收性质的氨基酸制剂作为营养液,在经过7 d的治疗后,根据患者情况对营养液进行调整。在给药问题上,应从小剂量开始进行给药,整个过程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药物常规给药速度应控制在100~140 mL/h。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时间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将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治疗效果依据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定,可以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项目,其中,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消失;有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缩小量≥30%;无效表示患者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表现。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用时;生理指标包括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数值;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道瘘、出血、胰腺假性囊肿以及胆漏等4项。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与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用时方面,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

2.3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数值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s)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上,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重症胰腺炎主要由多种因素对患者胰酶进行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组织进行自身消化,进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5]。相关数据表明,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主要伴有恶心、呕吐、上腹明显疼痛以及体温异常等表现[6]。研究人员指出,若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干预,则容易导致其出现腹膜炎、继发感染以及休克等问题,从而造成患者病死率上升[7]。在治疗问题上,大量研究表明,保守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其中,针对渗液数量较多的患者,若不能及时采用手术引流的方式对毒性渗液进行引流干预,患者体内的大量炎性递质与细胞因子可造成瀑布效应,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8]。在营养支持问题上,传统疗法主张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然而,经过长期实践,研究人员指出,该方法有可能导致患者导管出现感染,从而对其肠道黏膜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表示,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有利于降低患者蛋白质的消耗,从而有效实现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对于患者手术效果的提升与安全性的保障具有积极的价值[9]。同时,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持患者肠道完整性,进而确保了肠黏膜血流灌注量,为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11]。在手术指标方面,相关研究显示[1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的手术指标如下,研究组手术用时(156.33±16.39)min,对照组手术用时(151.02±14.9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5.02±11.9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04±18.44)mL。研究组住院用时(7.20±1.55)d低于对照组住院用时(14.88±2.15)d。在该次研究中,住院用时方面,两组患者分别为(151.55±8.14)min和(153.47±7.6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0.685);术中出血量中,两组患者分别为(45.11±2.36)mL和(45.39±2.7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805);住院用时方面,两组患者分别为(7.14±2.36)d和(13.36±3.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56,P=0.014)。相关数据结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由此证明该研究结论具有可信性。

该次研究显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11],同时,该方法对于患者手术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优化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安全性的优化,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

猜你喜欢

胰腺炎重症研究组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