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旧址复原陈列中的消防安全举措思考

2021-09-15杨祖华郑锦左云

消防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消防安全措施

杨祖华 郑锦 左云

摘要:本文以黎平翘街革命旧址复原陈列工程为例,分析了黎平翘街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毛泽东住址和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4个革命旧址复原陈列工程消防安全的影响。从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革命旧址复原陈列工程消防安全等级的措施。

关键词:革命旧址;复原陈列;消防安全;措施

革命旧址是我国的重要文物资源,关系到我国的政治安全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强文物保护,推动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黎平翘街是全国50条之一、贵州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934年,因为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黎平县城,并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举行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整编——黎平整编,使黎平翘街成为少有的革命旧址密集的历史文化街区。

黎平翘街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段,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成为长征文化公园黎平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尤其是复原陈列工程的实施,将打破消防方面原有的平衡,增加新的消防隐患。笔者在工作中,意识到项目的实施必须考虑如何控制消防隐患,确保革命旧址安全,现将相关思考整理成文,与文物保护、消防战线上的同行共同探讨。

一、黎平翘街革命旧址概况

(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

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位于黎平县城二郎坡30号,原为张氏住宅。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前店后院”,三面为封火墙,内套木结构三间四进,为商宅两用古民居。第一进大门两侧原为竹木制品店铺,“土改”时左侧分给了个人,后来列为文保单位时未能收回;第二进为二层小木屋,第三进为正房,第四进为后花园。每两进之间均有天井相隔。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教导师进驻这里,并在这里结束其历史使命。20世纪50年代,这里被收归国有,成为县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宿舍。1984年12月18日,黎平县人民政府将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黎平古城中央红军驻地旧址”之“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

原为廖氏住宅和商号,店铺主要经营大米、山茶油等粮油产品。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三面为青砖封火墙,内套木结构房屋,为前后五进,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店铺、住房、厨房、厢房、走廊、天井和花园七个部分组成,并沿纵轴排列于一线,典型的“前店后院”,为商宅两用古民居。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攻占黎平城,廖氏宅院即成为干部休养连的驻地。1984年12月18日由黎平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黎平古城中央红军驻地旧址”之“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名称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正式名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兑换处旧址”,同时也称为“中央军委第十五大队旧址”。该址始建于清代,原为刘氏宅院,20世纪50年代初收归国有后,将大门改建为仿苏式建筑,圆拱形大门框,窗户铁栏为铸铁花窗。现属德凤街道双凤社区,坐西北朝东南,整个建筑为三进二层,每两进之间隔天井,四周为封火墙包围,总占地面积共520.8平方米。

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第一进当街底层为黎平县农业银行的营业厅,二楼及后面建筑为办公室用房。60年代,这里还曾经是红卫兵司令部。2018年7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黎平古城中央红军驻地旧址”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

位于黎平县德凤街道翘街街区马家巷,始建于清代,为胡秉钧、胡长新两代进士及其后人的宅院,称“进士第”。坐东南朝西北,四周有空斗青砖封火墙围护,内套木结构房屋,三间二层,建筑面积490平方米,由门楼、前后院子、马棚、正房、后天井、厨房组成。正房通进深7.8米,通面阔10.6米,格扇门窗,风格古朴。

2006年该址被公布为“黎平县重点保护民居”。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黎平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居住于此,在这里共同謀划了放弃前往湘西与二、六军会师既定方针的思路,为同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的胜利召开、红军战略方针的顺利调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84年9月12日,黎平县人民政府将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以“毛泽东住址”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黎平翘街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墙内建材全为易燃木材

翘街为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革命旧址所有建筑均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四周或三方建空斗砖封火墙,墙内的所有建筑物均为杉木柱、枋、板材,家具则为各种阔叶树种材料。经过上百年的干燥,木质建筑材料和家具材料均处于易燃状态。除封火墙为难燃性材料以外,其余材料均为可燃的木材,耐火等级为四级。一旦着火就迅速蔓延,很难扑灭[1]。

(二)设计、建设均不符合现代消防要求

革命旧址均建于民国以前,大部分建在清朝甚至清朝之前。因为科学技术及认识的缺陷,当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民间匠人全凭经验指导,无消防理念及规则,往往成群、成组,对称布局,虽然与外面有封火墙相隔离,但在内部却根本没有隔离带,所有组成部分都互相连接。

所有的革命旧址原来均为住户,不对外开放,涉及人员较少,无须考虑进出秩序、拥堵的情况,往往是进出一条线。加之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后院往往不开门,导致几乎所有的革命旧址均只有前面一个门进出,非常不利于游线的组织,人流量大时难以避免拥堵。

