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非遗传承的危机与新思路

2021-09-16刘铭勤冯子惠陈锴跃邓颖恒陈冬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潮汕潮州

刘铭勤 冯子惠 陈锴跃 邓颖恒 陈冬艳

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说唱的民间曲艺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老一辈传唱人的离世,潮州歌册的传承与传播面临危机。与潮州歌册相似的是,不少非遗文化同样面临着传承传播困境。本项目小组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总结潮州歌册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潮州歌册等非遗文化的全新途径。

在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潮汕地区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木雕、潮绣、潮剧、剪纸、潮州歌册等潮汕民间艺术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为促进潮州歌册的传承与传播,潮汕地区近年来在歌册的创作、培训、赛事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另外,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潮州歌册进行了研究。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蓝雪霏从乐理角度将潮州歌册、潮剧、闽南地区的客家音乐相联系并比较。2014年,时任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的刘文菊运用口述访谈的方法,从性别文化的视角解析歌册独特的女性文化特质。此外,也有专家学者从溯源与保护、字音字义等角度对潮州歌册展开了研究。

即便如此,潮州歌册因其旋律记谱的缺位、内容的复杂性、语言与传播环境的特殊性,难以为受众所熟知与接受,面临巨大的传承传播危机。随着媒介形式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具备了更多的选择权,传统文化该如何借助大众传播以焕发生机、扩大市场,是当前文化传承不断探索的议题。而当下从受众角度出发探讨潮州歌册传承传播的研究存在一定空缺,从该角度探讨非遗传承的研究也不多见。

本项目立足于潮州歌册的特殊性,选取潮州歌册曾经流行的潮汕村落开展为期半年的走访调研,同时对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杨佩华进行四次深度访谈并深入到其保护传承潮州歌册的公益课、歌册进幼儿园等活动现场,深入了解了潮州歌册的传承现状。通过对调研、访谈所了解情况的深入分析,本项目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总结潮州歌册传承传播面临危机的原因并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潮州歌册传播的全新途径。

潮州歌册

潮汕民间流行的女性说唱文学

潮州歌册是潮汕民间流行的说唱文学之一,也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成于乾嘉年间,流行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等地,传唱者以女性为主。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重要的文化基因,它的传承与发展关乎潮汕地区文化基因的传承,同时也是树立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潮州歌册的传承

传播现状及受限因素

通过走访调研及问卷调查,本项目小组发现潮汕青年群体中了解并会诵唱潮州歌册的只是少数,部分年轻时会诵唱潮州歌册的老人也逐渐遗忘。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歌册的传承传播面临诸多限制因素。

传唱人锐减

当前,潮州歌册的传承形式以传承人的诵唱与创作为主。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杨佩华在访谈中提到,如今老一辈民间歌者年龄不断增长,潮汕民间会唱潮州歌册的人正在随着老龄歌者的逝世不断减少,即使还有会哼唱的人,也难以还原原汁原味的潮州歌册。

同时,在潮州市潮安区古一村、汕头市澄海区南社村等歌册曾经流行的潮汕乡村地区,大部分村民表示不会唱潮州歌册,而表示会唱潮州歌册的少部分老年人中大部分仅会简单哼唱。

文本资料缺失

部分对潮州歌册有印象的老人将不会唱歌册的原因归于“文本资料的缺失”。潮州歌册歌词内容丰富,多以文本形式记载于纸册中,需租借或购买才能使用。访谈中,汕头市澄海区受访老人提到:“现在很难再找到歌册本,如果能给我歌册本我就能唱歌册”;潮州市饶平县另一位受访老人欧文刁表示:“我之前自己抄了很多歌册,搬家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找不到了”;汕头市澄海区受访老人林宝英提到:“当时的歌册都是租来的,看完就还,现在也没有留下来”来”。种种原因造成许多曾会诵唱歌册的老人手头缺乏相关记录歌册歌词内容的文本资料,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力的下降,她们逐渐难以凭记忆唱出大段文本内容,传唱也随之中断。

