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

2021-09-15张晓明

江西教育A 2021年8期
关键词:升级版职教产教

张晓明

2020年8月,教育部、江西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新余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余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高位推动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品牌响。新余职业教育曾被教育部誉为“新余现象”,新余市人民政府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最高奖)。二是基础好。新余职业教育起步早,初步形成以应用型本科为龙头、高职为骨干、中职为基础的办学格局,积淀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机制活。新余职业教育以民办教育为主体,民办职业院校数量多,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办学机制灵活。四是支撑强。作为“工、小、美”城市,新余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独特的工业基础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支撑。五是政策优。《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南昌市、赣江新区、共青城市、新余市、赣南地区和其他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和公共实训中心”。新余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可先行先试争当示范。此外,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行“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招生政策,为新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源条件。

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热潮中,新余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日趋凸显,影响了持续发展。一是用地瓶颈。目前,一批中高职院校均需增加教育用地,但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投入瓶颈。新余职业教育以民办为主体,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对公办职业教育投入也不够。三是师资瓶颈。新余职业院校大多师资引进难,甚至不少骨干教师常常流失,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困难重重。四是生源瓶颈。新余本地生源不足,加上自身办学特色不鲜明等因素,导致新余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以上学校招生难、成本高。五是专业瓶颈。新余职业院校对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品牌专业建设收效不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不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强。

与先进地区相比,新余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中职教育基础不够厚实、职业技能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比较滞后、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要实现建成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这个目标,新余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创业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就业在外”向“服务本地发展”转变、由“传统办学模式”向“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并在“扩容、提质、创优、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

在扩容上,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提升层次做大做强,有效增加职业教育供给,促进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招生政策,打通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直通、中职本科贯通的升学通道,鼓励支持设立职普融合、职教高考试点,吸引更多学生选择本地职业院校就读。

在提质上,对照院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设置要求、师资条件和职业标准,以及本地产业、企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规范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企合作,突出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创优上,一方面,从注重规模建设向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推进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双高”建设;另一方面,坚持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并举、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通过推进“1+X”制度等,不断提高学生能力,推动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

在服务上,配合省职教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做好入驻省职教园区院校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帮助学校提高办学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新余職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全面立足新余发展实际,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发展优势的同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夯基础、补短板工作。

一是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应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部共建职业教育高地的机遇,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派精干力量推进省职教园区各项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余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主要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双高”院校和专业奖励、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奖励、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技能大赛、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补助等方面。

三是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步伐。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采取向上级争取用地指标、将省职教园区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将省职教园区规划纳入城区总规划等三种方式争取用地指标,加快解决当前园内用地紧张、制约发展的难题。同时,在仙女湖区和高新区组团打造职教园区,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入驻高新开发区,建立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组团。

四是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以职教高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合作培养和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分段培养模式,扩大新余高职和本科招生规模。此外,以省职教园区列入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项目为契机,通过整体打包方式立项积极争取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在市职教中心新校区,按照节约成本、共享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学校入股、校企合作、市场运作、委托管理等多种模式,建设和运行公共实训基地。

五是扎实推进“双高”院校创建。全力支持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优势专业;支持赣西学院、江西新能源学院等高职院校申报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全力支持市职教中心等学校创建江西省优质中职学校、江西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支持参与组建江西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支持申办高等职业院校;将职业院校纳入新余“三名”工作室建设工程申报范围,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破学历和文凭限制,畅通招聘专业课教师“双渠道”,吸引更多有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担任教师;支持职业院校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师生技能比赛,逐步形成学、比、赶、超的教研学术氛围,提升新余职教核心竞争力、影响力。

六是切实加大招院引校力度。支持现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职业院校退城进园和引校入园力度,加大职业院校进驻职教园区支持和优惠力度,推动赣西学院、江西新能源学院、新余司法警官学校、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等院校进驻省职教园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积极引进外市高校来新余办学或设立分校,鼓励外来企业来新余投资建校,通过综合运用税收抵减、专项资金补贴、“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政策激发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只要符合职业院校办学标准,都一视同仁,予以支持,不断增强省职教园区综合实力,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集约效应、示范效应,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新余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高水平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

七是全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围绕新余支柱产业,组建校企产教融合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企业职工培训等,促进优质资源整合、流动和共享,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含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举办各种订单班、培训班,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人社部门等的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扶持等专项资金,吸引更多毕业生留在新余就业创业。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在职职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的职业培训;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购买培训服务。组织职业院校加快进入“1+X”证书制度试点,和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提高学生和企业员工技能水平,推动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发挥行业协会、产教联盟的作用,建立产教对话机制,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沟通交流会,为校企提供一个互动互惠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升级版职教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