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直肠癌Ta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18魏小龙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肠系膜直肠肛门

魏小龙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张掖734000

直肠癌是目前临床消化道诊室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手术诊断能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通常情况下,临床手术常使用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治疗直肠癌患者,该手术主要是利用患者的内外括约肌与直肠来自不同层次,一般临床肿瘤扩散主要局限在机体的内脏部位[2],临床中,切除部位与肿瘤的下边缘距离>2 cm,就可达到根治的作用,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因此目前临床常使用腹腔镜直肠癌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可以保证过程中的视野清晰,效果明显[3]。因此,该研究以2018年12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直肠癌Ta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临床接收的患有直肠癌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9.21±3.25)岁;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20例,Ⅳ期8例;肿瘤平均直径(2.21±0.25)cm。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9.58±3.58)岁;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18例,Ⅳ期8例;肿瘤平均直径(2.65±0.1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间以流动食物为主,进行提肛训练,3组/d[4-5]。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括约肌切除手术,患者需要采取膀胱结石的位置,头低脚高,同时建立人工气浮装置保持在12 mmHg,采用无孔法进行手术从患者的侧腹主动脉进行切开进入细胞组织间隙[6-7],常规的放入腹腔镜,在游离长细的血管根部采用超声刀在直肠前方沿着血管筋膜向下进行分离,使远观的直肠以及周围的组织暴露,尽量保留结肠的血管以及神经组织,需要根据肿瘤的距离大小来确定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8-9],首先患者在全麻的状态下实行超声刀分离直肠手术,采用五孔法设置气腹装置,同时使用腹腔镜探查对患者的血管以及周围淋巴结进行清除[10],将肠系膜下的动脉根部进行结扎,切断后对血管周围的组织以及淋巴结进行清扫,将组织分离到直肠的筋膜位置,然后分离直肠两侧,切断直肠的侧部韧带,之后向直肠的前端分离患者的筋膜,向下分离到直肠的前壁部位,在肿瘤下方3 cm处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切断直肠停止气腹装置,在腹部使用小创口取出肿瘤,在肿瘤的上部15 cm做切除断直肠管,关闭创口,完成后在肿瘤下缘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肛门疼痛、尿潴留、肠道阻塞、吻合口漏等症状;②两组手术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的直肠长度[11]、淋巴清扫的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③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躯体状态、精神状态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的直肠长度及淋巴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躯体状态及精神状态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直肠癌是目前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12]。目前临床上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需要临床解剖部位临近盆腔,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恢复能力以及复发症状明显。常规的治疗模式为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病变位置辅助相关剂量的药物治疗,有利于加强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但是该治疗方案不适用于任何患者。因此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腹腔镜属于新兴手术方式,主要使用特殊的临床手术器材放置在人体内,利用新兴数字摄影将手术界面投影,手术视野清晰,同时创口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13]。国内学者以直肠癌患者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括约肌切除手术[2],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338.87±14.32)min高于对照组(257.18±11.18)min(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128.76±14.98)mL,(15.32±1.95)d低于对照组(260.59±14.98)mL,(17.95±1.63)d(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352.14±12.04)min高于对照组(269.11±10.25)min(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125.01±6.24)mL,(13.24±1.25)d低 于 对 照 组 (256.14±12.33)mL,(16.24±1.57)d(P<0.05),说明在临床使用腹腔镜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该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采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同时利用腹腔镜能够减少切口和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闭合器等高费用临床器材,缓解经济压力。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结合临床腹腔镜的使用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极大程度扩大视野,减少了盆腔部位的神经组织损伤程度,存在明显的治疗优势。国内学者以直肠癌患者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括约肌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辅助TaTME治疗[4],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躯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3.43±1.31)分、(2.19±0.17)分、(3.32±1.08)分、(2.89±1.08)分高于对照组(2.67±0.95)分、(1.94±1.18)分、(2.78±1.15)分、(2.21±0.43)分(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躯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3.24±1.24)分、(2.15±0.15)分、(3.26±1.14)分、(2.99±1.02)分高于对照组(2.25±1.00)分、(1.78±0.24)分、(2.45±1.11)分、(2.14±0.15)分(P<0.05),说明在临床使用腹腔镜肛门全直肠系膜接触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各项生活指标。

综上所述,腹腔镜肛门全直肠系膜接触手术用于治疗直肠癌,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直肠肛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