(三)消防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因为布展之前保护、利用工作做得较少,基本上没有火灾报警、灭火系统,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的消防栓水压勉强达标,但毛泽东住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消防水压严重不足,仅靠少量的干粉灭火器,几乎不具备基本的火灾自救能力。

2017年,文物局筹措资金从平街经荷花塘向翘街主街引入市政用水,才勉强解决红军干部休养连、中央红军教导师两个旧址的消防水压问题。因管线距离较远,毛泽东住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消防供水依然如故,水压严重不足。

(四)消防车通行及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翘街为步行街,不仅道路狭窄,而且较长一段为台阶,部分区域不能通行车辆。除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外,其他三处不能顺利通行普通消防车,主要靠旧址内的有限灭火设施进行自救。

从相关革命旧址的结构来看,也不符合消防救援的要求。这些旧址均为狭长院落,两侧根本不设安全门,毛泽东住址和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甚至没有后门,进出游客流量大时无法避免拥堵。一旦发生事故,游客疏散极为困难。

三、革命旧址复原陈列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一)加重革命旧址的火灾荷载

革命旧址的复原陈列,就是要根据革命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对革命旧址进行复原,使游客实现“时光穿越”,感受到革命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本次实施复原陈列工程的翘街四处革命旧址,在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黎平时均为私人住宅,除需要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添加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外,还需要增加红军队伍、人员的设施和用具。

无论是革命事件发生时房主的生产生活设施,还是红军队伍、个人的相关用具,包括各种家具、床上用品、窗帘,以及红军的地铺、行军作战和生活用品等等,均为可燃物。经估算,实施复原陈列工程之前的平均火灾荷载约为3000MJ/m2,工程实施以后,火灾荷载可达到3500MJ/m2以上,增幅接近20%。

(二)降低革命旧址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是衡量革命旧址耐火程度的等级,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实施复原陈列工程,将向革命旧址内增加着火点低于木质建筑材料的床上用品、衣物、窗帘等物品,同时也增加一定数量的着火点与木质建筑材料相同的木质家具。

实施复原陈列工程之前,革命旧址的耐火等級为最低的四级。工程实施后,因为有易燃材料的添加,耐火等级将明显降低。只是因为耐火等级的量化较为粗放,无法对复原陈列后的等级进行进一步的精确衡量。

(三)增加火灾发生的概率

实施复原陈列工程,增加了革命旧址的利用率,意味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将大大增加革命旧址的着火受灾概率。总体来看,工程的实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1.安装照明、取暖、通风、监控等电气设施,直接增加电气火灾风险;

2.游客抽烟、工作人员违规用火等因素,增加革命旧址着火受灾的概率;

3.历革命旧址开放利用,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人为纵火的机会,增加革命旧址着火受灾的概率。

(四)增加人员疏散及灭火救援难度

实施复原陈列工程,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扩大革命旧址的政治影响,势必大大增加游客流量。一旦发生火灾,须优先保障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生命安全,无疑会使革命旧址的保护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游客一般都缺乏组织,往往也缺乏理性,火灾发生时每个人都趋向于盲目逃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这种混乱,又将极大地影响消防人员的有效救援和扑火作业。游客流量的增加,极有可能导致拥堵,使人员疏散的难度大大增加。

四、革命旧址复原陈列消防技术措施

(一)对易燃展品及文物仿制品进行阻燃处理

复原陈列,势必要向革命旧址内增加一定数量的易燃材料,如床上用品、文物或仿制文物、红军行军作战用品、辅助布展材料,降低了旧址的耐火等级。要杜绝或减少复原陈列对革命旧址消防安全的影响,必须对易燃展品进行阻燃处理[2]。

笔者多次参加苏州萃智新技术有限公司在贵州榕江和黎平举办的木质建筑阻燃试验,发现其开发的新型无卤环保阻燃材料可将布展材料的耐火等级提高到二级以上,同时提高其抗氧化、防霉变和虫蛀等性能。建议加快阻燃材料对文物本体的影响研究,如能确认其对文物本体的理化性质不产生破坏性影响,不影响文物的使用寿命,即可对文物本体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将革命旧址的耐火等级提高到二级以上,这将是文物保护事业的福音。

(二)提高电气线路荷载并引入智慧用电控制系统

电气火灾是全国文物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2010年至2020年之间的所有文物火灾,至少三分之一由电气原因所致[3]。实施复原陈列工程时,需要敷设合格的电气线路,配电设备、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气火灾的概率。

建议在实施陈列工程时,设计植入智慧消防系统,安装电弧在线控制器、消防水压在线监测器等设施,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道和支撑体系,达到联动效果并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控制。

(三)合理安排游线

合理的游线设计是降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难度的前提。游线必须是不交叉的单向循环,多出口,这样才能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有序和迅速,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给火灾扑救赢得时间和空间。