居住环境的改变

潮州市文祠区受访老人林桂芬回忆:“以前唱歌册是邻居有空就过来聚在家里小院一起唱。”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杨佩华也表示,自己能够学会歌册,得益于“奶奶与邻居聚在一起表演诵唱”,而她学成后又在邻居聚集时进行表演。

旧时聚集传唱潮州歌册的场所一般为住所中的小院,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潮汕传统民居-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走访中潮州市潮安区古三村部分中年村民提到,在从前的居住环境下,邻里住得近且来往密切,因此儿时能看到农村妇女们常聚集演唱潮州歌册。而如今独门独户的建筑模式兴起,即便是在乡村,邻里往来也逐渐被削弱,潮州歌册的传唱也失去了传统民居环境的土壤。

现有的潮州歌册传承传播方法整理尚存歌册

潮汕地区关于潮州歌册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产出了一批关于潮州歌册的书籍与论文。为抢救现存的潮州歌册,1986年薛汕编撰《潮州歌册选》收录部分歌册。

由于潮汕方言承袭了古漢语字形和语法,许多老歌册中字的读音以及意义在今天已鲜为人知。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杨佩华花费三年对照潮汕字典以及各种古籍,将《龙井渡头》《三义女》翻译并标注读音,并将此刻录成光盘、购买版号,但目前尚未公开销售。

开展歌册培训

2010年至今,杨佩华自费租用教室进行潮州歌册兴趣班的教学。兴趣班免费面向全体市民,同时为学员提供在公园、乡村以及正规舞台的演出机会。此外,在政府的主导下,各类关于歌册创作、诵唱的公益培训班也在汕头市、潮州市等地的文化馆开办。

同时潮州歌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推广也逐渐受到重视。2015年3月,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超过130名师生跟随省、市级传承人学唱潮州歌册。目前,汕头市已把月季小学、海棠中学、同平中学。红桥三小教育共同体、鴕东小学打造为潮州歌册培训基地。汕头市桂花小学曾以“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红色潮州歌册诵唱”的主题形式,在汕头红色交通站陈列馆开展潮州歌册普及讲座。2020年12月27日,汕头融媒集团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汕头市首届校园歌册民谣大赛。

推陈出新创作新时代歌册

近年来结合时事创作的潮州歌册不断涌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鄞镇凯结合疫情创作潮州歌册《大爱精神满汕头》,讲述自驾出游至汕头的武汉市民在异乡感受到温暖,写下一篇“隔离日记”盛赞汕头的故事;潮州歌册创作者杨乔荃等人也创作了描写援鄂医生的《战疫先锋看汕头》《少年抗疫也英雄》《战疫英雄钟南山》等作品。鄞镇凯认为,潮州歌册这一淡出人们生活的非遗文化,可以通过创作更贴近生活的新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潮州歌册。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

现有传承传播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无论需求是否被满足,都会影响人们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本项目小组以此模型为基础,对潮州歌册传承传播方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歌册保护学术化缺少收录歌册的发行物导致老年歌者逐渐淡忘

“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接触媒介必须以有一定的需求为前提。项目组走访发现,潮汕乡间年轻时曾接触过潮州歌册的老人普遍具有重新阅读、知悉歌册内容的需求。受访老人璇铷提出“你们下次带着歌册本来,我唱给你们听”的要求,受访老人谢映玉诵唱时需要翻找出在日历纸上记载多年的潮州歌册片段。对于大部分诵唱歌册的老人来说,手头缺乏相关完整收录歌册的书籍已成为普遍的情况。

实际上,收录整理潮州歌册的工作一直持续,且一定程度上使得歌册内容不至于遗失,但其成果通常以文献的形式保存在图书馆等学术场所。尽管许多歌册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潮州歌册选》及散落在民间的歌册本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或高价购买二手书的形式查看,但这些途径对于普遍超过七十岁的老年歌者来说都存在不小的困难。

