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路径探析

2021-09-15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城市体育事业农村居民

孙 民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会议上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将是以“需求侧”“供给侧”两方面进行主导,同时也将成为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导向。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战略指引下推动乡村治理和丰富乡村业余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2]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体育强国梦的重要路径。从新时代对“三农”问题的审视发现,农村体育事业出现不均衡、不完善等问题,且已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最为薄弱的区域。[3]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所获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内容、供给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策的解读,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地调查法

为保证所获取论文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分别对所选取运城市、临猗县、稷山县、夏县四个地方的八个村,就所涉及调查内容对部分村镇领导、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获取真实资料,保证调查所涉及内容准确性。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参照杨曼丽(2019)的研究并结合运城市情况而设定,问卷分为两个部分(村民问卷、领导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就问卷的信度走访了5位相关专家,一致认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问卷信度通过Cronbach'sα系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两份问卷的系数都大于0.8,说明两份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60份,有效回收率95%。

1.2.4 数理统计法

对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经济学领域主要指“供给”所代表的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包括产品、服务等)”与“商品”消费者所“需求(包括消费能力、实用性等)”之间的不均衡的现象。[4]在农村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中所指向的是政府目前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所需求之间存在种类、数量等不相适应、不均等的现象。故此,为进一步了解所选取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分别从村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村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村民对当前体育服务现状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取样调查。

2.1.1 村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调查

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从对体育政策与相关法规的解读认知;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认知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别反映国家层面落实全民健身的政策、方针发展农村体育产业的决心;村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了解农村居民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

表1 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认知

图1 农村居民周健身频率

供给侧改革以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大力投入,仍没能够使运城市农村居民对政策法规的解读和认知产生兴趣;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意识方面,有一定比例的村民认为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选择上,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体力劳动增加经济收入,而不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农村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农村居民的锻炼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进一步助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目前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以下问题:政府部门对健身政策法规的解读不够;村民健身意识、健身常识宣传不到位;体育服务的供给缺乏针对性。

2.1.2 村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

随着供给侧改革日益深入,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的增强,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将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为了解运城市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与农村居民“需求”之间现状,探寻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居民。根据目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体育设施的供给、农村体育服务的供给),从居民需求、政府供给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表2 近一周农村居民体育器材、体育服务供需吻合度

根据数据统计:所调查的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近一周的使用情况整体来讲不足50%;广场舞、民俗体育的需求较大而设施不足;居民对体育健身的指导、建设器材的维护的需求量最大,但据调查所知该方面的“供给”存在严重的缺失。由上述的调查可知,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供给器材使用率低;缺乏针对性,供给内容整齐划一;无形供给(健身器械的维护、体育健身指导)严重缺失。

2.1.3 村民对体育服务现状的满意度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3]而村民对公共体育的满意度是对政府、民间体育社团等组织或个体对农村村民提供体育服务的评价。所调查农村居民对现有的体育服务现状满意度如表3所示。

表3 农村居民体育服务满意度调查

所调查地区的部分村民对当地公共体育服务较不满意,尤其是在场地器材的设置、政策法规的解读方面满意度较低,其次是健身媒介的传播。通过调查可知,随着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健身设施的增加,体育政策的宣传和健身指导,村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提升,农村健身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目前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体育健身器材使用率偏低,不能满足村民多样性的需求,且由于缺乏健身指导,使农村的健身器械存在浪费的现状。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地方农村居民健身的需求,立足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进一步完善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2.2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体育供给调查分析

自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各方面的事业开始了高质量的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体育事业上,不断改变供给方式,扩宽农村公共体育供给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了解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从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与分析、农村健身设施的供给,三个方面调查了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的供给现状。

2.2.1 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政府对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是反映政府公共能力的体现,[5]同时,资金是保障农村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所调查农村公共体育的资金来源主要包含政策扶持、社会捐赠、企业支持、村民自筹四个方面,具体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随着健身意识的提升,农村居民开始投入资金参与到健身中来,但目前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的资金来源仍是依靠政府支持。在政府倡导下,健身服务的资源优势开始流向农村,支持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据了解社会资金的租入比重还在不断的增加,政府专项资金的时常出现挪用的现状。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但依靠政府支持为主。

图2 农村公共体育资金来源

2.2.2 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与分析

政策法规是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统筹与规划,决定着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同时也规制了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6]查询运城市以及县区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政府对健身公共设施、相关机构管理、居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指导服务、农村体育事业政策引导。

