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试验法优选蠲痹颗粒的水提工艺

2021-09-15李清平陈晓艺谭安蔷罗宇东庞宇舟秦超燕

广西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浸膏芦丁光度

李清平,陈晓艺,谭安蔷,罗宇东,庞宇舟,秦超燕

(1.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生在滑膜关节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表现为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高,严重者会导致患者丧失生活、工作能力,甚至死亡[1]。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广西名中医庞宇舟教授运用古代经方“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2-5],为方便临床应用及患者携带,本课题组拟将其研发为蠲痹颗粒。本实验中采用正交试验对蠲痹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进行筛选,为蠲痹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SQP型电子天平[塞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KQ5200型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芦丁对照品(批号:760706;纯度≥99.0%)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醇、甲醇等试剂均为分析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因素水平设计 选取对水提工艺影响较大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重复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样品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羌活、独活、桂心等药材42.9 g,共9份,按表2正交试验方案安排进行提取,合并各提取液,过滤,浓缩,转至蒸发皿中置水浴锅上蒸干,再放入烘箱中80℃干燥,干浸膏研细储藏备用。

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制备成每毫升含0.051 7 mg芦丁的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浸膏细粉3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加热回流提取至无色,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去氯仿,加甲醇,提取至无色,过滤;提取液蒸干,加乙醇溶解并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供试品储备液。精密量取供试品储备液5 ml,加水稀释至25 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3.3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1.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5.0 ml摇匀,加5%NaNO21.0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Al(NO3)31.0 ml摇匀,放置6 min,加4%NaOH 10.0 ml,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放置15 min,备用。

将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显色处理后,在400~700 nm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同在510 nm处,没有其他成分的干扰,由此可以选定测定波长为510 nm。

2.3.4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 ml、1.0 ml、2.0 ml、3.0 ml、4.0 ml,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根据显色测定法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芦丁浓度(X,m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11.877X+0.000 6(r2=0.999 8)。结果表明芦丁浓度在0.010 38~0.083 04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6份芦丁对照品溶液2.0 ml,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显色,测定吸光度。结果6份样品的吸光度RSD为0.38%(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 min、5 min、10 min、20 min、40 min、60 min进行显色、测定。结果供试品溶液在60 min内稳定性良好,RSD为0.64%(n=6)。

2.3.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浸膏(正交试验3号),按“2.3.2”项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显色,测定吸光度。结果6份供试品溶液吸光度的RSD为1.76%(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浸膏6份,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每份精密吸取1.5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再分别精密加入相同量芦丁对照品溶液,最后加甲醇至6 ml,于510 nm波长下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根据所测得的相关数据计算回收率。结果显示,6份溶液加样回收率为97.7%~10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RSD<2.0%),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2.3.9 总黄酮含量测定 取“2.3.2”项下方法制备的1~9号供试品溶液,于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提取工艺的主要考察指标,以二者加权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浸膏得率(%)=浸膏重量/样品重量×100%。综合评分=(浸膏得率/浸膏得率最大值×0.5+总黄酮含量/总黄酮含量最大值×0.5)×100。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方案安排及结果

表2中极差(R)显示,各因素对考察指标影响顺序为C>B>A,即煎煮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直观分析表明,A1>A3>A2、B2>B3>B1、C3>C2>C1,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所设计的因素范围内,因素B(煎煮时间)和因素C(煎煮次数)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而因素A(加水量)对实验结果则无显著性影响,与直观分析结果一致。因此,确定最佳组合为A1B2C3,即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2.4 验证试验 为验证正交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按上述优选出的最佳水提工艺(A1B2C3)重复安排3批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验证试验结果

验证结果表明,按筛选出的最佳水提工艺制备蠲痹颗粒,所得到的干膏得率、总黄酮含量都接近正交试验中的最大值,RSD值均小于2.0%,表明此工艺稳定,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重现性。

3 讨 论

“蠲痹汤”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名方,由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芎、甘草(炙)、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等11味药材组成。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对改善由活动性RA引起的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等临床症状、体征及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指标方面,疗效确切[6-9]。根据国家药品注册法规要求,本课题组拟将其开发成古代经典名方类新药,由于原方临床使用为汤剂,因此本课题组在选择提取工艺时优先考虑水提工艺。

本方由多味中药组成,成分复杂,选取某个单一成分作为检测指标,都不能全面评价提取工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0],故课题组选取簇群药效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以总黄酮的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对评价提取工艺具有实际意义。本试验优选出蠲痹颗粒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水8倍量煎煮3次,每次1.5 h。验证结论也表明此工艺稳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浸膏芦丁光度
不同遮光度对红皮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Interaction Study of Ferrocene Derivatives and Heme by UV-Vis Spectroscopy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黑洞的透射效应和类星体的光度
不同采收期倒地铃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