因此尽管老年歌者有强烈的阅读潮州歌册文本的需求,收录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工作,但收录成果呈现的渠道却对于大部分老年歌者来说存在媒介接触上的障碍性,导致该方面的成果转换存在一定局限,影响了潮州歌册在老年群体中的持续存在。

歌册传播老旧化——缺乏吸引年轻人的大众传播产品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型中,受众接触媒介之后会根据被满足的结果修正媒介印象。然而当下针对潮州歌册的大众传播产品传播形式及内容相对老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年轻一代初次接触潮州歌册后再次通过同一渠道了解潮州歌册的积极性。

纵观当下的潮州歌册大众传播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官方制作的潮州歌册专题片,以电视放映为主要传播渠道。此類专题片往往较为严肃地介绍歌册的历史、内容、文化价值等,问卷调查显示,这无形之中给年轻受众带来一定的距离感。其二是民间歌册爱好者自发录制的诵唱视频,以视频网站为主要传播渠道,但由于关于歌册的视频需要受众自行搜索获得,如果未曾有过相关观看记录,用户收到网站此类推送的可能性极小,且即使接触过此类视频,偏低的视频质量及缺乏专门针对潮州歌册进行运营的账户和持续有效的内容输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代进一步对潮州歌册产生兴趣的可能性。

歌册流传区域化一非潮汕地区人群对歌册内容理解存在障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特定信息的需求在媒介接触与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中被进一步强调。互联网传播具有巨大的信息传播容量,受众选择信息的权利也不断提升。因此在当下,人们更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通过更加自主的“选择性注意”来避免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而潮州歌册作为一种用潮汕方言唱诵的艺术形式,即便以文字形式呈现,其中蕴含的潮汕民俗文化、潮汕俗语、古字等也会给非潮汕人群体造成理解障碍,导致难以产生相关的信息了解需求。在非潮汕人理解潮州歌册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当下聚焦于潮州歌册本身、阐述歌册价值的大众传播产品较难让此类受众产生共鸣。

新媒体语境下潮州歌册传承传播的新思路

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对于年轻时接触过潮州歌册的中老年人,应让她们手中重新拥有收录歌词内容的歌册。要较好地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相关部门对统一印制歌册并到乡村、社区免费发放等活动的支持。针对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相关部门应加大在电视、广播等老年群体常用的媒介上播放潮州歌册的频率。另外,有研究指出中老年群体正在快速向短视频平台转移,且与年轻人相比拥有相对充裕的休闲时间、较强的消费能力与较高的社交娱乐需求。针对这-趋势,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关于潮州歌册的短视频内容也可作为潮州歌册传承传播的新策略。

面向对潮汕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潮汕青年群体,除现有措施外,还应加强歌册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注册用于传播歌册的微信、微博等青年用户黏度较高的社交平台账号并形成专业化、持续化的运营,以轻松有趣的内容、引人共鸣的故事展现歌册中潮汕文化的魅力。

借力现代流行歌曲拓展潮州歌册影响力

潮州歌册作为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受到方言壁垒的影响,在传播上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流行歌曲在传播上具有快速、广泛的传播优势。2000年歌曲《天黑黑》让其中一小段闽南语民谣被广泛地传播。2019年,潮州歌谣《天顶一粒星》与现代说唱结合,推出同名单曲,取得了喜人的传播效果。虽然与潮州歌谣相比,潮州歌册篇幅较长、内容较具情节性,但相似之处颇多,效仿这两首歌曲推出带有潮州歌册小片段的现代歌曲不失为潮州歌册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潮州歌册中女性生命故事的大众传播”】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潮汕潮州
潮州,有海有生活
寻找潮州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潮汕火锅怎么牛
《潮汕烟雨之潮汕风云》启动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潮汕话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潮州文化与潮州文化精神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