具体到翘街革命旧址的复原陈列,可考虑按“右行”的规则安排游线,中间用警戒带隔离,使游线形成单向循环。在旅游旺季或特殊的时间段,采取参观预约的方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将流量控制在安全可控状态。

(四)实施文物消防工程

黎平翘街的革命旧址均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要及时实施文物消防工程。消防工程内容包括供水管网、室内和室外消防栓、水池和泵房、烟感监控、自动报警装置以及信息系统。目前,毛泽东住址和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市政供水不足,需敷设供水专线以确保日常消防水压。

整体来看,毛泽东住处、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两处可单独规划,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和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处革命旧址可统一规划,共用一个消防水池、一个消防控制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五)配置移动微型消防站

鉴于黎平翘街为步行街,大部分区域无法通行普通消防车,包括毛泽东等人住址、红军干部休养连、中央红军教导师、两湖会馆(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孔庙大成殿(中央红军总政治部)等处革命旧址,普通消防车均无法到达。在火势未得到及时控制、迅速蔓延的情况下,旧址内的灭火器材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必须从室外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针对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宜配置适应狭窄巷道、台阶式街道的移动微型消防站。综观当前市面上的微型消防站产品,建议选用贵州聚隆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移动微型消防站(2MFS/CZ2.0),其配备有超高压大扬程灭火泵(2.0MPa)、水基型阻燃(灭火)液(160L—1000L)、消防服、消防靴、消防头盔、阻燃逃生毯、安全绳(救生软梯)、消防斧、强光电筒、对讲机等设施,特别适合山地地貌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消防安全防护。

五、革命旧址开发利用中的消防管理措施

(一)设置安检设施,严禁火源入馆

革命旧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强化源头治理,将消防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源头即火源,只要控制好了源头,火灾便没有可乘之机。

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黎平文化旅游的“井喷”发展,前来翘街参观革命旧址的游客越来越多,而游客中不乏“烟民”,“烟民”是火源的主要携带者。所有革命旧址内均设为“无烟区”,从头至尾严禁吸烟,必须在每处开放的革命旧址入口处设置安检设施,全面杜绝打火机、火柴等火源入馆。

(二)加强培训,使所有员工都成为消防员

经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编制办公室确定,黎平翘街的所有革命旧址均为黎平会议纪念馆管理。目前,黎平翘街除黎平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之外,还有两湖会馆(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宋氏宗祠(中央红军警备司令部)、中央军委纵队旧址以及本文涉及的4处革命旧址,文物级别高、管护面积宽,压力非常大。

另一方面,受编制的限制,黎平会议纪念馆的人员非常有限,仅有编制19个,包括安全、研究、陈列、文物、产业等部门,安保、讲解、保洁多为外聘人员,无专门的消防机构和人员,消防保障力量非常薄弱。这就要求进行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按照消防安全“四懂四会四能力”的要求设计培训课程,使全体员工、安保人员、讲解员、保洁员均成为合格消防安全人员。

(三)建立消防信息系统,实现整体联动

随着四处革命旧址复原陈列工程的实施,几乎整个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革命旧址均处于开放状态。如果仍然采取点对点的消防管理,现有的人力、物力均不堪重负。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街区的所有开放点甚至所有文物点、历史建筑和管理单位都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实现全盘管理,实时监测。

结合翘街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翘街消防系统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主机联网监控系统、文物消防水系统监测系统、消防设备巡查巡检系统及配套相关的通信和前端硬件设备。与此同时,该系统应接入现有的消防信息化系统,实现与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有效对接。

(四)编制火灾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

有效的火灾扑救,是革命旧址消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发生火灾,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准确、及时、有效地组织扑救,不浪费时间,不贻误时机,将破坏降低至最小程度,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经常性的演练。使指挥人员、疏散引导人员、救火人员都能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预案的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地执行,实现预案的执行目标。根据有关规定,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要举行一次灭火与应急疏散演习。

六、结语

人民至上,安全护航。复原陈列将增加革命旧址的消防隐患,要求我们在复原陈列设计时有所预见,结合革命旧址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消防技术并引入管理机制,做到硬件、软件同步,把消防安全工作抓实抓细。

参考文献:

[1]苏玉宝,虢荣伟.浅析文物建筑有关消防安全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9):112-113.

[2]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地方标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41/T692—2011[S].2011.11:2-3.

[3]李宏文.文物建筑防火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10):3-4.

作者简介:

杨祖华(1968.9—),男,土家族,贵州省印江县人,本科学历,现任黔东南州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发表林业、文化、旅游等领域论文上百篇,公开出版有《贵州古村落肇興》《肇兴体验》《黎平行知》《自然的颜色》《在侗乡泡老外》等著作。

猜你喜欢

消防安全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构筑火灾“防控网”
浅析高职院校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