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榫卯建成“故宫亭”:90后女孩把生活过成了诗

2021-09-17阿强

伴侣 2021年8期
关键词:榫卯亭子木头

阿强

本文主人公苏清吾

前段时间,一个姑娘独自刨木头,刨刀、锯子、锤子被她用得得心应手。眼看着木头碎块不停落下,木头上出现凹凸形状的切口。原来,女孩干的这活儿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榫卯。人民日报为她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

“隐居”山野,将东方美学带入生活

今年28岁的苏清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文成县,也许是受心灵手巧的妈妈影响,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手工。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就学会了剪纸,还喜欢给她的玩具娃娃做衣服,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当“花枝招展”的洋娃娃出现在小伙伴面前,看着他们脸上惊讶的表情,她就有点小得意。

后来苏清吾考入浙江万里学院的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文案策划专业。念大学时,她对各种手工工艺很感兴趣,大三时就开始买服装裁剪与缝纫的书,自己琢磨如何做衣服,做成后会穿着去上课,很有成就感。她还曾用旧木门改成沙发,上山砍竹子做成鱼灯,搭泥窑烧小火炉……

2016年,大学毕业后,生性爱自由的苏清吾回到家乡,做了一名独立摄影师。平时接一些创意设计和拍摄广告之类的单子,挣的钱从两三千元到七八千元不等,虽然不多,但足够生活。

后来,为避免周围人群的打扰,苏清吾搬到了老家的山里,独自居住。她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期间,她开始不断探索自己热爱的传统文化。比如,她学会了用“金缮”的工艺修补残缺器物,感受器物的不完美之美。

没活儿的时候,苏清吾用水彩来仿画“岩彩画”。“岩彩画”发源于中国,但是一度受到元朝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的冲击,成为民族文化的边缘画种。即便从来都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她也能耐着性子,一点点从记载“岩彩画”的古籍里汲取营养,最终的成品从起初的粗粝笨拙,到后面的像模像样。由于岩彩画的原料比较贵,所以她一般都会用水彩来代替。

闲暇之时,苏清吾也会写写书法,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宁静与温婉的感觉;她还会在兴致来临时,自己烧制陶瓷,并为白瓷上釉上彩。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很难玩得转。

苏清吾在制作“故宫亭”

苏清吾与其制作的“故宫亭”

平时苏清吾过着跟古人一样的闲适生活,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己烧柴煮的柴火饭,偶尔她会去山里挖野菜,或是去水边钓鱼,回家做着吃。家门口的小池塘里种了荷花,院子里也种了十几棵葡萄树,洒了西瓜种籽。中午过后,她喜欢去山里散步,看看云,感受泥土的气息。

2018年开始,苏清吾接触到短视频,她开始将自己的生活做成视频,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如一面古风扇子,一个汉唐风格的绣球,自己烧的陶瓷碗等等。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传统的东西,觉得它们既代表着文化自信,同时也传递着一种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美,这也是她想分享给大家的初衷。

平时苏清吾把更多时间,都放在了自己喜欢的手工上。比如制作美食、量体裁衣、做风筝等等,她的手工制作视频,给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具巧思的,是她对笋衣的一系列处理,用渐变的笋衣、嫩黄的绒毛,做一朵盛开的荷花;还做了一个戴花帽、身着披风的侠女;视频里的风筝,也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裁布、画画、搭骨架,然后做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少人感叹:这想象力、上手操作的能力,真是绝了!

在嘴馋之时,苏清吾还会自己制作八宝鸭、蟹酿橙、定胜糕、麦芽糖等传统甜品。有时即便关注的人不多,但她内心还是觉得很充实,一蔬一饭,一日三餐,都按照自己的步调来。

    自己动手,把“故宫亭”“搬”回家

苏清吾这个文静秀丽的江南女子,把日常生活过得充满诗意,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闲情雅趣。

令苏清吾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活得悠哉游哉,但周围的压力很快就涌向了她。首先是父母,他们觉得一个28岁的姑娘,不好好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考虑结婚,就一个人窝在山里,能学到什么?后来父母见女儿是真心喜欢,也就只好随了她。

当时在山里待久了,流言蜚语也不少,“读书到头来,还是跑回山里,也不工作。”“岁数这么大了,也不考虑嫁人生孩子。”苏清吾说,她完全是靠喜欢支撑着的。

也有网友说苏清吾是因为家里很有钱,才能过得这么随心所欲,其实她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家里也没什么钱。只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她说:“平时活儿接得好能赚到一两万元,但钱都花在买各种手工材料上了。”

苏清吾特别喜欢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比如“金缮”“岩彩画”等等,她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工艺的美。其实她独自建造“故宫亭”,纯属意外。

苏清吾每次做完一件小作品,都会留下一个视频作为纪念。而她的视频基本都在一面红墙前完成,时间久了,她觉得有些单调,后来无意间翻到故宫的亭子,她认为配色非常好看,而且构造也不算太复杂,便突发奇想:为何不把故宫里的亭子“搬”回家?

