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2021-09-18宋海波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灌肠盆腔炎西药

宋海波

睢宁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苏睢宁221200

盆腔炎性疾病发生后,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演变为慢性盆腔炎,引起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2]。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以西药治疗较常用,但整体效果欠佳,考虑与疗程长所致耐药性增加有关。盆腔炎性疾病因复杂多样,单纯采取长疗程反复全身抗菌药物应用,不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易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药物不能直达盆腔局部产生充分发挥药效,延误病情且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出现。所以,寻找一项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保证慢性盆腔炎患者机体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中医的快速发展,关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药灌肠疗法,在其治疗方面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3]。为此,该研究选择就诊于该院妇产科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对象,对其治疗情况展开探究,以证实西药治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方案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其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积极配合;②与《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4]、《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提出的相关标准符合;③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表达、沟通等困难;②合并心理疾患、妇科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③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该研究所选病例已取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已知晓研究,自愿参与。现参照上述标准,随机选择就诊于该院的慢性盆腔炎遗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为23~55岁,平均(41.27±11.13)岁,病程为0.5~5年,平均(3.10±1.07)年。研究组年龄为25~55岁,平均(42.15±12.03)岁,病程为1~5年,平均(3.29±1.10)年。经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即予口服0.5 g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40091,规格0.1 g/片),1次/d;口服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37021169,规格0.2 g/片),2次/d;静脉滴注1.2 g克林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0153,规格0.6 g/支)+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次/d,连续治疗20 d。

研究组:联合采取西药治疗(用法、用量、疗程与对照组相同)、中医灌肠疗法(酒丹参25 g、炒三棱15 g、北/南败酱草25 g、盐牛膝15 g、盐桃仁15 g、干鸡血藤25 g、生/盐知母10 g、生/炒/酒赤芍15 g、生/炒丹皮15 g、生/盐黄柏10 g、醋莪术15 g、盐车前子15 g、烘红藤30 g),诸药温水煎煮减,取150 mL汤汁;月经干净后第3 d,嘱咐患者排净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取一次性导尿管前端已润滑,缓慢插入肛门内(深度≥14 cm),此过程嘱咐患者深呼吸,放轻松,之后缓慢灌入药液(38℃~40℃),再取软枕垫于臀下方面,改为仰卧位,卧床休息≥0.5 h,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疗效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即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减轻;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变,或加重[6]。

②以中医症候积分[选择白带异常、腹部疼痛、月经改变为主症,根据各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以苔白、舌紫暗、疲乏无力、脉沉为次症,根据各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分值越高,病情愈重]、各症状体征恢复至正常时间为依据,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③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统计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低、各症状体征恢复至正常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

?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就慢性盆腔炎而言,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复发风险高等特点,给我国女性身心健康、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性影响[7]。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常规以抗感染为主,如甲硝唑、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盆腔血液循环较差,不利于药物作用于病灶,再加上长时间用药容易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降低患者依从性。另外,慢性盆腔炎的病原微生物呈复杂、多样特点,所以如何预防疾病复发至关重要。近些年,联合用药方案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思路。

以中医角度出发,慢性盆腔炎归于“妇人腹痛”范畴,且以湿热淤阻证较常见[8-9]。为此,提倡以活血化瘀、清热祛湿为治疗原则。中药保留灌肠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疗法,借助中药药液灌肠,使其进入体内,并通过丰富的直肠黏膜血管吸收、直肠静脉及肛管静脉回流,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轻药物刺激,保护胃肠道,且增加盆腔中的药物浓度,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0]。此外,药物可通过直肠黏膜的吸收,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机体代谢能力,进而减轻炎症反应[11]。

陈爱华[12]发现接受中药红藤方保留灌肠、常规西药联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7.92%较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患者85.42%高,但症状积分(2.01±0.41)分较常规西药治疗患者(5.20±1.02)分低。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0.59%高(P<0.05),中医症候积分(2.17±0.07)分则低于对照组(5.39±2.25)分,可以看出该次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相符,表示该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也说明联合用药方案效果较单一药物高。此外,研究组病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P<0.001),研究组复发率(2.94%)低于对照组(23.53%)(P<0.05),表示西药治疗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可确保更多患者从中受益,早日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考虑与中药灌肠疗法中所选中草药起到的清热解毒、利湿、活血、补气等功效有关。可见,西药治疗、中药灌肠疗法的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取长补短效果,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综上所述,西药治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方案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可取得令人满意的近远期效果,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将其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法。

猜你喜欢

灌肠盆腔炎西药
中药、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