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对地方农村体育产业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据相关政策的解读统计可以发现,政策法规对提升居民健身意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从全局来看,相关部门对相关政策的利用率仍旧较低。

图3 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与分析

2.2.3 农村健身设施的供给分析

图4 农村体育公共设施供给现状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改善,体育健身设施走进农村,运城市为农村公共健身提供多样的健身器材,使农村居民有更多的健身需求,激起了农村健身的热潮。然而通过调查可知,农村现有的体育健身设施与村民健身需求不相吻合(见图5),需要的得不到满足,致使资源过度浪费。

图5 农村居民健身需求

2.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出现的困境

2.3.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

供给和需求没有优劣之说,在市场经济学中其也只是一对矛盾体而已。[7]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中,是依据需求侧还是依据供给侧进行工作的开展和决策应当根据具体的发展形势而定。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初期,唤起了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使其了解健身的重要性,解决了农村居民健身场地、健身器材的现实问题。但后期由于供给服务的不足和农村居民个性化健身的需求,需求信息不能够及时和有效的反馈于供给,并为供给提供参考,使得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错配。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居民健身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重点在于政策供给质量(健身器材、信息的沟通、健身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当前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2.3.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存在、区域差异

十九大后政府在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服务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通过调查发现仍有很多问题出现。首先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建设上,忽略农村居民的健身需求,为追求政绩照搬城镇小区公共健身器材,不仅使大量的健身器材闲置和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使本来不多的资金不能有效利用。其次,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质量方面,足球场、篮球场规格不标准、质量差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由于后期维修资金缺口和服务跟不上使相当一部分器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味地照搬、模仿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的供给结构必会限制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2.3.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碎片化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现状加之我国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较为缓慢,[8]目前运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仍是依靠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仅依靠模仿来解决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出现的问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方式必将收效甚微。由于乡村数量多、面积大小不一,每个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就不相同。在依靠政府为主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如果单一的发展供给模式或个别村落的问题,仅靠碎片化的供给没有针对性制度来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碎片化的供给方式,势必会产生供需不均衡。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路径选择

3.1 立足供给侧改革,凸显需求侧

政府目前仍就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其在政策的解读和供给内容的选择中依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立足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首先要进行准确定位,以民为本,不能以追求政绩为主,对相关事务只是走过场,做面子工程。其次,以需求侧为主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宏观架构。实际操作中,应当是以农村居民的需求为主,例如,在农村居民需求侧方面政府依据农村健身的需求,采购或者安置所需的健身设施,依据农村居民的需求提供健身指导、信息共享服务。在供给侧方面抓住农村居民健身的热潮,依据现存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健身。

3.2 优化法治环境,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权益

依法执政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治理的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手段。[9]因为,依法对农村公共体育进行治理,将原有依靠单一的行政治理手段与社会治理、依法治理和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等手段相结合实现多途径、多方法的协同治理,从法理上建构公共制度体系,优化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环境,极大的提升农村公共体育的治理效率。因此,应当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法治进程,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使政府、参与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及村民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从而保障农村居民健身的权益。结合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现状,首先,根据最新颁布的《宪法》《体育法》,从理念上进行多方位转型,使政府的行为规范有法可依,为相关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有关行为提供保障。其次,健全政府购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政府购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改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新举措、新方式。[10]政府早在2013年颁布相关文件已明确购买内容、主体、机制、资金等,但通过调查可知,目前由于责任制度的缺失,考核内容及标准、服务内容及标准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购买过程中仍存在“缺失”“越权”等现象的发生。应从政府购买流程规范化、监督力度加强、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三个方面着手,整合各方资源规范政府的行为,保障农村居民健身的权益,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

3.3 因地制宜,破除路径依赖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注重地方体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农村居民健身多元化、多样化途径。[11]故此,在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须挖掘整理或构建具有地方“元素”的体育健身途径。首先,借助民俗体育植根于农村的优势,通过科学研究挖掘整理民俗体育的健身价值,整理和编排现有的农村民俗体育的健身手段和方法,丰富农村居民健身途径、健全民俗体育的传承创新的路径。其次,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内部出发,注重农村公共体育器材供给普适性改造。例如,在淮安通过对日常田间劳作(收割小麦、播种等)的改造创建了农村居民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健身操。最后,扩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功能,将农村民俗体育的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进行整合作为盈利性项目开展。总而言之,在目前政府供给“乏力”的现状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开展不能依靠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供给,也需通过乡村自身的努力破除路径依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健身体系,使公共体育服务在农村实现其最大化的价值。

猜你喜欢

运城市体育事业农村居民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