2020年5月,苏清吾决定要在自家后院里,打造一座精美的“故宫亭”。一提起故宫的建筑,想必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有画面了:朱红的墙面、明黄色的瓦片、屋檐上的彩绘,尤其是一处处的建筑工艺,简直叹为观止!一直非常热爱古建筑的苏清吾,决定研究故宫亭子的建造技术。前期她一边大量地閱读书籍,查资料了解建筑相关知识,观看相关视频,一边积极地寻找建筑原材料。

苏清吾虽然一直喜欢做手工艺品,但她没有学过一天的木工,这次建“故宫亭”,她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摸索、学习。真正动手之后,她才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活儿的繁杂与艰难。起初,她面对的只是一面水泥墙和一堆简单的木材,后来她开始对着木材进行画、锯、凿、挖、磨……

建造这个“故宫亭”,苏清吾采用的是古老的传统榫卯技艺。到底什么是榫卯技术呢?她解释说:“我们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在没有钉子的时代,各个零部件就是通过榫卯来连接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端长(榫头),一端被挖出一个与榫头相同尺寸的口子(卯口),然后将榫头插入卯口,形成榫卯连接。”

苏清吾说:“古代人用木头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巧妙的。因为其易加工和重量轻的特点,让很多古建筑更加结实耐用,因为这种组合有效地减少了木头之间的扭动,这是铁钉无法做到的。再加上连接方式上属于半连接,所以有着优秀的抗震性,即使在地震时,震动也不会对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因为榫头与卯口之间会有一个复位的循环,这不就是大自然赐予的抗震阻止器?其实榫卯也是一种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榫卯技术需要精密的计算,这让苏清吾这个文科生特别头大,密密麻麻的数字,有时候怎么算也算不明白:“一旦计算错了,榫卯不密实,就得推翻重做。”

其中波折最多、最让她头疼的,是搭建亭子的顶部。“屋顶四个角要放四根斜着的脊木,它们要连到同一根横梁上,相互间是有交叉点的。可能对好这边的两个点,放第三根的时候,因为相互作用,那边又对不上了。牵一发动全身,来来回回一直在调这个。”她总觉得各个部件衔接不起来,为此, 苏清吾特意去北京故宫,专门找到她仿造亭子的原型,仔仔细细地观看建筑细节,彻底研究透了,才回来重新着手。她仅在做屋顶上,就耗时半个多月。

此外,还有制作斗拱、昂,调整柱子颜色等,苏清吾都是在边学边试错后才慢慢上手的。

在亭子有了“型”之后,苏清吾使用了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法“地仗”。她用桐油、樟丹、猪血、石灰水、瓦灰等原材料进行搅拌,然后糊在木头上做衬底,这样不仅能保证木材不受白蚁入侵,起到防腐防潮的作用,甚至还能防火。这些工作,都能为亭子“延年益寿”。

最后,亭子的彩绘也是苏清吾一个人完成的,她翻了书,挑了一个自己觉得能画出来的纹样,把亭子的外观描摹得更精致,看上去令人惊艳。

这个“故宫亭”,用到了太多的传统手艺,苏清吾前前后后忙活了5个多月才完成。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没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她用榫卯工艺让木头与木头互相受力、制衡,组成坚固又减震的结构。而且在外观上,这个亭子同故宫亭一样精美。前来参观的人,无不为之惊叹!大家更不敢相信,“故宫亭”的建造者不是老工匠,而是一个90后女孩!

《人民日报》为她点赞

因没做过木工和泥瓦工,整个亭子做下来,苏清吾受了很多伤。给斗拱凿孔的时候,锤子会敲到手,经常敲出瘀青;用凿子去修木头的边,修过头了,就会戳到手血流不止;用锯子在切东西的时候,一不小心也会切到手。 “有一次比较严重,是在盖瓦片的时候。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张凳子,踩在那个凳子上去盖瓦片,盖完下去的时候踩空了,摔下来时手心被戳破,脚也扭了,好几个星期才好。”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伤好后马上又继续干。

苏清吾的手,完全不像一个90后女孩应该有的纤纤玉手,而是非常粗糙,还有血口子,伤痕累累。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少努力。

苏清吾说,2020年11月“故宫亭”制作完成,她特别有成就感,当阳光照射在亭子上的时候,觉得阳光都更好看了。而造完亭子后,蘇清吾用榫卯技术和大漆(一种天然漆,是漆树的一种分泌物)做了一把椅子,又用榫卯、大漆和螺钿(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做装饰)做了一张古香古色的桌子。

苏清吾还特意在亭子周围种了桃树、海棠、牡丹等观赏性植物。在这里小憩一下,悠闲又自在。之后,曾经不理解她的父母也流露出了赞叹的神情。偶尔家里来客人,苏清吾的父亲总是会特意带着客人去参观苏清吾的这件建筑作品,然后自豪地指着亭子说:“这是我女儿自己亲手建造的,只花了万把块钱!”客人看后,总会连连赞叹。

苏清吾却说:“第一次出手,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很多尺寸比例还没有掌握精准,不过这次得到了宝贵经验,以后再做就顺手多了,也不会经常受伤了。”

2021年5月,一条《90后女孩家中建了座“故宫亭”》的视频,不仅引来300多万网友围观,还上了热搜。画面中,只见众多木材之中木屑翻飞,树木缝隙之间,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在执笔作画。她全程无言,只是在埋头苦干。视频中的这位“女中豪杰”便是苏清吾。

“故宫亭”火了之后,引来网友的热议。一些自称专业人士的网友给出建议,在评论区讨论榫卯相关的问题。也有古建筑行业的专家,对苏清吾愿意投入如此大的心力做这件事,表示感动,并给予鼓励。

苏清吾自己动手,把“故宫亭”“搬”回家的成果,还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对古建筑、传统文化的讨论。《人民日报》都来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

让“东方美学”融入到生活里,也不失为一种继承传统手工艺、诠释传统文化的好方式。谈起今后的打算,苏清吾说,她想要再做一个亭子。“看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我就想做一个唐风的亭子,有点钟鼓楼的感觉。面积大概是“故宫亭”的两倍大,斗拱也会更复杂一些。”

苏清吾说,未来,她打算围绕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的大方向,去进行更多相关学习和尝试。“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接触到的东西,我都希望自己能学会,那种所有东西都完全属于自己的感觉很棒。”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榫卯亭子木头
榫 卯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超级头脑训练营(1)
蘑菇
课间十分钟
去菜市口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